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嚴歌苓的“青春”擊中了馮小剛的記憶

從軍經歷伴隨了嚴歌苓整個的青春年華:從1971年12歲入伍到25歲退伍, 她在部隊整整跳了8年舞, 從樣板戲《白毛女》《紅色娘子軍》, 到《邊疆女民兵》《草原女民兵》《女子牧馬班》……

曾經的文藝兵嚴歌苓

退伍後的嚴歌苓成為了一名作家, 從軍經歷成了她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一個女兵的悄悄話》《雌性的草地》《灰舞鞋》《白麻雀》《愛犬顆勒》, 都以部隊生活為題材, 但多是以一個作家的客觀視角來為那個時代的軍人塑像。

而她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芳華》則具有濃厚的個人自傳色彩, 是以第一人稱描寫她當年親歷的部隊文工團生活:隱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舊紅樓裡、某部隊文工團的內景中發生的故事。

小說講述上世紀70年代, 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少年男女從大江南北挑選出來, 進入部隊文工團, 擔負軍隊文藝宣傳的特殊使命。

郝淑雯、林丁丁、何小曼、蕭穗子在這個團隊裡面朝夕相處,

她們才藝不同、性情各異, 碰撞出不乏黑色幽默的情境。 嚴格的軍紀和單調的訓練中, 青春以獨有的姿態綻放芳華。

小說用四十餘年的跨度, 展開她們命運的流轉變遷, 是為了講述男兵劉峰的謙卑、平凡及背後值得永遠探究的意義。

劉峰, 是這個文工團裡最不起眼的男兵, 比起那些才華橫溢的男樂手、英俊瀟灑的男舞蹈隊員, 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也無才藝。 他自覺地承包了團裡所有的髒活累活, 慢慢的, 他成了每個人潛意識裡的依靠, 大家有了任何困難,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劉峰”。 他被大家公推為“模範標兵”, 得到了各級表彰。 他在這樣的被需要中活得心滿意足, 並暗暗地深深地愛上了獨唱演員林丁丁。

當他經過漫長的等待, 在他認為恰當的時機向丁丁表白的時候, 他萬萬沒有料到, 得到的是跟丁丁以及大傢伙兒平時對他的推崇完全相反的驚恐的拒絕。 進而因此事件的擴大化而被“處理”……嚴歌苓濃墨重彩地塑造了“好人”劉峰, 這麼一個平凡不起眼的人物, 卻最終在四位女兵心中雕刻出最深刻的印痕。

這是嚴歌苓的小說創作中最直接地傾情讚美男主人公的一部作品, 飽含了作者代表自己以及同代人對當年的愚昧、淺薄深深的懺悔。

一個好作家的作品, 之所以好, 往往有作家的親歷性在裡面, 有某些自傳性因素, 有她內心最深、最細微、最不為人知的個人經驗隱藏其中, 表達了作者心中最有痛感、最刻骨銘心的那些內容。

《芳華》的寫作就是如此, 與嚴歌苓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 所以筆墨靈動活潑, 細節鮮活、生動。

《芳華》涵蓋了嚴歌苓的青春與成長期, 她在四十餘年後回望這段經歷, 筆端蘊含了飽滿的情感。 青春荷爾蒙衝動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 由激情犯下的過錯, 由過錯生出的懊悔, 還有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 種種, 構成了《芳華》對一段歷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變遷的複雜感懷。

今天的作者嚴歌苓與當時的小女兵蕭穗子在作品裡構成了時空以及理性與感性的對話關係, 重新呈現了當時年代裡青春的混沌、感性與蒙昧。 生命的恣肆與人性的層次以及時代的的特徵構成了《芳華》繁複的調性, 它向讀者打開了多層面的認識路徑。

《芳華》於2016年4月完成初稿, 原名曾叫《你觸摸了我》, 因小說是圍繞男兵劉峰因“觸摸事件”被處理這一中心情節而生髮的緣故。 嚴歌苓的朋友將小說推薦給了導演馮小剛, 結果馮導演看完小說後, 馬上拍板, 決定改編成電影。 他建議重起名字, 嚴歌苓想了幾個名字:《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 馮小剛覺得就叫《芳華》好, 他說:“‘芳’是芬芳、氣味, ‘華’是繽紛的色彩, 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氣息, 很符合記憶中的美的印象。 ”

馮小剛也是年輕的時候入伍, 並且同樣進入了部隊文工團。 嚴歌苓的小說擊中了馮小剛的記憶。 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在部隊, 隊友都是十六七歲身懷絕技的文藝兵, 小提琴、長笛、大提琴都水準超高, 我想搬上銀幕給現在的年輕人看。 那是我們的青春。”

馮小剛約請嚴歌苓親自改編《芳華》的電影劇本,共修改了三稿。於2017年1月在海口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建景開機。同名電影《芳華》將在今年國慶日上映。

《芳華》

嚴歌苓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嚴歌苓 小說家,電影編劇。代表作有《扶桑》《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陸犯焉識》《媽閣是座城》。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出版。

文/顧學文

那是我們的青春。”

馮小剛約請嚴歌苓親自改編《芳華》的電影劇本,共修改了三稿。於2017年1月在海口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建景開機。同名電影《芳華》將在今年國慶日上映。

《芳華》

嚴歌苓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嚴歌苓 小說家,電影編劇。代表作有《扶桑》《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陸犯焉識》《媽閣是座城》。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出版。

文/顧學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