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致敬勞動者|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勞動者, 一個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字眼, 勞動者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他是你, 也是我。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 讓我們將目光轉向身邊,

看看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凡成績的人們, 聽聽身邊勞動者們的故事!

石慶鵬

技藝者

勞動“技藝者”

50餘年癡心潤水筆

紙墨照纖毫

文房四寶, 筆居其首。 在中國文明的歷史長河中, 制筆、用筆, 是最富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承之一。 做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揚州毛筆的代表人物, 江都國畫筆廠的石慶鵬正在製作毛筆。 他完整掌握揚州水筆製作120多道工藝, 所辦的江都國畫筆廠, 是唯一保存著揚州毛筆完整製作技藝的單位, 也是這項國家級“非遺”的傳承單位。

今年69歲的石慶鵬, 從事毛筆製作行業已逾50年, 為揚州水筆寫書立傳、打造本土品牌、研究創新制筆技藝……

精湛的技藝, 純熟的功底, 讓我們不得不為他勞動的技藝所折服!

——揚州文明網投稿

周 蕾

敬業者

勞動“敬業者”

帶病堅守崗位

留下無法完成的心願

4月17日, 湛江市行政服務中心安監局視窗行政審批科副科長周蕾,永遠離開了人世……當天下午, 周蕾突感身體不適, 原本計畫送完卷宗再去看醫生, 不料卻因心臟病突發, 倒在了工作崗位, 工作到了最後一分鐘。 4月17日下午3時40分許, 醫生宣告搶救無效, 周蕾因心臟病突發離世, 年僅48歲。

周蕾的女兒在中山大學讀書, 她計畫6月份和女兒一起外出旅遊, 如今這個心願永遠也無法完成了。 周蕾工作敬業, 從不遲到早退,

服務態度又好, 在服務中心工作期間, 多年來一直保持“零投訴”記錄。 雖然視窗工作忙碌, 壓力大, 但在周蕾的帶領下, 2014—2016年, 安全監管局行政服務中心視窗連續三年被評為湛江市標兵視窗單位, 周蕾也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視窗工作人員。 這一表現在整個行政服務中心都堪稱“勞模”。

“敬業”二字對已經離世的周蕾當之無愧!

——湛江文明網投稿

李 豔

耐心者

勞動“耐心者”

平凡崗位上

做好每一個不平凡的細節

90後的李豔是十堰市東風總醫院“小燕子服務中心”的一名導醫, 平時她的工作主要是為老年人掛號, 幫助前來就診的患者指路, 解答他們的疑惑。 因為工作的特殊性, 大部分時間她都要站立在門診大廳。 有時候一個問題要回答幾十遍, 一天下來, 口乾舌燥, 腰酸背疼。 但我們看到的她們, 卻始終保持優雅的站姿, 保持耐心, 面帶微笑地服務每一位元前來求診的患者。

正是有了她們辛勤付出, 才讓病人少走彎路, 換來了每一位患者的舒心和安心。 她日復一日的重複著相同的工作流程, 面對工作中的刁難與不解也堅持用耐心與善意從容面對!誰說平凡不具美麗?

李豔代表著每一位從事服務行業的勞動者,同時我們也向每一位元堅守服務崗位的平凡人致敬!

——十堰文明網投稿

楊年柱

創新者

勞動“創新者”

平凡崗位上的

創新開拓者

楊年柱連年被評為公司先進工作者、優秀管理幹部,多次被評為公司技術改造(創新)先進個人。在工作中,他力求不斷創新,突破現有技術不斷進取。他個人獲得了6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他自主開發的氨站自動化報警資訊平臺獲得夷陵區政府2013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獲得2015年度宜昌市科技局/總工會職工技術成果二等獎。

楊年柱積極參與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工作,先後完成了16項技術創新改造項目。

他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始終做著一顆愛崗敬業的螺絲釘,盡情的燃燒著自己的光與熱,在勞動中實現自我價值,以普通工人的勞動者身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揚創新精神!

——宜昌文明網投稿

孫堯芳

奉獻者

勞動“奉獻者”

為敬老事業

奉獻一生無悔

孫堯芳是余姚市大隱鎮敬老院院長,這個敬老院裡有5個老人,孫堯芳是裡面唯一的工作人員。29年前,孫堯芳退伍返回家鄉,因為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被分配到敬老院工作,此後,他一個男人幹起女人活,29年沒有節假日也沒有休息天。為了讓老人過得舒服,孫堯芳甘當“全職保姆”,燒飯、洗衣、打掃、護理……面對因病致殘的老人,他不厭其煩地為老人洗澡擦身、餵飯喂菜;面對臥病在床的老人,他不嫌髒累地為老人端屎端尿全天伺候;面對神志迷糊的老人,他加緊看管,絲毫不肯鬆懈。

在照顧老人們的29年裡,孫堯芳除去一次外出學習培訓,從來沒在外面待過一個夜晚,也從來沒有出去旅遊過。每年除夕,他都不在家過節,而是留在敬老院守著這些老人。每當院中有老人去世,孫堯芳都盡心地料理後事,他親自為過世老人處理後事,聯繫殯儀館,將火化後的老人骨灰親手帶回大隱公墓,直至送完老人的最後一程。

29年堅守崗位奉獻一切,無怨無悔,勞動“奉獻者” 孫堯芳抒寫的事蹟可謂經典!

