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在200多米高空吊裝300噸重鋼桁梁——勞模帶隊保質保安全

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殷平

4月30日一早, 在國家重點工程大嶽高速洞庭湖大橋, A1標段專案工地200多米高空中, 100多名湖南路橋人堅守一線, 吊裝鋼桁梁。 現場機器聲、勞動號子聲震天響。 專案部負責人朱立山豪情滿懷:“建設新湖南, 我們有速度、熱度和高度!”

洞庭湖大橋是大嶽高速控制性工程, 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國內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建設已進入攻堅期。 當天一早, 記者隨專案部生產經理周杜乘工程電梯、經施工貓道, 趕到施工現場。 周杜告訴記者:“整個大橋共有115節段鋼桁梁, 今天吊裝的是第6節段,

長16.8米、重300噸。 ”

8時許, 施工人員全部就位。 隨即吊梁指令下達, 上構施工組師傅熟練地操作跨纜吊機, 將2根直徑20釐米、帶有鐵爪的鋼索, 下放至水面上裝有鋼桁梁的工程船上方。 在施工人員精確操控下, 2個鐵爪絲毫不差地抓住鋼桁梁的兩邊, 開始慢慢提升。 安全員、監理員各負其責, 爭分奪秒勘測、記錄現場情況。 專案部還派出無人機, 現場即時直播。

“……3、2、1, 高度到位!”11時55分, 鋼桁梁準確無誤到達預定高度。 施工人員扒了幾口飯, 又開始第6節段與第5節段鋼桁梁對接。 鋼桁梁梁面南北兩邊分別由省勞模、項目部經理助理鄧志昂和工區長徐旺帶隊攻堅, 鋼桁梁底部兩頭由施工員韋玉合等配合。 梁面架有千斤頂, 設有尺規, 大家用對講機互通資訊和精確定位。

“對接好似木匠對隼, 但要複雜得多。 ”鄧志昂告訴記者, “90釐米的對接距離, 1次只能移動2至5釐米, 為的是確保品質與安全。 ”

17時8分, 經9小時奮戰, 隨著最後1釐米縫隙準確吻合, 當天施工告一段落。 記者看到, 指令記錄本上, 共記錄了60多道指令。 施工技術人員張飛龍大汗淋漓, 他說:“湖南路橋人會繼續堅守, 為洞庭湖添新景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