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穿山甲:全球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

利維坦按:去年, 利維坦推送過一篇有關穿山甲的文章(《穿山甲:這個星球上瀕臨滅絕的精靈》), 這種極度害羞的夜行性哺乳動物為何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危險?高利潤,

低風險, 無疑會讓那些走私犯鋌而走險。 當然, 更為重要的一個尷尬事實是, 中國是其中主要的買家市場——這意味著, 不論從藥用還是食用價值角度來說, 有很多人還在有意無意中消費著這種珍稀動物, 而更讓人感到憂慮的是, 人們對穿山甲的需求量, 近年來不降反升(www.greenpeace.org/hk/Global/hk/publications/oceans/2015/12/Wildlife-Crime-Report-Eng.pdf)。

文/David Robson

譯/antusen

校對/dtt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70419-how-to-save-the-worlds-most-trafficked-mammal

數百萬年來, 穿山甲的內斂天性一直是它們最強大的防禦武器。 這種身披堅硬鱗片的哺乳動物看起來有點兒像穿著鎖子甲的獾, 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 它便會緊緊縮成球, 捕食者幾乎無法將其掰開, 連獅子、老虎、美洲豹都咬不破它的盔甲。

能親眼看見穿山甲蜷縮成球的科學家並不多。 全世界一共有8種穿山甲, 它們只分佈于亞洲和非洲。 這些極度害羞的夜行性動物幾乎全天藏身於地洞或樹洞之中, 即便是奔走于自然棲息地的環保人士也難見其身影。 香港大學的生物學家蒂莫西·伯尼布拉克(Timothy Bonebrake)說:“我還沒碰到見過野生穿山甲的人。 ”

穿山甲行走時會向內彎曲並抬起前爪

生性害羞的穿山甲或許能躲過細心的環保人士, 但卻逃不過不達目的不甘休的偷獵者。 憑藉它們獨特的足印(穿山甲行走時會向內彎曲並抬起前爪), 偷獵者能判斷出當地穿山甲的數量, 之後他們會讓訓練有素的獵狗尋找穿山甲的洞穴,

也會設下陷阱在它們夜晚覓食時進行誘捕。 在喀麥隆, 伯尼布拉克曾看見偷獵者在路旁拽著穿山甲的尾巴向買家炫耀地展示著。

為了保證肉的新鮮度, 大廚會當著吃客的面在餐桌上宰殺穿山甲。

幾十年前, 為了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 這種動物幾乎被捕殺殆盡, 而今它們又被販賣到了數千英里之外的世界各地。 大部分買家來自中國大陸和越南, 在他們那裡, 穿山甲的鱗片是製作傳統藥材的原料, 而它的肉則常常成為宴會上的美味珍饈。 在他們的觀念中, 大廚只有在餐桌上當面宰殺穿山甲, 才能保證肉的新鮮度。 如今, 亞洲的穿山甲族群逐年遞減,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 偷獵者開始大批捕捉非洲的穿山甲。

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統計, 過去10年內, 共有100萬隻穿山甲被賣到了世界各地, 它們成了全球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

喀拉哈裡沙漠裡的南非穿山甲是分佈於非洲的四種穿山甲之一。

如果事態惡化下去, 穿山甲必然會滅絕。 2000年年初時, 野生穿山甲的數量幾乎就已減少了一半,而去年頻頻發生的大規模捕捉事件卻表明,人們對穿山甲的需求一直在上升。亞曆桑德拉·安德森(Alexandra Andersson)是香港大學的生態學博士生,也是國際人道協會的顧問,她說:“有件事很殘酷,但我必須說出來:穿山甲走私業的規模似乎在不斷擴大,我不敢想像有多少穿山甲會慘遭毒手。”

每只穿山甲每年可吃掉7000萬隻螞蟻和白蟻。

穿山甲族群縮小會怎樣反作用於環境幾乎是未知的。伯尼布拉克說:“穿山甲的數量正在逐年遞減,而我們不知道這種現象是否會影響生態系統。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承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說,每只穿山甲每年可吃掉7000萬隻螞蟻和白蟻。“這對生態循環系統而言極為重要。”如果沒有穿山甲這一天敵,有些地區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昆蟲氾濫的現象。

大眾(特別是西方人)知道大象、犀牛或老虎面臨著危險,卻意識不到穿山甲正身處困境。伯尼布拉克說:“前兩年才有人開始注意到穿山甲正面臨著威脅。”英國的威廉王子則直截了當地說:“穿山甲滅絕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還沒聽說過它呢。”