——余姚文明網投稿

王繼保

守業者

勞動“守業者”

為第二家鄉

城市美而奮鬥

王繼保,今年47歲,河北衡水人,一位樂觀向上、廣受居民和同事好評的新一代城市農民工,萬千“城市美容師”之一。三十年前,16歲的王繼保初到天津這座陌生的城市,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和平區南營門街保潔隊,負責街內十個社區的垃圾清運工作。默默無聞、勤勤懇懇,一張笑臉和佈滿老繭的雙手,是大家對他最深刻的印象。王繼保一直保持著淳樸的本色,在環衛一線一干就是三十年。

一位普通的城市農民工,一位普通的清潔工,他用自己樂觀的態度和博大的胸懷擁抱著生活給予的一切,詮釋了一份不凡的堅持和奉獻。作為一名當代農民工的典型代表。他表示:“雖然天津是第二故鄉,卻早已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從16歲起,30餘年如一日肩負城市美化基層工作,勤勤懇懇,將自己的工作城市天津當做自己的第二家鄉。像王繼保這樣的勞動“守業者”代表一批基層農民工的勞動價值!

——天津和平文明網投稿

阿琳娜

公益者

勞動“公益者”

奉獻精神無國界

烏克蘭籍姑娘阿琳娜是安徽師範大學國旅學院的一名博士生兼俄語老師,同時她也是志華愛心團隊的一員。工作之餘她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參加公益志願活動。阿琳娜在中國求學,平時非常熱衷於公益活動,她想更好地融入當地志願者公益活動中,希望以後能長時間為大家服務。

阿琳娜在志願活動中發表了“愛的宣言”,她表示愛是沒有國界的,公益是沒有國籍的,身邊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學生參加了志願服務,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力所能及地説明更多有需要的人。這種勞動付出是令我快樂的!

阿琳娜在工作之餘奉獻自己的時間與力量身體力行,她用義務勞動與付出向世人展示公益無國界,勞動最快樂!

——蕪湖文明網投稿

李春良

守護者

勞動“守護者”

樹立善的高峰

守護星星的孩子

李春良,今年45歲,是兒童自閉症康復教育訓練中心的校長。2004年,李春良的孩子在北京兒童醫院被確診為傾向性自閉症。3年後,李春良開始考慮自己籌建一所自閉症康復學校,為自己的女兒和興城市的自閉症兒童提供更加便利的康復訓練場所。 2009年9月,興城市第一家康復訓練學校成立,最初的孩子只有5名。

學校成立之初,李春良回憶最初幾年時,說他每到冬天就會起早貪黑的去外面“撿煤”,當時,他每天背著女兒在大街小巷中穿行兩三個小時,撿拾別人掉落的碎煤,就為了康復中心能一整天維持住孩子們能適應的溫度。2016年,手把手愛心團隊瞭解到了李春良的事蹟後,開始大力支助李春良,成立康復訓練中心,改善孩子們的訓練環境,也使得康復訓練中心實現了免學費入學。

做為父親,他是一個稱職的好爸爸;作為校長,他是一名具有“守護者”精神的好校長!

——葫蘆島文明網投稿

參與制作:天津東麗文明網

感謝各地文明網對本次活動徵稿的大力支持!

責編:小寧

面對工作中的刁難與不解也堅持用耐心與善意從容面對!誰說平凡不具美麗?

李豔代表著每一位從事服務行業的勞動者,同時我們也向每一位元堅守服務崗位的平凡人致敬!

——十堰文明網投稿

楊年柱

創新者

勞動“創新者”

平凡崗位上的

創新開拓者

楊年柱連年被評為公司先進工作者、優秀管理幹部,多次被評為公司技術改造(創新)先進個人。在工作中,他力求不斷創新,突破現有技術不斷進取。他個人獲得了6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他自主開發的氨站自動化報警資訊平臺獲得夷陵區政府2013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獲得2015年度宜昌市科技局/總工會職工技術成果二等獎。

楊年柱積極參與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工作,先後完成了16項技術創新改造項目。

他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始終做著一顆愛崗敬業的螺絲釘,盡情的燃燒著自己的光與熱,在勞動中實現自我價值,以普通工人的勞動者身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揚創新精神!

