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國野史:孫權向關羽提親背後隱藏的秘密

關羽失荊州這事, 很大的一個緣由應該怪孫權。 正是這哥們在背後捅了一刀, 才使漢壽亭侯壯志未酬, 望北長歎。 可是, 孫權為何要對盟友痛下殺手, 很大的一個誘因大概是關羽不解風情, 回絕了一門兒女親事。 而這門親事的首倡者, 正是雄踞江東的孫權。 至此, 梁子就落下了。 這個事件, 《三國志》如下記載:“權遣使為子索羽女, 羽罵辱其使, 不許婚, 權大怒”。

那麼, 有兩個疑問出來了:一、孫權為何要向關羽提親?二、關羽為何要一口回絕?當然,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談的。 關於孫權提親的動機, 其實也很好理解,

當時劉備取下益州, 自立漢中王, 拜關羽為前將軍, 假節鉞。 這“假節鉞”是很有文章的, 大概就是持節的大臣, 可在轄區行使君主的部分權力, 規格是相當高的。 也就是說, 劉備授予關羽對荊州高度的自治權, 大小事情不必彙報(後來關羽自作主張北伐, 應該也跟“假節鉞”有關)。

網路配圖

可以看出, 此時關羽有點一方諸侯的味道。 而荊州這個地方又頗為敏感, 不僅曹、孫陣營的緩衝帶, 同時又是劉、孫雙方的爭議地帶。 因此, 牽扯著三方利益。 孫權向關羽提親, 初衷自然有拉攏的味道, 釋放的信號大概是“擱置爭議, 共同抗曹”(這孫權, 還是很擅于拿女人做文章, 當年拉攏劉備用的也是這招)。 不過, 孫權目的也不全於此。

當然, 我們還得搬出《三國志》一段記載:“瑜上疏曰,

劉備以梟雄之姿, 而關羽熊虎之將, 以娛其耳目, 分此二人, 各置一方”。 這是周瑜對孫權說過的話, 意思大概是要保江東萬全, 必要時需瓦解劉、關的關係。 不過, 周瑜這人命比較短, 這個建議提出不久就“翹辮子”了。 而孫權先前倒是一心抗曹, 也就沒有把這個思路“貫徹”下來。 但如今劉備得勢了, 情況就微妙起來, 這個方針也重新擺上了檯面。

至於突破口, 自然是諸侯一方的關羽。 而此時關、劉之間, 也絕非鐵板一塊。 《三國志》有記載, 劉備稱漢中王后, 遣費詩會見關羽, 捎了這樣一句:“王與君侯, 譬猶一體, 同休等戚, 禍福共之。 ”這話講得其實蠻微妙, 有點安撫的意味。 其實, 這個也很好理解。 按現代話講, 大概就是創業時大家一窮二白,

都是掏心窩的兄弟, 如今“創業板”公司上市了, 分蛋糕了, 大家多少都有點想法, 矛盾當然就出來了。 一些意見, 也不太統一了, 比如, 關羽就對劉備沒經過自己同意封黃忠為後將軍頗為不滿。 諸如此類, 還有很多。

網路配圖

因此, 孫權在這個時機提親, 用意頗為深長:拉攏關羽在次, 拔高關羽為先!而關羽此時心態, 也頗為自滿, 有點飄飄然的意思。 此時放低姿態, 求個“娃娃親”, 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且, 這事說是好事, 但劉備還不一定高興。 當然, 這就是孫權想要的。 這又是如何解讀呢?大家都應該知道, 孫權有個妹妹叫孫尚香(正史上並未記載全名), 嫁給劉備。 也就是說, 劉備是孫權法理上的妹夫(而且當年劉備娶親這事,

實質上還是挺狼狽的, “當斯之時, 進退狼跋”, 劉備也一直作為被“欺負”的一方)。 孫權雖然年紀比劉備小一輪, 但輩分上還是占了不少便宜。 但此樁親事若成, 則又添了兒女親家, 關羽的輩分, 比起劉備這個上門女婿, 檯面上要好看許多。

如此拔高關羽地位, 劉備難道不會有想法嗎?也許, 有人要提出駁意了。 劉備、關羽不是都結拜了嗎?劉備不也常常把“兄弟如手足”掛在嘴邊嗎?這檯面上的事, 也大可不必計較。 其實, 結拜這事, 還有待商榷。 《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寢則同床, 恩若兄弟”。 意思大概是:這幾個哥們感情好, 也常睡在一起, 但不一定真結拜。 而且後面還有一句:“而稠人廣坐, 侍立終日”。 什麼意思。 也就是咱們哥幾個,

背地裡怎麼稱呼怎麼睡都行, 但在人前, 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規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