為何這種怕人且謹慎的生物會被捲入涉案金額高達10億美元的走私業?我們應該如何拯救它們?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筆者採訪了香港大學“保護取證實驗室”的伯尼布拉克和安德森,在動物走私方面,他們持有獨特的觀點。

在香港上環,擺著幹魚翅的貨架隨處可見,不過我們很難辨認出它們是否來自受保護的物種。

筆者很快發現,適合研究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活動的地方很少,而香港恰巧是其中之一:地理、文化、政治及經濟因素使香港變成了走私各種瀕危物種的中心。從這一更廣闊的視角上看,穿山甲面臨的威脅為何會日益加劇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是在上環區第一次約見安德森的,從那裡到香港大學要步行半小時。一路上,她領著我走過一家又一家買幹魚翅和其他幹海味的商店。和穿山甲肉一樣,魚翅湯也常常是宴席上的重頭菜。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表示,爽滑的口感和下口時凸顯出的凝膠質地或許是魚翅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由於捕殺鯊魚花費高昂,魚翅又成了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安德森說:“過去,魚翅是供皇帝品嘗的珍饈,後來,人們為了彰顯地位,也開始追捧起魚翅。”

在香港,買賣某些鯊魚的魚翅是合法的,不過雙髻鯊等物種的魚翅除外。不幸的是,現在我們很難判斷出魚翅到底來源於哪種鯊魚,因此販賣魚翅的商店就成了香港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行業最顯眼的負面典型。安德森說:“除了檢查每一個魚翅外,我想不到人們還能做些什麼。”

麥氏托頭石首魚

麥氏托頭石首魚(墨西哥的一種魚類)特別吃香,它的利潤可以和可卡因相匹敵。

有些動物器官由於藥用價值高,也十分值錢。在魚翅旁邊,我們還看見了店鋪天花板上掛著的幹魚鰾。魚鰾是減輕關節痛、緩解孕期不適的傳統藥材,據說它還能催情。和魚翅的情況一樣,有些魚類的魚鰾可以買賣,但瀕危物種的魚鰾會受到法律保護,然而,總有人甘願為高額利潤鋌而走險。麥氏托頭石首魚(墨西哥的一種魚類)就特別吃香,它的利潤可以和可卡因相匹敵。

2014年6月,香港海關查獲了2噸穿山甲鱗片。而1.4噸鱗片就意味著3000頭穿山甲被害。

穿山甲瀕臨絕跡可能也是因為其鱗片具有藥用價值(這種價值未經科學證實)。穿山甲鱗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人的指甲和頭髮也含有該物質,這意味著鱗片應該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然而中醫卻認為它可以治癒多種疾病。在某種程度上,穿山甲在野外的行為習性是促使人們產生此類想法的原因。博士生程文達(Cheng Wenda,音譯)正在伯尼布拉克的實驗室工作,他說:“穿山甲鱗片的第一個醫藥用途是治療螞蟻叮咬,因為穿山甲以螞蟻為食。由於它們會打洞,人們又認為其鱗片可以疏通人體。”或許是出於這些原因,某些中醫才聲稱穿山甲鱗片能提高生殖能力,甚至還可以抗癌。

這些觀念深植于他們的文化之中,許多香港居民仍在追捧老方子,安德森近期發起的調查就揭示了這一現象。“我們發現85%的調查物件認為穿山甲鱗片有藥用價值,儘管並沒有醫生證明這一點。”

穿山甲的藥用價值雖然沒有經過科學證實,但卻是導致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因素。

和魚翅一樣,我們還無法確定哪種穿山甲可以合法進口:不久之前,買賣一定數量的非洲穿山甲還是合法的,不過執法者或消費者很難判斷它們源於何處。2016年年底,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新增的一項條款改變了這個狀況,該條款規定,所有種類的穿山甲都應享受同等的保護。安德森說:“這是一大進步,現在我們都心裡有數了。”即便如此,她還是懷疑我們路過的店鋪仍在進行大規模的非法交易,在他們坦白此事之前,我們仍需竭力獲取他們的信任。

