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勇做包蟲病防治工作的“排頭兵”——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包蟲病防治工作綜述

包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傳染病, 是導致我省農牧區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近年來, 我省採取流行病調查、人群篩查、患者治療、犬驅蟲、健康教育等綜合性防治措施, 有力推動包蟲病防治工作扎實開展。

在包蟲病防治工作的隊伍中,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可謂是“排頭兵”。 2011年,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肝膽胰外科的基礎上建立了全省首家臨床包蟲病外科, 聯合青海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建立了臨床包蟲病實驗室,

組建了以肝膽胰外科、麻醉科、影像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的臨床包蟲病診療團隊。 在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的支持下, 建立了以包蟲病基礎和臨床研究為特色技術的學科平臺, 獲批了青海省包蟲病臨床診療研究中心, 並依託該中心的臨床包蟲病學科建設工作, 逐漸建立起了多學科團隊, 極大地提高了我省在臨床包蟲病領域的診療水準, 同時為我省臨床包蟲病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

臨床包蟲病學科建設“快馬加鞭”

強化重點學科建設是提高醫療技術水準的必然選擇。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集中力量抓好臨床包蟲病學科建設, 通過積極引進醫學科學新技術, 大力加強醫學人才培養和醫學科學研究,

細化醫療服務管理, 醫療技術水準不斷提高, 臨床科研能力增強, 專科特色更加明顯, 學術氛圍濃厚, 已經打造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防治團隊, 發揮著示範、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聯合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青海大學醫學院等單位, 獲批青海省科技廳的包蟲病重點研究實驗室, 同時建立了青海省包蟲病防治MDT團隊, 在包蟲病創新性診療技術、早期診斷方法研究、疫苗研製、藥物研製等方面進行合作研究。 團隊主要成員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樊海甯以首席專家身份承擔了2016年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青海省人畜包蟲病防控策略與創新技術應用》;該團隊還承擔了2016年省衛生計生委重點課題及推廣課題各1項、承擔省科技廳基礎研究項目兩項。

在醫院的高度重視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包蟲病防治MDT團隊取得了國際先進成果1項、國內領先成果兩項, 獲批發明專利1項, 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青海省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 2016年,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包蟲病防治MDT團隊已發表論文25篇, 其中SCI論文2篇。 另有3篇SCI論文修稿中, 5篇核心論文投稿中。

在青海省包蟲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中,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申請2016年度《青海省包蟲病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經費500萬元購置先進大型科研設備。 青海大學按照目前遺留學科建設的規劃, 投入實驗室建設資金1500萬元,

同時積極和清華大學建立合作研究, 共同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開展合作。

在青海省包蟲病臨床診療研究中心建設中, 中心自2015年經省衛計委批准建設以來, 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青海省臨床包蟲病人才小高地基礎上, 省衛計委、醫院在人才引進、經費配製、學術交流、技術推廣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通過青海省包蟲病臨床診療研究中心建設為全省包蟲病臨床技術研究及科學研究提供人員基礎及場地基礎, 創作出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準、創新性價值和重要社會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在人才引進及培養方面,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2016年通過青海省首批“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 引進傑出人才——國際著名肝膽胰外科專家、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教授,

引進領軍人才——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李幼生教授, 引進精准醫學研究創新團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培養領軍人才——博士研究生導師樊海甯教授、培養拔尖人才——任利副教授、培養青海省臨床包蟲病創新診療團隊1個, 以上都出自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包蟲病防治團隊。

幾年來, 醫院臨床包蟲病學科建設“快馬加鞭”, 碩果累累。

2016年“高原地方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包蟲病方向被青海大學確定為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2017年將實現我省包蟲病專業博士生培養零的突破;2016年引進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2名, 招收青海大學包蟲病疫苗研製方向碩士研究生2名;培養研究生44人, 專業方向涉及包蟲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普外科的臨床技能與理論等。2016年共培訓醫護人員及技師94人次,其中外科醫生64人次,玉樹州醫院培訓12人,玉樹八一醫院共培訓26人次,目前這兩所醫院的外科醫生已可以獨立進行簡單的包蟲病規範化手術治療;為果洛州醫院、班瑪縣人民醫院和達日縣人民醫院培訓人員50余人次。

在學術交流方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舉辦了2016年國際臨床包蟲病論壇、“清華大學精准醫學研究院包蟲病研究中心”的掛牌儀式和“論劍昆侖”肝膽胰論壇,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學術交流。多次受邀進行包蟲病基礎研究、包蟲病規範化外科治療、包蟲病創新性臨床診療等內容的學術報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提升了我省包蟲病防治工作的影響力。

