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重慶黑山谷,在浮橋的顛簸搖晃中不停滴穿梭往來在重慶貴州間

五一小長假, 既不想去高速路上看“車流”, 更不想去景區數“人頭”, 就乾脆呆在家裡休息, 節後再錯峰出行吧!

前兩天, 有外地朋友問起重慶萬盛那個“黑山谷”的情況,

俺也是很多年前去過, 就找了一組黑山谷的老片子, 給大家看看重慶萬盛區那個集渝黔山水“幽、秀、險、奇”于一體的黑山谷吧!

還是先看看景區的自我介紹吧:“黑山谷風景區距萬盛主城區23公里, 地處大婁山餘脈、渝黔交界地帶,

與南川金佛山、貴州桐梓柏箐自然保護區毗鄰。 這一條風景帶, 薈萃了渝黔喀斯特地貌風光之精華。 黑山谷則是一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夜明珠”, 這裡有高峻的山峰、幽深的峽谷、清澈的溪河、蒼茫的林海, 還有罕見的珍禽異獸, 古老的夜郎民風 是重慶市目前面積最大的生態旅遊區”。

我們是從黑山谷的南門進入景區的, 沿著那條蜿蜒曲折的小溪 鯉魚河, 步行了8.5公里, 走了近五個小時, 最後來到距離六公里的電瓶車站, 坐電瓶車到北門, 離開景區。

穿梭在河谷之間, 蒼茫的林海、潺潺的溪河、涼涼的山風、幽深的峽谷、千姿百態的飛瀑、各式各樣的浮橋、漂流嬉戲的人們.....一個接一個的美景,

確實讓人流連忘返。

遊覽黑山谷, 除了美麗的山水風光, 最讓人難忘的, 就是穿行在渝黔之間那些高低不同、長短不一的吊橋和浮橋了。

浮橋古時稱為舟梁。它用船舟來代替橋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橋”之稱,屬於臨時性橋樑。由於浮橋架設簡便,成橋迅速,在軍事上常被應用,因此又稱“戰橋”。早在三千年前,周文王因娶妻就在渭水上架設過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浮橋。

黑山谷的吊橋自是不必多說,感覺黑山谷的浮橋非常有特色:它們架設在重慶和貴州交界的鯉魚河上,又沒有明顯的分界,遊人們就在兩省之間搖來晃去的,非常刺激。這些浮橋的浮箱都是些很大的塑膠罐子,兩邊用粗繩拉住固定。據說運氣好時,還有當地特有的“黑葉猴”會跑上浮橋來“蕩秋千”,但我們這次沒有這種好運氣。

剛上顛簸搖晃的浮橋,行走都不易,甭說拍照了,俺單手護著相機,另一隻手拉著繩子,小心地行走在浮橋上。後來慢慢適應了,就開始拍了起來。浮橋很長,隨著橋面的搖晃,跑焦也跑的厲害,只有用自動模式拍了一些。

這座石橋,是重慶和貴州的分界橋,亭子那邊是重慶的地盤,這邊就屬於貴州了,它也是那一系列浮橋、吊橋的起點........

走過第一座浮橋,從貴州又回到了重慶。

接著就是一座吊橋,走過去,又到貴州了。

不停地在渝黔兩省間來回穿梭,行走顛簸搖晃間,注意一下浮橋橋上的警示牌:“請勿搖晃浮橋,給婦女、兒童、老人一些關愛”,真好......

橋下的風光也精彩....

吊橋上的工作人員站在橋上,隨時提醒著遊人:注意安全,點個贊!

這是最後一座,最長最寬的“鯉魚河吊橋”,當然,如果從北門進,南門出,它就是第一座吊橋了,呵呵!

浮橋古時稱為舟梁。它用船舟來代替橋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橋”之稱,屬於臨時性橋樑。由於浮橋架設簡便,成橋迅速,在軍事上常被應用,因此又稱“戰橋”。早在三千年前,周文王因娶妻就在渭水上架設過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浮橋。

黑山谷的吊橋自是不必多說,感覺黑山谷的浮橋非常有特色:它們架設在重慶和貴州交界的鯉魚河上,又沒有明顯的分界,遊人們就在兩省之間搖來晃去的,非常刺激。這些浮橋的浮箱都是些很大的塑膠罐子,兩邊用粗繩拉住固定。據說運氣好時,還有當地特有的“黑葉猴”會跑上浮橋來“蕩秋千”,但我們這次沒有這種好運氣。

剛上顛簸搖晃的浮橋,行走都不易,甭說拍照了,俺單手護著相機,另一隻手拉著繩子,小心地行走在浮橋上。後來慢慢適應了,就開始拍了起來。浮橋很長,隨著橋面的搖晃,跑焦也跑的厲害,只有用自動模式拍了一些。

這座石橋,是重慶和貴州的分界橋,亭子那邊是重慶的地盤,這邊就屬於貴州了,它也是那一系列浮橋、吊橋的起點........

走過第一座浮橋,從貴州又回到了重慶。

接著就是一座吊橋,走過去,又到貴州了。

不停地在渝黔兩省間來回穿梭,行走顛簸搖晃間,注意一下浮橋橋上的警示牌:“請勿搖晃浮橋,給婦女、兒童、老人一些關愛”,真好......

橋下的風光也精彩....

吊橋上的工作人員站在橋上,隨時提醒著遊人:注意安全,點個贊!

這是最後一座,最長最寬的“鯉魚河吊橋”,當然,如果從北門進,南門出,它就是第一座吊橋了,呵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