——宜昌文明網投稿

孫堯芳

奉獻者

勞動“奉獻者”

為敬老事業

奉獻一生無悔

孫堯芳是余姚市大隱鎮敬老院院長,這個敬老院裡有5個老人,孫堯芳是裡面唯一的工作人員。29年前,孫堯芳退伍返回家鄉,因為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被分配到敬老院工作,此後,他一個男人幹起女人活,29年沒有節假日也沒有休息天。為了讓老人過得舒服,孫堯芳甘當“全職保姆”,燒飯、洗衣、打掃、護理……面對因病致殘的老人,他不厭其煩地為老人洗澡擦身、餵飯喂菜;面對臥病在床的老人,他不嫌髒累地為老人端屎端尿全天伺候;面對神志迷糊的老人,他加緊看管,絲毫不肯鬆懈。

在照顧老人們的29年裡,孫堯芳除去一次外出學習培訓,從來沒在外面待過一個夜晚,也從來沒有出去旅遊過。每年除夕,他都不在家過節,而是留在敬老院守著這些老人。每當院中有老人去世,孫堯芳都盡心地料理後事,他親自為過世老人處理後事,聯繫殯儀館,將火化後的老人骨灰親手帶回大隱公墓,直至送完老人的最後一程。

29年堅守崗位奉獻一切,無怨無悔,勞動“奉獻者” 孫堯芳抒寫的事蹟可謂經典!

——余姚文明網投稿

王繼保

守業者

勞動“守業者”

為第二家鄉

城市美而奮鬥

王繼保,今年47歲,河北衡水人,一位樂觀向上、廣受居民和同事好評的新一代城市農民工,萬千“城市美容師”之一。三十年前,16歲的王繼保初到天津這座陌生的城市,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和平區南營門街保潔隊,負責街內十個社區的垃圾清運工作。默默無聞、勤勤懇懇,一張笑臉和佈滿老繭的雙手,是大家對他最深刻的印象。王繼保一直保持著淳樸的本色,在環衛一線一干就是三十年。

一位普通的城市農民工,一位普通的清潔工,他用自己樂觀的態度和博大的胸懷擁抱著生活給予的一切,詮釋了一份不凡的堅持和奉獻。作為一名當代農民工的典型代表。他表示:“雖然天津是第二故鄉,卻早已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從16歲起,30餘年如一日肩負城市美化基層工作,勤勤懇懇,將自己的工作城市天津當做自己的第二家鄉。像王繼保這樣的勞動“守業者”代表一批基層農民工的勞動價值!

——天津和平文明網投稿

阿琳娜

公益者

勞動“公益者”

奉獻精神無國界

烏克蘭籍姑娘阿琳娜是安徽師範大學國旅學院的一名博士生兼俄語老師,同時她也是志華愛心團隊的一員。工作之餘她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參加公益志願活動。阿琳娜在中國求學,平時非常熱衷於公益活動,她想更好地融入當地志願者公益活動中,希望以後能長時間為大家服務。

阿琳娜在志願活動中發表了“愛的宣言”,她表示愛是沒有國界的,公益是沒有國籍的,身邊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學生參加了志願服務,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力所能及地説明更多有需要的人。這種勞動付出是令我快樂的!

阿琳娜在工作之餘奉獻自己的時間與力量身體力行,她用義務勞動與付出向世人展示公益無國界,勞動最快樂!

——蕪湖文明網投稿

李春良

守護者

勞動“守護者”

樹立善的高峰

守護星星的孩子

李春良,今年45歲,是兒童自閉症康復教育訓練中心的校長。2004年,李春良的孩子在北京兒童醫院被確診為傾向性自閉症。3年後,李春良開始考慮自己籌建一所自閉症康復學校,為自己的女兒和興城市的自閉症兒童提供更加便利的康復訓練場所。 2009年9月,興城市第一家康復訓練學校成立,最初的孩子只有5名。

學校成立之初,李春良回憶最初幾年時,說他每到冬天就會起早貪黑的去外面“撿煤”,當時,他每天背著女兒在大街小巷中穿行兩三個小時,撿拾別人掉落的碎煤,就為了康復中心能一整天維持住孩子們能適應的溫度。2016年,手把手愛心團隊瞭解到了李春良的事蹟後,開始大力支助李春良,成立康復訓練中心,改善孩子們的訓練環境,也使得康復訓練中心實現了免學費入學。

做為父親,他是一個稱職的好爸爸;作為校長,他是一名具有“守護者”精神的好校長!

——葫蘆島文明網投稿

參與制作:天津東麗文明網

感謝各地文明網對本次活動徵稿的大力支持!

責編:小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