醫療資源下沉 為基層防治工作“雪中送炭”

近年來,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聯合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組成包蟲病防治團隊,積極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包蟲病流行地區,足跡遍佈了三江源大地的果洛、玉樹。在省衛生計生委、省紅十字會的專案支持下,開展了包蟲病防控研究及示範工作。近五年,與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合作針對三江源地區開展包蟲病宣傳和篩查工作,累計在玉樹州、果洛州開展超聲影像學篩查人數5萬餘人,其中成人32000余人,學生18000余人。

2016年,配合省衛生計生委,拍攝完成包蟲病防治專題紀錄片《抗擊》、協助果洛州衛計委拍攝完成藏語包蟲病防治MV一部。在篩查重點人群的同時,以“宣教手環、藏漢雙語宣教手冊、包蟲病防治視頻、藏漢雙語講解”的聯合宣傳教育,對中小學生、寺院僧侶等為重點宣教對象,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影響力,帶動其他人群的主觀預防。

2016年聯合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省動物疫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組成的包蟲病防治團隊,共同在玉樹州、果洛州進行6次基層防控人員培訓,內容包括人群包蟲病的診斷、人群兩型包蟲病的規範化外科治療、畜牧防疫人員的免疫及驅蟲指導等。累計培訓基層防控、臨床診療等專業技術人員73人次。

屬地化外科治療工作積極推進。截至到目前,在省衛生計生委的支持下,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協助基層醫療機構,已建立了玉樹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果洛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建立了達日縣、班瑪縣、玉樹八一醫院包蟲病臨床合作機構,建立了果洛重度流行地區的5個鄉級衛生院的包蟲病防治基層工作站,包括達卡、吉卡、桑日麻、特合土、瑪可河鄉等,使包蟲病的防控達到四級聯控的目的。

我省的包蟲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玉樹與果洛地區,由於交通、語言、當地醫療資源不足等諸多問題影響患者的外科治療,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積極探索在當地推行屬地化手術。2014-2016年成功開展了“三江源包蟲病公益行”“肝臟重生計畫”“精准醫療幫扶”等系列公益活動,走進基層開展屬地化治療等一系列醫療救助等工作。2016年,在玉樹八一醫院、玉樹州人民醫院、果洛州人民醫院、達日縣人民醫院、班瑪縣人民醫院開展包蟲病屬地化手術130餘台,其中多項技術填補當地包蟲病技術空白,極大地提高了基層包蟲病外科治療水準和能力。專家技術下沉推廣規範化外科治療技術,方便了當地患者在當地接受治療,節約省級單位醫療資源,提高當地醫院的外科手術及麻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

積極開展患者隨訪工作。醫院對確診為包蟲病的患者均建立健康檔案,視病情需要給予藥物治療或給予手術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後對患者進行病情檢查,並制定下一步診療計畫。目前已經完成400餘人次隨訪,其中手術治療患者200余人,藥物治療患者200余人。通過隨訪,收集詳實的資料資料,掌握包蟲病的發展規律,有助於醫學科學的發展。

醫院順利開展了臨床包蟲病創新診療團隊、包蟲病學科發展、人才引進、基層對口幫扶、基層技術幫扶等工作,深受基層廣大病患的信賴。2016年共計收治包蟲病患者768名患者,平均年齡33.8歲,主要以果洛、玉樹地區為主,其中78%為藏族患者。住院患者共計386人,囊型包蟲病為153例,泡型包蟲病為233例,泡型包蟲病中多臟器轉移患者為18例。

自2013年開始,醫院對貧困包蟲病患者積極實施醫療救治。肝膽胰/包蟲病外科已累計資助患者278人,其中紅十字會資助238人,深圳市慈緣慈善基金會資助40人,極大減輕了患者的就醫成本,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

包蟲病防治工作正在向縱深發展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為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懈努力。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目前我省包蟲病防治工作依舊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如果把包蟲病的防治工作比喻成一場戰役,那麼,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堅決打贏“包蟲病綜合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不容置疑,未來的防治工作正在向縱深發展。

目前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以臨床包蟲病為依託獲批建設的項目平臺有:青海省包蟲病臨床診療研究中心、青海省包蟲病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醫藥領域人才小高地、清華大學精准醫學研究院青海大學包蟲病研究中心、青海省臨床包蟲病創新診療團隊;承擔的“包蟲病臨床與基礎研究”方向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科技部的2017年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專案——兩型包蟲病臨床規範化診療培訓班;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人畜包蟲病的綜合防控策略研究;青海省衛生計生委2017年重點專案和推廣專案;青海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項目;青海大學包蟲病實驗室建設項目。