大部分進口動物一定會經由香港輸入中國的其他地方。香港是“自由港”(這是英國侵佔香港的遺留問題),這意味著海關的法規相當鬆懈,此外,香港還毗鄰需求極為旺盛的廣東省,向那裡輸入貨品簡直輕而易舉。廣東因“野味”菜肴而出名,有時廚師會烹製叢林肉(“叢林肉”是指生活在叢林中的大猩猩、黑猩猩、山豬等野生動物的肉),某些人還會偷偷烹煮更珍稀的動物。有次,安德森跑到一家廣州餐館詢問他們是否可以烹飪穿山甲肉。“他們馬上就說可以,”安德森說道,“只不過服務員回來時,會假裝從來沒有和我有過這樣的對話。”

2016年12月,中國媒體報導有關部門在上海繳獲了3000多公斤的穿山甲鱗片。

走過魚翅店後,安德森帶筆者去了她的大學公寓。在那裡,她的同事們解釋了非法動物貿易活動(包括非法買賣穿山甲)屢禁不止的原因。他們稱,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迅猛騰飛後極大刺激了消費。研究瀕危海洋生物保護的薛綺雯(Yvonne Sadovy)說:“不管這些動物是否有藥用價值、是否能彰顯個人地位(購買理由因物種不同而不同),越來越多的人只想要更多,他們也有錢購買想買的一切。”

在中國對外投資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經濟騰飛還為國際貿易紐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伯尼布拉克在喀麥隆工作過,當時中國投資者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注入了大量資金,作為回報,喀麥隆願意為其提供木材等自然資源。他說我們無法忽視兩國之間的文化及經濟聯繫。“我在喀麥隆的雅溫德待過,那裡有個到處都是中國旅店、中國餐館和中文標識的地方。每當你看見新路並詢問‘這路是誰修的?’時,答案基本都是‘中國’。”

這些因素促使某些交易者偷偷將非法物品混入了合法進口品中。他補充道:“往來這些地區的人如此之多,就算海運集裝箱裡藏了穿山甲鱗片也沒什麼大不了。人們把自然資源從非洲輸送至中國,大批被捕捉的穿山甲不過是其中一種資源罷了。”

一隻在泰國被救的穿山甲。但對於更多的穿山甲而言,並沒有如此幸運。

最近,有關部門查獲了大批穿山甲鱗片,這意味著這起“國際貿易”肯定是大型有組織犯罪網路精心策劃的。安德森說:“運送重達13000公斤的穿山甲鱗片真沒那麼容易,我認為其背後必定有組織在進行大規模的操作。”最關鍵的是,這些犯罪分子不僅僅走私穿山甲:許多案例顯示,走私不同物種的似乎是同一個組織。

不幸的是,在香港,野生動物走私不像其他有組織犯罪那樣引人注目。安德森說:“2010至2015年間,共有89起穿山甲走私案,其中被提起公訴的只有9起。”通常而言,犯罪分子只需坐幾個月牢、繳納幾千港幣的罰金。非法走私的利潤高達數千萬,即使要接受懲罰,犯罪分子也甘願鋌而走險。慈善組織野生救援協會的野生動物活動家埃裡克斯·霍夫德(Alex Hofford)曾揭露過香港的非法象牙貿易,他認為走私犯的犯罪成本簡直“低到驚人”。“這種懲罰就好像做生意時必須付出的成本。(走私犯)知道自己即使被捕,也不會有多大損失。”

從北蘇門答臘省的走私犯手中救出來的穿山甲幼崽。

香港大學的這支團隊喜歡強調自己不會站在政府的對立面。研究海洋生態學的大衛·貝克(David Baker)調查過買賣各種海洋生物的貿易活動。他說:“人們很容易因為非法走私的懲罰過輕而抨擊政府,我遇見的人都很熱衷於野生動物保護,但他們幾乎無能為力,他們沒有打擊走私的法定權利,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專門保護瀕危物種的工作人員鮮少有之。”

他們希望借助必要的科學工具去重塑一個更有效的體系。他們想證明走私貿易的幕後操縱者是某個巨頭。薩多維(Sadovy)說:“如果我們能證明走私是有組織的犯罪,人們就會更加重視此事。”此外,為了確定被買賣的動物屬於什麼物種,他們還提供基因測試和同位素分析,通過確認痕量化學元素,他們可以準確指出動物的來源地。

通過一定的計算分析,我們也能更細緻地瞭解走私業的方方面面。最近,為了深入探究中國的走私交易網,程文達和伯尼布拉克分析了過去8年裡與穿山甲走私相關的資料(共有65000只穿山甲慘遭毒手)。他們於今年年初發佈的首批分析結果顯示(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onl.12339/abstract),中國有三大穿山甲非法交易地:廣州、防城港(毗鄰越南)和稍微靠北一些的雲南昆明。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試圖讓人們更關注穿山甲在香港面臨的困境。

