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眼魚龍:侏羅紀海中我最萌

大眼魚龍:侏羅紀海中我最萌

萌這個字願意指“草木初生之芽”, 但是經過動漫和禦宅們的改造, 卻變成了極端喜愛之意。 萌似乎都屬於二次元世界,

在現實中也可以指代可愛的男女和小動物。 古生物中是否有萌貨呢?當然有,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侏羅紀的萌貨一枚:大眼魚龍。

萌之大眼

圖注:大眼魚龍的眼睛, 圖片來自網路

之所以說大眼魚龍很萌, 是因為其長有一對超大的眼睛!大眼魚龍的眼球直徑可達220毫米,

這幾乎等於一個籃球的大小了。 與大眼魚龍相比, 我們人類24毫米的小眼球真的就拿不出手了, 這只相當於人家眼球直接的九分之一呢!

圖注:大眼魚龍的大眼睛能夠看清周圍得有一切, 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的超大眼睛當然不是賣萌用的,

其代表了極佳的視力, 這是視覺器官演化的極致表現。 為什麼大眼魚龍要那麼好的視力呢?答案就在其生活環境中。 大眼魚龍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暗無天日的深海之中, 想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辨明方向、尋找獵物, 必須有超人的視力。 大眼魚龍的眼球中有大量的感光細胞核神經, 能夠在幽暗的深海中看清周圍的一切。 為了抵抗深海的水壓, 大眼魚龍的眼睛裡還有一圈環形的骨頭, 這就是加強眼睛強度的鞏膜環。

圖注:大眼魚龍的眼眶孔內有一圈鞏膜環, 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的大眼睛其實有大用場, 並不是賣萌用的。

侏羅紀的海豚

圖注:大眼魚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 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大眼魚龍化石與人類的體型對比, 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的平均體長在4至6米之間, 體重在900千克以內。

大部分第一次看到大眼魚龍的人都會說:“這不就是海豚嘛。”僅從外形上看,大眼魚龍與海豚的確很像,它們都長有細長的口鼻、圓圓的腦袋、紡錘形的身體、一個背鰭、但是仔細對比又有些不同。

圖注:外形酷似海豚的大眼魚龍,圖片來自網路

除了眼睛超大之外,大眼魚龍比海豚多長了一對腹鰭,而且它的尾巴是垂直生長的,海豚的尾巴則是水準的。長相類似的大眼魚龍和海豚可沒有親緣關係,大眼魚龍屬於海生爬行動物,而海豚屬於海生哺乳動物,之所以有相似的外貌全都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生在淺海,活在深海

圖注: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的大眼魚龍化石,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的化石最早發現於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西利(Seeley)在1874年命名,屬名Ophthalmosaurus。除了英國,古生物學家之後分別在美國、俄羅斯發現了大眼魚龍的化石,這表明大眼魚龍生活在北半球的海洋中。

圖注:大眼魚龍的化石在很多地方都有發現,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生存於距今1億6500萬年前至1億45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當時的地球的樣子與今天可是大不相同。侏羅紀晚期,北美洲、歐洲之間的距離比今天要近得多,大陸之間只有一道狹窄的海峽相隔,歐洲甚至被海洋分割包圍。在陸地之間的海洋中,大眼魚龍來回穿梭著,不過這裡只是它們的繁殖地。大眼魚龍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深海之中,化石表明它們經常潛入600米之下的深海,那裡有它們最喜愛的食物——烏賊。

圖注:成群生存在海洋中的大眼魚龍,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回到淺海的大眼魚龍,圖片來自網路

當繁殖季節來臨,成千上萬懷孕的雌性大眼魚龍會從深海來自北美洲與歐洲之間的淺海海域,它們將小魚龍生在靠近岸邊的珊瑚礁中,然後返回深海。剛出生的小魚龍們沒有爸媽的保護只能躲藏起來,靠著運氣慢慢長大,直到它們大到能夠進入深海。大眼魚龍的一生是一首壯麗的生命之歌,它們年復一年來往於淺海與深海之間,完成生命的偉大循環。

圖注:躲藏在礁石中的大眼魚龍寶寶,終有一天它們會進入深海,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是侏羅紀海洋當中的大眼萌,它也成為最著名的魚龍類,這個古老的家族曾經遨遊在中生代的海洋中,湧現出眾多著名的成員,以後小盜龍會慢慢介紹的。

參考資料:

1.Maisch MW, Matzke AT. 2000. The Ichthyosauria.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98: 1-159.

