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經濟學專業最牛的10所大學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 誕生於1898年, 初名京師大學堂, 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也是第一個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

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 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行使教育部職能, 統管全國教育。 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 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 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912年5月3日, 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 嚴複為首任校長。

1916年, 蔡元培出任校長, “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並包之義”, 把北大辦成全國的學術和思想中心, 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 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 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不久遷往昆明, 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

1952年院系調整, 校園從內城沙灘紅樓遷至西北郊燕園。

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 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畫”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 是九校聯盟(C9)及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重要成員。

北京大學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聚集了許多學者專家, 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 創造了大批重大科學成果, 影響和推動了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2、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簡稱“人大”, 主體位於北京市海澱區, 由教育部直屬, 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 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 入選“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為世界大學聯盟成員、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創始成員, 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陝北公學,

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 1949年12月16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1950年10月3日, 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 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 1954年, 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被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01年, 入選國家“985工程”。

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資訊顯示, 中國人民大學占地面積230余萬平方米, 設有中關村校區、通州校區(東校區, 在建)、老校區、蘇州校區、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區(在建); 館藏圖書462.9萬冊、電子圖書24815GB;有專任教師183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6人。

3、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位於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上海, 教育部直屬,

具有理工特色, 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等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 入選“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 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 總占地面積4893畝。

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緒22年)由清政府創立、盛宣懷督辦的南洋公學, 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數個發端之一。 1921年改組為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而後複遭波折, 曆交通部南洋大學、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1928年,時任交通部部長的王伯群先生讓三所學校再次合併, 定名“國立交通大學”, 至1949年剔去“國立”二字,徑稱“交通大學”。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併入。

2005年7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工學、商學、醫學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影響力。

2016年5月成為國務院首批雙創“高校和科研院所示範基地”。

4、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計畫”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于一體的現代大學 ,其學脈可追溯自孫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先後歷經多次變遷。1920年在中國國立高等學府中首開“女禁”,引領男女同校之風。

最早在中國開展現代學術研究,建立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為中國最早的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文理為基本兼有農工商等專門應用科、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為特徵的現代大學。《學衡》月刊的創辦,使得南京大學成為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中心,被譽為“東方教育的中心”。1949年由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是哈佛大學白碧德主義影響下的中國“學衡派”的雅集地,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被楊振寧稱讚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也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準大學中唯一未合併其他院校的高校,堅持“內涵發展”,保持“原汁原味”辦學優勢與特色,贏得社會“中國最溫和的大學”之美譽。

5、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畫”重點建設高校,同時是“111計畫”、“珠峰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等重點建設的中國頂尖名牌大學,是與法國高校聯繫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是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武漢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地,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占地面積5187畝,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武大櫻花約在每年三月中下旬開始開放。

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在校學生總計57886人,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4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250個,博士後流動站32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另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6、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

中山大學是教育部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1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水準評估中,學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準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準排名前10。

學校現有院士2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2人,傑青79人。擁有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經濟管理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入選教育部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卓越醫學人才教育計畫、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畫,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案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

學校獲得“973計畫”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專案56項,建有一批有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影響力的科研平臺。學校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在2015年最佳醫院排行榜中,有1家進入前10,4家進入前50;2015年最佳專科排名中,共有5個專科連續七年進入排名前5,20個專科進入排名前10。

7、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1]

,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2011計畫”牽頭高校。入選“111計畫”、“珠峰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是全國31所副部級中管高校。學校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 。

截至2016年3月,學校占地超過9000畝。2014年7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動工建設。校舍建築總面積19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440多萬冊,固定資產總值84.55億元,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5.29億元。校園高速資訊網路建設的規模、水準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成為CERNET2的核心節點之一 。

截至2016年3月,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7個學院(含76個系)和14個研究院,3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在校學生40000余人(含海外學歷留學生1657人),其中本科生19739人,碩士研究生16875人,博士研究生3164人 。

8、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Sichuan University)簡稱“川大”,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高等學府,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畫”、“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併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中國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併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承文翁之教,聚群賢英才。百餘年來,學校先後彙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衛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勳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兩院院士中,有50餘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評選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9、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於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專案重點建設高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是我國廣播電視工科高等教育的起源。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根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資訊顯示,學校位於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6.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9.98萬平方米;設有6個學部、1個協同創新中心,5個直屬學院,開設85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2076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9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繼續教育在讀生10000餘人。

10、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簡稱山大(SDU),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畫”、“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計畫”,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山東大學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其主體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創辦的第二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其醫學學科起源於1864年,開啟近代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之先河。從誕生起,學校先後歷經了山東大學堂、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以及由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的新山東大學等幾個歷史發展時期。

據2017年4月山大官網資訊顯示,山大總占地面積8000餘畝(含青島校區約3000畝), 形成了一校三地(濟南、青島、威海)八個校園(濟南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軟體園校區、興隆山校區及青島校區、威海校區)的辦學格局;有4所附屬醫院,3所非隸屬附屬醫院,11所教學、實習醫院;擁有在職教職工7759人(不含附屬醫院),其中教授1082人,博士生導師897人;各類全日制學生達6萬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822人,研究生17984人,留學生3407人;下轄35個二級學院,開辦本科專業118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6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