對伯尼布拉克而言,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進步。“我們要勇於面對真相,勇於承認‘對,中國確實是穿山甲的需求地’,走私雖然為人所不齒,但它確實在中國發生了。如果我們能更加努力,能在使用法律武器的同時,教化或使用其他方式勸說人們不要購買(穿山甲),那麼我們一定促成某些變化。”

儘管大眾極不願意批判那些陳舊觀念,但團隊成員一致認為提升公眾對走私的關注度十分重要。安德森說:“我不是在說中國傳統醫學是錯的、壞的或無用的。中醫經過數千年的檢驗早已深植于文化之中,但若當人們開始大規模消費瀕危物種時,我們就需要尋找可以替代這些物種的東西,因為我們不想讓它們消失。”

令人振奮的是,觀念的轉變確實能改變人們對動物走私的看法。譬如,薩多維稱,許多年輕人開始拒絕在婚宴上供應魚翅。她說:“為了不吃魚翅,他們不得不勇敢反抗父母和長輩,能做到這個地步真的不容易。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告訴大眾什麼才是正確的。”

貝克贊同她的觀點。“如今香港和中國內地正在掀起環保主義的浪潮。人們的文化水準和環保意識有所提升,他們清楚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環境問題。”前“華姐”兼香港著名演員郭秀雲就很關心穿山甲,如今,她正竭盡全力勸育人們關注穿山甲的困境。

如果我們這代人能馬上行動起來,說不定還來得及拯救穿山甲。

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野生穿山甲的數量幾乎就已減少了一半,而去年頻頻發生的大規模捕捉事件卻表明,人們對穿山甲的需求一直在上升。亞曆桑德拉·安德森(Alexandra Andersson)是香港大學的生態學博士生,也是國際人道協會的顧問,她說:“有件事很殘酷,但我必須說出來:穿山甲走私業的規模似乎在不斷擴大,我不敢想像有多少穿山甲會慘遭毒手。”

每只穿山甲每年可吃掉7000萬隻螞蟻和白蟻。

穿山甲族群縮小會怎樣反作用於環境幾乎是未知的。伯尼布拉克說:“穿山甲的數量正在逐年遞減,而我們不知道這種現象是否會影響生態系統。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承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說,每只穿山甲每年可吃掉7000萬隻螞蟻和白蟻。“這對生態循環系統而言極為重要。”如果沒有穿山甲這一天敵,有些地區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昆蟲氾濫的現象。

大眾(特別是西方人)知道大象、犀牛或老虎面臨著危險,卻意識不到穿山甲正身處困境。伯尼布拉克說:“前兩年才有人開始注意到穿山甲正面臨著威脅。”英國的威廉王子則直截了當地說:“穿山甲滅絕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還沒聽說過它呢。”

為何這種怕人且謹慎的生物會被捲入涉案金額高達10億美元的走私業?我們應該如何拯救它們?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筆者採訪了香港大學“保護取證實驗室”的伯尼布拉克和安德森,在動物走私方面,他們持有獨特的觀點。

在香港上環,擺著幹魚翅的貨架隨處可見,不過我們很難辨認出它們是否來自受保護的物種。

筆者很快發現,適合研究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活動的地方很少,而香港恰巧是其中之一:地理、文化、政治及經濟因素使香港變成了走私各種瀕危物種的中心。從這一更廣闊的視角上看,穿山甲面臨的威脅為何會日益加劇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是在上環區第一次約見安德森的,從那裡到香港大學要步行半小時。一路上,她領著我走過一家又一家買幹魚翅和其他幹海味的商店。和穿山甲肉一樣,魚翅湯也常常是宴席上的重頭菜。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表示,爽滑的口感和下口時凸顯出的凝膠質地或許是魚翅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由於捕殺鯊魚花費高昂,魚翅又成了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安德森說:“過去,魚翅是供皇帝品嘗的珍饈,後來,人們為了彰顯地位,也開始追捧起魚翅。”

在香港,買賣某些鯊魚的魚翅是合法的,不過雙髻鯊等物種的魚翅除外。不幸的是,現在我們很難判斷出魚翅到底來源於哪種鯊魚,因此販賣魚翅的商店就成了香港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行業最顯眼的負面典型。安德森說:“除了檢查每一個魚翅外,我想不到人們還能做些什麼。”