2.Patrick S. Druckenmiller and Erin E. Maxwell (2010). "A new Lower Cretaceous (lower Albian) ichthyosaur genus from the Clearwater Formation, Alberta,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7 (8): 1037–1053. Bibcode:2010CaJES..47.1037D. doi:10.1139/E10-028.

3.Fischer, Valentin; Edwige Masure; Maxim S. Arkhangelsky; Pascal Godefroit (2011). "A new Barremian (Early Cretaceous) ichthyosaur from westernRuss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1 (5): 1010–1025. doi:10.1080/02724634.2011.595464.

大部分第一次看到大眼魚龍的人都會說:“這不就是海豚嘛。”僅從外形上看,大眼魚龍與海豚的確很像,它們都長有細長的口鼻、圓圓的腦袋、紡錘形的身體、一個背鰭、但是仔細對比又有些不同。

圖注:外形酷似海豚的大眼魚龍,圖片來自網路

除了眼睛超大之外,大眼魚龍比海豚多長了一對腹鰭,而且它的尾巴是垂直生長的,海豚的尾巴則是水準的。長相類似的大眼魚龍和海豚可沒有親緣關係,大眼魚龍屬於海生爬行動物,而海豚屬於海生哺乳動物,之所以有相似的外貌全都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生在淺海,活在深海

圖注: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的大眼魚龍化石,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的化石最早發現於英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西利(Seeley)在1874年命名,屬名Ophthalmosaurus。除了英國,古生物學家之後分別在美國、俄羅斯發現了大眼魚龍的化石,這表明大眼魚龍生活在北半球的海洋中。

圖注:大眼魚龍的化石在很多地方都有發現,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生存於距今1億6500萬年前至1億45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當時的地球的樣子與今天可是大不相同。侏羅紀晚期,北美洲、歐洲之間的距離比今天要近得多,大陸之間只有一道狹窄的海峽相隔,歐洲甚至被海洋分割包圍。在陸地之間的海洋中,大眼魚龍來回穿梭著,不過這裡只是它們的繁殖地。大眼魚龍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深海之中,化石表明它們經常潛入600米之下的深海,那裡有它們最喜愛的食物——烏賊。

圖注:成群生存在海洋中的大眼魚龍,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回到淺海的大眼魚龍,圖片來自網路

當繁殖季節來臨,成千上萬懷孕的雌性大眼魚龍會從深海來自北美洲與歐洲之間的淺海海域,它們將小魚龍生在靠近岸邊的珊瑚礁中,然後返回深海。剛出生的小魚龍們沒有爸媽的保護只能躲藏起來,靠著運氣慢慢長大,直到它們大到能夠進入深海。大眼魚龍的一生是一首壯麗的生命之歌,它們年復一年來往於淺海與深海之間,完成生命的偉大循環。

圖注:躲藏在礁石中的大眼魚龍寶寶,終有一天它們會進入深海,圖片來自網路

大眼魚龍是侏羅紀海洋當中的大眼萌,它也成為最著名的魚龍類,這個古老的家族曾經遨遊在中生代的海洋中,湧現出眾多著名的成員,以後小盜龍會慢慢介紹的。

參考資料:

1.Maisch MW, Matzke AT. 2000. The Ichthyosauria.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98: 1-159.

2.Patrick S. Druckenmiller and Erin E. Maxwell (2010). "A new Lower Cretaceous (lower Albian) ichthyosaur genus from the Clearwater Formation, Alberta,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7 (8): 1037–1053. Bibcode:2010CaJES..47.1037D. doi:10.1139/E10-028.

3.Fischer, Valentin; Edwige Masure; Maxim S. Arkhangelsky; Pascal Godefroit (2011). "A new Barremian (Early Cretaceous) ichthyosaur from westernRuss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1 (5): 1010–1025. doi:10.1080/02724634.2011.595464.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