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孤島上的這所學校,僅有11名學生,卻辦的讓人驚訝

滋賀縣的琵琶湖是日本最大淡水湖, 湖中的沖島, 是日本唯一有人居住的湖中島。

這裡自然環境不錯, 但因為交通不便、人口老化等種種原因,

島上300多名居民, 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 多以打漁為生。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日本, 依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但就在如此偏遠的湖中浮島上, 居然有一所設備齊全的現代化小學, 真的令人驚訝!從一年級到六年級, 總學生數11人, 比老師數量還少。

看著這張課程表, 不免讓人想到了風靡一時的日本動畫《悠哉日常大王》。

仿佛動畫裡的旭丘分校來到了現實……不相信的話, 海外君就帶你去看看。

木質結構的房屋, 掩映在一片綠色中。

校舍內整潔明亮的走廊過道。

學校圖書室。 僅僅為十多個孩子, 就準備了這麼多的圖書, 堪稱奢侈!

孩子們午餐的食堂, 乾淨的一塵不染。

每一間教室都配有液晶大屏的數碼電視和投影儀。

老師正在教孩子們辨識昆蟲。

學校設備室內, 擺放著包括天文望遠鏡在內的各種教學設施。

海外君上學的時候是肯定沒有的, 即便現在的國內小學, 能有的也是條件不錯的。 而這, 只是日本偏遠鄉下一所十多人小學的配置, 個中差距, 真的值得我們深思再深思!

這是孩子們的遊戲室。

按日本公立學校的設施規定,學校配有標準的操場和體育館。

還有游泳池。

學校的料理學習手工廚房。

學校的音樂教室。

這所創辦於1875年的小學,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最多時學生人數達到129人,2002年一度減至5人,如今恢復到11人。

即便如此,島上的沖島小學依然作為公立小學,由政府提供資金,校長和教師也由日本政府統一派遣。

日本人認為,基礎教育的目的,是説明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並將地域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不讓文化隨老一輩人消逝。

沖島小學落實「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傳統,孩子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共同必修課是「勇渡琵琶湖」。

必修的還有島上傳統的「沖島大鼓」。

對孩子們進行“食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每天早上,老師會帶領學生到碼頭搬運當天需要的食材,讓孩子從中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

不光如此,校園中還開闢有田地,由學生親手種植、採摘蔬菜。

每週的家庭料理課上,男女學生都會參加學習各種料理的製作方法。

才藝學習也是種類繁多,書法課就是每週必選的科目。

根據孩子的興趣,還可以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

雖然這只是一所鄉下的小學,但是怎麼看,都不比任何一所國內的重點小學條件差,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己未來的態度!

日本鈔票上印的都是教育家的頭像;日本女人生育後一般會放棄工作,因為教育孩子更重要。

日本在1920年大正時代已經實行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當時兒童免費就學率就達到90%以上,所有費用由國家承擔。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人常說的這句話,卻在日本這座孤島上,被完美的實現了。

這是孩子們的遊戲室。

按日本公立學校的設施規定,學校配有標準的操場和體育館。

還有游泳池。

學校的料理學習手工廚房。

學校的音樂教室。

這所創辦於1875年的小學,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最多時學生人數達到129人,2002年一度減至5人,如今恢復到11人。

即便如此,島上的沖島小學依然作為公立小學,由政府提供資金,校長和教師也由日本政府統一派遣。

日本人認為,基礎教育的目的,是説明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並將地域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不讓文化隨老一輩人消逝。

沖島小學落實「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傳統,孩子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共同必修課是「勇渡琵琶湖」。

必修的還有島上傳統的「沖島大鼓」。

對孩子們進行“食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每天早上,老師會帶領學生到碼頭搬運當天需要的食材,讓孩子從中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

不光如此,校園中還開闢有田地,由學生親手種植、採摘蔬菜。

每週的家庭料理課上,男女學生都會參加學習各種料理的製作方法。

才藝學習也是種類繁多,書法課就是每週必選的科目。

根據孩子的興趣,還可以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

雖然這只是一所鄉下的小學,但是怎麼看,都不比任何一所國內的重點小學條件差,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己未來的態度!

日本鈔票上印的都是教育家的頭像;日本女人生育後一般會放棄工作,因為教育孩子更重要。

日本在1920年大正時代已經實行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當時兒童免費就學率就達到90%以上,所有費用由國家承擔。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人常說的這句話,卻在日本這座孤島上,被完美的實現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