麥氏托頭石首魚

麥氏托頭石首魚(墨西哥的一種魚類)特別吃香,它的利潤可以和可卡因相匹敵。

有些動物器官由於藥用價值高,也十分值錢。在魚翅旁邊,我們還看見了店鋪天花板上掛著的幹魚鰾。魚鰾是減輕關節痛、緩解孕期不適的傳統藥材,據說它還能催情。和魚翅的情況一樣,有些魚類的魚鰾可以買賣,但瀕危物種的魚鰾會受到法律保護,然而,總有人甘願為高額利潤鋌而走險。麥氏托頭石首魚(墨西哥的一種魚類)就特別吃香,它的利潤可以和可卡因相匹敵。

2014年6月,香港海關查獲了2噸穿山甲鱗片。而1.4噸鱗片就意味著3000頭穿山甲被害。

穿山甲瀕臨絕跡可能也是因為其鱗片具有藥用價值(這種價值未經科學證實)。穿山甲鱗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人的指甲和頭髮也含有該物質,這意味著鱗片應該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然而中醫卻認為它可以治癒多種疾病。在某種程度上,穿山甲在野外的行為習性是促使人們產生此類想法的原因。博士生程文達(Cheng Wenda,音譯)正在伯尼布拉克的實驗室工作,他說:“穿山甲鱗片的第一個醫藥用途是治療螞蟻叮咬,因為穿山甲以螞蟻為食。由於它們會打洞,人們又認為其鱗片可以疏通人體。”或許是出於這些原因,某些中醫才聲稱穿山甲鱗片能提高生殖能力,甚至還可以抗癌。

這些觀念深植于他們的文化之中,許多香港居民仍在追捧老方子,安德森近期發起的調查就揭示了這一現象。“我們發現85%的調查物件認為穿山甲鱗片有藥用價值,儘管並沒有醫生證明這一點。”

穿山甲的藥用價值雖然沒有經過科學證實,但卻是導致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因素。

和魚翅一樣,我們還無法確定哪種穿山甲可以合法進口:不久之前,買賣一定數量的非洲穿山甲還是合法的,不過執法者或消費者很難判斷它們源於何處。2016年年底,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新增的一項條款改變了這個狀況,該條款規定,所有種類的穿山甲都應享受同等的保護。安德森說:“這是一大進步,現在我們都心裡有數了。”即便如此,她還是懷疑我們路過的店鋪仍在進行大規模的非法交易,在他們坦白此事之前,我們仍需竭力獲取他們的信任。

大部分進口動物一定會經由香港輸入中國的其他地方。香港是“自由港”(這是英國侵佔香港的遺留問題),這意味著海關的法規相當鬆懈,此外,香港還毗鄰需求極為旺盛的廣東省,向那裡輸入貨品簡直輕而易舉。廣東因“野味”菜肴而出名,有時廚師會烹製叢林肉(“叢林肉”是指生活在叢林中的大猩猩、黑猩猩、山豬等野生動物的肉),某些人還會偷偷烹煮更珍稀的動物。有次,安德森跑到一家廣州餐館詢問他們是否可以烹飪穿山甲肉。“他們馬上就說可以,”安德森說道,“只不過服務員回來時,會假裝從來沒有和我有過這樣的對話。”

2016年12月,中國媒體報導有關部門在上海繳獲了3000多公斤的穿山甲鱗片。

走過魚翅店後,安德森帶筆者去了她的大學公寓。在那裡,她的同事們解釋了非法動物貿易活動(包括非法買賣穿山甲)屢禁不止的原因。他們稱,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迅猛騰飛後極大刺激了消費。研究瀕危海洋生物保護的薛綺雯(Yvonne Sadovy)說:“不管這些動物是否有藥用價值、是否能彰顯個人地位(購買理由因物種不同而不同),越來越多的人只想要更多,他們也有錢購買想買的一切。”

在中國對外投資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經濟騰飛還為國際貿易紐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伯尼布拉克在喀麥隆工作過,當時中國投資者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注入了大量資金,作為回報,喀麥隆願意為其提供木材等自然資源。他說我們無法忽視兩國之間的文化及經濟聯繫。“我在喀麥隆的雅溫德待過,那裡有個到處都是中國旅店、中國餐館和中文標識的地方。每當你看見新路並詢問‘這路是誰修的?’時,答案基本都是‘中國’。”