今後,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將繼續下沉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包蟲病屬地、規範手術治療。包蟲病高發地區的縣級醫院,醫療技術人員緊缺,專業隊伍建設不足,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繼續發揮專家技術人員、臨床診療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協助基層包蟲病專科的建設及相關衛生人員的培訓,實現包蟲病治療的規範化和屬地化。

加強創新性技術的臨床研究與技術推廣。多角度、多單位、多水準地全面評價規範化診療技術及創新性技術治療臨床包蟲病的診療效果。不僅惠及當地包蟲病患者,同時進行現場培訓,有效提高當地醫務人員包蟲病的治療水準。

加強遠端影像會診平臺建設。建設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與玉樹、果洛州(市)級醫院及縣醫院遠端醫療會診體系,開展包蟲病影像遠端醫療救助指導,實現患者遠端診斷,制定患者屬地診治、省級轉診就醫方式。

加強基層患者隨訪,協助基層完成患者篩查及宣教工作。建立有效的臨床包蟲病隨訪制度,有效指導患者術後康復和藥物隨訪,提高效果,同時能夠為疾控部門提供可靠的臨床資料。通過近幾年的精准幫扶,基層篩查及宣教隊伍已基本建立,省級醫療單位將對不同層次的機構開展相應專業技術培訓,縣級醫院重點在包蟲病的外科治療,鄉級衛生院重點在預防、篩查和健康指導。

努力建立青藏高原臨床包蟲病診療中心。青藏高原是包蟲病的高發地區,特別是青海與四川交界的甘孜縣、班瑪縣和達日縣成為世界包蟲病的高發地區,因此,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資源,在我省建立青藏高原臨床包蟲病治療中心機構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提高我省的整體治療水準,同時輻射到周邊的地區,帶動周邊地區臨床包蟲病的治療水準。

專業方向涉及包蟲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普外科的臨床技能與理論等。2016年共培訓醫護人員及技師94人次,其中外科醫生64人次,玉樹州醫院培訓12人,玉樹八一醫院共培訓26人次,目前這兩所醫院的外科醫生已可以獨立進行簡單的包蟲病規範化手術治療;為果洛州醫院、班瑪縣人民醫院和達日縣人民醫院培訓人員50余人次。

在學術交流方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舉辦了2016年國際臨床包蟲病論壇、“清華大學精准醫學研究院包蟲病研究中心”的掛牌儀式和“論劍昆侖”肝膽胰論壇,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學術交流。多次受邀進行包蟲病基礎研究、包蟲病規範化外科治療、包蟲病創新性臨床診療等內容的學術報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提升了我省包蟲病防治工作的影響力。

醫療資源下沉 為基層防治工作“雪中送炭”

近年來,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聯合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組成包蟲病防治團隊,積極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包蟲病流行地區,足跡遍佈了三江源大地的果洛、玉樹。在省衛生計生委、省紅十字會的專案支持下,開展了包蟲病防控研究及示範工作。近五年,與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合作針對三江源地區開展包蟲病宣傳和篩查工作,累計在玉樹州、果洛州開展超聲影像學篩查人數5萬餘人,其中成人32000余人,學生18000余人。

2016年,配合省衛生計生委,拍攝完成包蟲病防治專題紀錄片《抗擊》、協助果洛州衛計委拍攝完成藏語包蟲病防治MV一部。在篩查重點人群的同時,以“宣教手環、藏漢雙語宣教手冊、包蟲病防治視頻、藏漢雙語講解”的聯合宣傳教育,對中小學生、寺院僧侶等為重點宣教對象,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影響力,帶動其他人群的主觀預防。

2016年聯合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省動物疫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組成的包蟲病防治團隊,共同在玉樹州、果洛州進行6次基層防控人員培訓,內容包括人群包蟲病的診斷、人群兩型包蟲病的規範化外科治療、畜牧防疫人員的免疫及驅蟲指導等。累計培訓基層防控、臨床診療等專業技術人員73人次。

屬地化外科治療工作積極推進。截至到目前,在省衛生計生委的支持下,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協助基層醫療機構,已建立了玉樹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果洛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建立了達日縣、班瑪縣、玉樹八一醫院包蟲病臨床合作機構,建立了果洛重度流行地區的5個鄉級衛生院的包蟲病防治基層工作站,包括達卡、吉卡、桑日麻、特合土、瑪可河鄉等,使包蟲病的防控達到四級聯控的目的。

