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專家稱,未來3D列印將成為我國醫院常態業務

“3D列印已開始穩定地進入醫院, 未來會像影像中心一樣成為醫院常態業務。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王成燾說。

4月30日, “中華醫學會第七次全國數字醫學學術年會暨醫學3D列印、醫用機器人與大資料智慧醫療大會”在西安閉幕。 3D列印是本次數位醫學年會的熱門領域之一, 在“3D列印與醫用材料及製造分會場”,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專家介紹了3D列印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前景。

據瞭解, 目前3D列印技術已經能較為成熟地應用於列印醫學模型和器械上。 如通過列印個體化骨折外固定器,

患者的手術時間能縮短80%, 骨折癒合時間縮短35%, 術後第3天即可下地行走。

在製造人體的替代物上, 3D列印也有出色的表現。 西安交通大學的李滌塵教授完成了中國首例“下頜骨溶解修復”手術, 通過3D列印技術, 為19歲的患者設計了複合型定制化下頜骨關節。

西安交通大學副研究員王晶認為, 未來3D列印個性化醫療器械產品將全面進入臨床應用, 通過列印骨替代物, 實現個性化修復, 建立快速回應的修復系統。 同時, 3D列印功能性組織也將部分進入臨床, 大段骨組織、軟骨、血管、韌帶等均可實現3D列印。 此外, 3D列印還將在藥理模型中獲得大量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