這些因素促使某些交易者偷偷將非法物品混入了合法進口品中。他補充道:“往來這些地區的人如此之多,就算海運集裝箱裡藏了穿山甲鱗片也沒什麼大不了。人們把自然資源從非洲輸送至中國,大批被捕捉的穿山甲不過是其中一種資源罷了。”

一隻在泰國被救的穿山甲。但對於更多的穿山甲而言,並沒有如此幸運。

最近,有關部門查獲了大批穿山甲鱗片,這意味著這起“國際貿易”肯定是大型有組織犯罪網路精心策劃的。安德森說:“運送重達13000公斤的穿山甲鱗片真沒那麼容易,我認為其背後必定有組織在進行大規模的操作。”最關鍵的是,這些犯罪分子不僅僅走私穿山甲:許多案例顯示,走私不同物種的似乎是同一個組織。

不幸的是,在香港,野生動物走私不像其他有組織犯罪那樣引人注目。安德森說:“2010至2015年間,共有89起穿山甲走私案,其中被提起公訴的只有9起。”通常而言,犯罪分子只需坐幾個月牢、繳納幾千港幣的罰金。非法走私的利潤高達數千萬,即使要接受懲罰,犯罪分子也甘願鋌而走險。慈善組織野生救援協會的野生動物活動家埃裡克斯·霍夫德(Alex Hofford)曾揭露過香港的非法象牙貿易,他認為走私犯的犯罪成本簡直“低到驚人”。“這種懲罰就好像做生意時必須付出的成本。(走私犯)知道自己即使被捕,也不會有多大損失。”

從北蘇門答臘省的走私犯手中救出來的穿山甲幼崽。

香港大學的這支團隊喜歡強調自己不會站在政府的對立面。研究海洋生態學的大衛·貝克(David Baker)調查過買賣各種海洋生物的貿易活動。他說:“人們很容易因為非法走私的懲罰過輕而抨擊政府,我遇見的人都很熱衷於野生動物保護,但他們幾乎無能為力,他們沒有打擊走私的法定權利,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專門保護瀕危物種的工作人員鮮少有之。”

他們希望借助必要的科學工具去重塑一個更有效的體系。他們想證明走私貿易的幕後操縱者是某個巨頭。薩多維(Sadovy)說:“如果我們能證明走私是有組織的犯罪,人們就會更加重視此事。”此外,為了確定被買賣的動物屬於什麼物種,他們還提供基因測試和同位素分析,通過確認痕量化學元素,他們可以準確指出動物的來源地。

通過一定的計算分析,我們也能更細緻地瞭解走私業的方方面面。最近,為了深入探究中國的走私交易網,程文達和伯尼布拉克分析了過去8年裡與穿山甲走私相關的資料(共有65000只穿山甲慘遭毒手)。他們於今年年初發佈的首批分析結果顯示(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onl.12339/abstract),中國有三大穿山甲非法交易地:廣州、防城港(毗鄰越南)和稍微靠北一些的雲南昆明。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試圖讓人們更關注穿山甲在香港面臨的困境。

對伯尼布拉克而言,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進步。“我們要勇於面對真相,勇於承認‘對,中國確實是穿山甲的需求地’,走私雖然為人所不齒,但它確實在中國發生了。如果我們能更加努力,能在使用法律武器的同時,教化或使用其他方式勸說人們不要購買(穿山甲),那麼我們一定促成某些變化。”

儘管大眾極不願意批判那些陳舊觀念,但團隊成員一致認為提升公眾對走私的關注度十分重要。安德森說:“我不是在說中國傳統醫學是錯的、壞的或無用的。中醫經過數千年的檢驗早已深植于文化之中,但若當人們開始大規模消費瀕危物種時,我們就需要尋找可以替代這些物種的東西,因為我們不想讓它們消失。”

令人振奮的是,觀念的轉變確實能改變人們對動物走私的看法。譬如,薩多維稱,許多年輕人開始拒絕在婚宴上供應魚翅。她說:“為了不吃魚翅,他們不得不勇敢反抗父母和長輩,能做到這個地步真的不容易。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告訴大眾什麼才是正確的。”

貝克贊同她的觀點。“如今香港和中國內地正在掀起環保主義的浪潮。人們的文化水準和環保意識有所提升,他們清楚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環境問題。”前“華姐”兼香港著名演員郭秀雲就很關心穿山甲,如今,她正竭盡全力勸育人們關注穿山甲的困境。

如果我們這代人能馬上行動起來,說不定還來得及拯救穿山甲。

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