我省的包蟲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玉樹與果洛地區,由於交通、語言、當地醫療資源不足等諸多問題影響患者的外科治療,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積極探索在當地推行屬地化手術。2014-2016年成功開展了“三江源包蟲病公益行”“肝臟重生計畫”“精准醫療幫扶”等系列公益活動,走進基層開展屬地化治療等一系列醫療救助等工作。2016年,在玉樹八一醫院、玉樹州人民醫院、果洛州人民醫院、達日縣人民醫院、班瑪縣人民醫院開展包蟲病屬地化手術130餘台,其中多項技術填補當地包蟲病技術空白,極大地提高了基層包蟲病外科治療水準和能力。專家技術下沉推廣規範化外科治療技術,方便了當地患者在當地接受治療,節約省級單位醫療資源,提高當地醫院的外科手術及麻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

積極開展患者隨訪工作。醫院對確診為包蟲病的患者均建立健康檔案,視病情需要給予藥物治療或給予手術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後對患者進行病情檢查,並制定下一步診療計畫。目前已經完成400餘人次隨訪,其中手術治療患者200余人,藥物治療患者200余人。通過隨訪,收集詳實的資料資料,掌握包蟲病的發展規律,有助於醫學科學的發展。

醫院順利開展了臨床包蟲病創新診療團隊、包蟲病學科發展、人才引進、基層對口幫扶、基層技術幫扶等工作,深受基層廣大病患的信賴。2016年共計收治包蟲病患者768名患者,平均年齡33.8歲,主要以果洛、玉樹地區為主,其中78%為藏族患者。住院患者共計386人,囊型包蟲病為153例,泡型包蟲病為233例,泡型包蟲病中多臟器轉移患者為18例。

自2013年開始,醫院對貧困包蟲病患者積極實施醫療救治。肝膽胰/包蟲病外科已累計資助患者278人,其中紅十字會資助238人,深圳市慈緣慈善基金會資助40人,極大減輕了患者的就醫成本,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

包蟲病防治工作正在向縱深發展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為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懈努力。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目前我省包蟲病防治工作依舊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如果把包蟲病的防治工作比喻成一場戰役,那麼,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堅決打贏“包蟲病綜合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不容置疑,未來的防治工作正在向縱深發展。

目前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以臨床包蟲病為依託獲批建設的項目平臺有:青海省包蟲病臨床診療研究中心、青海省包蟲病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醫藥領域人才小高地、清華大學精准醫學研究院青海大學包蟲病研究中心、青海省臨床包蟲病創新診療團隊;承擔的“包蟲病臨床與基礎研究”方向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科技部的2017年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專案——兩型包蟲病臨床規範化診療培訓班;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人畜包蟲病的綜合防控策略研究;青海省衛生計生委2017年重點專案和推廣專案;青海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項目;青海大學包蟲病實驗室建設項目。

今後,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將繼續下沉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包蟲病屬地、規範手術治療。包蟲病高發地區的縣級醫院,醫療技術人員緊缺,專業隊伍建設不足,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繼續發揮專家技術人員、臨床診療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協助基層包蟲病專科的建設及相關衛生人員的培訓,實現包蟲病治療的規範化和屬地化。

加強創新性技術的臨床研究與技術推廣。多角度、多單位、多水準地全面評價規範化診療技術及創新性技術治療臨床包蟲病的診療效果。不僅惠及當地包蟲病患者,同時進行現場培訓,有效提高當地醫務人員包蟲病的治療水準。

加強遠端影像會診平臺建設。建設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與玉樹、果洛州(市)級醫院及縣醫院遠端醫療會診體系,開展包蟲病影像遠端醫療救助指導,實現患者遠端診斷,制定患者屬地診治、省級轉診就醫方式。

加強基層患者隨訪,協助基層完成患者篩查及宣教工作。建立有效的臨床包蟲病隨訪制度,有效指導患者術後康復和藥物隨訪,提高效果,同時能夠為疾控部門提供可靠的臨床資料。通過近幾年的精准幫扶,基層篩查及宣教隊伍已基本建立,省級醫療單位將對不同層次的機構開展相應專業技術培訓,縣級醫院重點在包蟲病的外科治療,鄉級衛生院重點在預防、篩查和健康指導。

努力建立青藏高原臨床包蟲病診療中心。青藏高原是包蟲病的高發地區,特別是青海與四川交界的甘孜縣、班瑪縣和達日縣成為世界包蟲病的高發地區,因此,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資源,在我省建立青藏高原臨床包蟲病治療中心機構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提高我省的整體治療水準,同時輻射到周邊的地區,帶動周邊地區臨床包蟲病的治療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