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爭議與焦點事件中的蘇俄蘇-27 “側衛戰” 鬥機

1、對抗反潛機

1987年9月13日, 北約成員國挪威海軍一架P-3B反潛機在巴倫支海中立水域對蘇聯軍艦進行空中監視時候, 遭遇一架奉命驅逐的蘇-27側衛戰鬥機(機身塗紅色編號:36, 當時北約並不知道這型飛機)。 蘇-27駕駛員做出了一個驚險動作驅趕北約P-3B:突然減速後, 加速從P-3B機腹下方通過, 不料卻用後垂直尾翼劃破了P-3B右邊機翼靠外的發動機, 使發動機停機。 這導致P-3B瞬間失去動力, 急速下降了上千米後終於阻止了墜毀, 被迫返航;而蘇-27戰鬥機也因為尾翼嚴重損壞返航。 這是蘇-27戰鬥機第一次以特寫照片出現在西方面前。

與挪威P-3B對抗的蘇聯國土防空軍941近衛戰鬥機航空團蘇-27早期型

2、普加喬夫眼鏡蛇特技動作

眼鏡蛇是蘇-27戰機最具代表性的高攻角機動動作。 1989年巴黎航展上, 低速沖場的蘇-27S猛然抬頭, 攻角達110度, 以機尾朝前的姿態前進約1.5秒而後回到平飛狀態, 幾乎沒有高度變化。 此一動作酷似準備攻擊前的眼鏡蛇, 被稱作“眼鏡蛇動作”, 由於普加喬夫是第一位公開表演此動作的飛行員, 且該動作帶給航空界太大的震撼, 因此又稱為“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但事實上此動作並非他所發明, 而是更早的一次意外所發現的飛機潛能, 不過他本人也曾經歷此事, 後來成為此動作的好手)。

眼鏡蛇動作是一種達超大攻角(超過90度)並回復原姿態的暫態高攻角機動,

是在一系列極高攻角與臨界條件試驗後發展出的一種機動方法。

首先將飛控系統調整至“直接操控模式”(即操縱訊號直接放大輸出到控制面而不經電腦校正)並猛然拉杆, 這時飛機會以至多每秒70度的角速度變化達90度攻角以上, 在最大攻角附近時再猛然將駕駛杆前推, 這時飛機會開始回復攻角, 當攻角達10至15度時再次拉杆同時增加推力並將飛控系統調至正常工作狀態, 以避免達到負攻角。 整個過程費時5至7秒, 在第2或3秒達到最大攻角並維持約1至1.5秒。

眼鏡蛇動作可在很大的高度範圍(至少1,000至11,000m之間)、速率300至450km/hr、許多飛行姿態(平飛、爬升、滾轉角80度、甚至許多傳統空戰機動過程中)中進行, 過程中最大G值僅4G。

但是實際上按能量機動理論它消耗能量甚巨沒有什麼實戰價值, 僅僅表現了該機的出色機動性。

眼鏡蛇機動

3、航展墜機

1999年巴黎航展, 一架蘇-27戰鬥機進行了一連串特技表演:飛機機頭沖下垂直俯衝, 在離地極低的高度迅速改平快速飛離。 此時飛機突然失控, 飛行員在最後一秒依靠K-36IIM彈射系統成功逃生, 但飛機在離觀眾僅1,000米的地方墜毀。

蘇-27戰鬥機

事後調查表明有一隻鳥進入了發動機。 這次事故充分展現了K-36IIM彈射系統的良好性能。

4、非洲實戰

2000年5月16日, 衣索比亞的2架蘇-27迎戰厄立特里亞2架米格-29, 戰果是擊毀了1架米格-29, 另外1架逃離。 意外擊毀厄立特里亞1架MB.339教練機, 埃方1架蘇-27也在戰鬥中受傷。 但飛行員水準差距很大, 這次實戰不能完全代表兩機型的差距。

蘇-27戰鬥機

但是此戰中, 俄羅斯設計生產的AA-10導彈的低可靠性曝露無疑, 雙方對射數十枚的此型導彈, 命中率卻低的驚人。 促使SU-27的使用國紛紛要求俄羅斯提供更新型的導彈。

5、掠過美國航母戰鬥群

據報導在美國和日本於2000年10月至11月份在日本海舉行代號為“利劍- 2000”的“美日聯合軍事演習”(參加演習的有日本大約30艘軍艦和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率領的第七艦隊)中, 由蘇-27戰鬥機和蘇-24偵察機雙機編隊低空直接從小鷹號航空母艦上空掠過, 美軍立即處於混亂狀態, 當時情景被蘇-24偵察機拍下並郵發給美軍。 據五角大樓的聲明俄國人在“吹噓”“飛機在離地幾千尺,離航母幾百尺處飛過”。 不過雖然演習期間航母戰鬥群處於“一級戰備狀態”,但該航母本身當時正在給飛機加油,因此並不能放飛飛機攔截。

蘇-27戰鬥機

據五角大樓的聲明俄國人在“吹噓”“飛機在離地幾千尺,離航母幾百尺處飛過”。 不過雖然演習期間航母戰鬥群處於“一級戰備狀態”,但該航母本身當時正在給飛機加油,因此並不能放飛飛機攔截。

蘇-27戰鬥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