小編邀您閱讀:

1.中國最牛的10所高中

2.西藏最牛的10所高中

3.學生的檢討書寫成了XX段子

4.老師監控看課堂,學生拿水杯扔鏡頭

5.這才是真正的太極拳

6.吉林最牛的10所高中

7.山西最牛的10所高中

8.高考前最後的瘋狂

9.山東最牛的10所高中

10.江西最牛的10所高中

11.雲南最牛的10所高中續

定名“國立交通大學”, 至1949年剔去“國立”二字,徑稱“交通大學”。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併入。

2005年7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工學、商學、醫學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影響力。

2016年5月成為國務院首批雙創“高校和科研院所示範基地”。

4、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計畫”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于一體的現代大學 ,其學脈可追溯自孫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先後歷經多次變遷。1920年在中國國立高等學府中首開“女禁”,引領男女同校之風。

最早在中國開展現代學術研究,建立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為中國最早的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文理為基本兼有農工商等專門應用科、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為特徵的現代大學。《學衡》月刊的創辦,使得南京大學成為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中心,被譽為“東方教育的中心”。1949年由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徑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是哈佛大學白碧德主義影響下的中國“學衡派”的雅集地,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被楊振寧稱讚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也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準大學中唯一未合併其他院校的高校,堅持“內涵發展”,保持“原汁原味”辦學優勢與特色,贏得社會“中國最溫和的大學”之美譽。

5、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一所位於湖北武漢市的綜合研究型大學,其辦學源頭溯源於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13年改名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1926年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更名武漢大學沿用至今。

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畫”重點建設高校,同時是“111計畫”、“珠峰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等重點建設的中國頂尖名牌大學,是與法國高校聯繫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是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武漢大學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地,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占地面積5187畝,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武大櫻花約在每年三月中下旬開始開放。

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在校學生總計57886人,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4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250個,博士後流動站32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另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6、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簡稱“中大”,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

中山大學是教育部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1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水準評估中,學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準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準排名前10。

學校現有院士2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2人,傑青79人。擁有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經濟管理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入選教育部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卓越醫學人才教育計畫、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畫,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案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

學校獲得“973計畫”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專案56項,建有一批有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影響力的科研平臺。學校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在2015年最佳醫院排行榜中,有1家進入前10,4家進入前50;2015年最佳專科排名中,共有5個專科連續七年進入排名前5,20個專科進入排名前10。

7、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1]

,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2011計畫”牽頭高校。入選“111計畫”、“珠峰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是全國31所副部級中管高校。學校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被譽為“南方之強” 。

截至2016年3月,學校占地超過9000畝。2014年7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動工建設。校舍建築總面積19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440多萬冊,固定資產總值84.55億元,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5.29億元。校園高速資訊網路建設的規模、水準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成為CERNET2的核心節點之一 。

截至2016年3月,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7個學院(含76個系)和14個研究院,3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在校學生40000余人(含海外學歷留學生1657人),其中本科生19739人,碩士研究生16875人,博士研究生3164人 。

8、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Sichuan University)簡稱“川大”,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高等學府,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畫”、“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設有研究生院,擁有研究生自主劃線資格,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併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中國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併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承文翁之教,聚群賢英才。百餘年來,學校先後彙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衛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勳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兩院院士中,有50餘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評選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9、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於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專案重點建設高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是我國廣播電視工科高等教育的起源。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根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資訊顯示,學校位於中國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園占地面積46.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9.98萬平方米;設有6個學部、1個協同創新中心,5個直屬學院,開設85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2076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9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繼續教育在讀生10000餘人。

10、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簡稱山大(SDU),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畫”、“珠峰計畫”、“111計畫”、“卓越計畫”,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山東大學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其主體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創辦的第二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其醫學學科起源於1864年,開啟近代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之先河。從誕生起,學校先後歷經了山東大學堂、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以及由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的新山東大學等幾個歷史發展時期。

據2017年4月山大官網資訊顯示,山大總占地面積8000餘畝(含青島校區約3000畝), 形成了一校三地(濟南、青島、威海)八個校園(濟南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軟體園校區、興隆山校區及青島校區、威海校區)的辦學格局;有4所附屬醫院,3所非隸屬附屬醫院,11所教學、實習醫院;擁有在職教職工7759人(不含附屬醫院),其中教授1082人,博士生導師897人;各類全日制學生達6萬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822人,研究生17984人,留學生3407人;下轄35個二級學院,開辦本科專業118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6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

小編邀您閱讀:

1.中國最牛的10所高中

2.西藏最牛的10所高中

3.學生的檢討書寫成了XX段子

4.老師監控看課堂,學生拿水杯扔鏡頭

5.這才是真正的太極拳

6.吉林最牛的10所高中

7.山西最牛的10所高中

8.高考前最後的瘋狂

9.山東最牛的10所高中

10.江西最牛的10所高中

11.雲南最牛的10所高中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