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玉林“鍋盔女王”:閒時彈古箏 忙時打鍋盔

玉林橫街上的“鍋盔女王”張豔閒時彈古箏, 忙時打鍋盔

做得了鍋盔, 彈得了古箏, 在成都玉林橫街一個巷子口, 張豔以“鍋盔女王”的名號被大家熟知。

每天下午兩三點, 張豔經營的南充鍋盔店總會畫風突變:前一分鐘, 她可能還在對著燃旺的大火, 快速翻轉爐邊餅皮;下一分鐘, 她可能早已在木桌旁坐好, 指頭一撥一按, 奏出悠揚樂章。 賣鍋盔, 她為的是“尋找兒時的回憶”;奏古箏,

她想要“在平淡的生活中驚豔一把”。

鍋盔、古箏、煙, 看似距離遙遠的三者, 在張豔身上統一起來。 一頭短髮向後梳, 抹上發膜, 乾淨俐落, 30歲的她認為, “過日子, 就要盡興”。

1 鍋盔女王 一個人拼出的小店

張豔20平方米的小店, 坐落於一個上世紀80年代的小院落裡。 一塊小黑板掛出, 用白色粉筆字寫著“南充鍋盔小店”, 就算是招牌了。 每天早上8點開門, 到晚上8點收攤, 爐火基本不會停。

張豔賣的鍋盔, 不是成都街頭的常見款。 發好的白麵在熱鍋裡一煎, 待外殼烙出黃色的脆殼, 用筷子順著餅口一撐, 再挑起現拌好的涼粉一灌, 一個正宗的玄子涼粉鍋盔就做成了, 放在嘴裡一咬, “哢嚓”一聲, 皮的酥脆、面的緊實、涼粉的潤滑、紅油的香辣, 都在齒間匯合。

徵求綽號時, 有人提議叫“鍋盔西施”, 她搖搖頭, “不, 我是鍋盔女王”!她自豪, 這個鍋盔店, 幾乎是她一個人打下來的天地。

2 兒時的最愛 賣的都是回憶

鍋盔, 是張豔兒時的美好記憶。 在老家南充, 每走幾百米, 就能遇到一個涼粉鍋盔攤。 肚子餓了, 大人沒在家, 她就下樓買一個。 回家路上, 明明馬上要吃飯了, 她還是要買一個。 週末懶洋洋, 她隨便套一件衣服, 下樓買上一個回家, 窩在被窩裡, 獨自品味。

她的童年時期, 鍋盔是最順手的滿足。 有次, 張豔吃燒烤吃壞了肚子, 胃痛, 吃藥也不見效, 偏偏這時, 又犯了饞, 背著媽媽去買了個鍋盔, 不想一整個下肚後, 胃竟然不疼了。

快20歲時, 張豔來成都, 市區裡跑了個轉, 也找不到習慣了的鍋盔味。

幾年的南充鍋盔空缺後, 她腦洞一開, 決定自己擺攤。

立馬殺回南充, 張豔相中一個在車站旁邊擺攤的鍋盔女師傅, 攤鋪生意火爆, 師傅手藝老練。 想要拜師, 又怕別人不肯收, 她啥也不說, 樂呵呵地主動幫師傅刮起涼粉。 不想卻幫了倒忙, 力度總拿捏不合適, 總不成型, 張豔不斷道歉……她默默地幫打下手兩個月, 螺絲狀的刮粉工具手柄在食指上留下一道道老繭, 她才買上煙酒, 到師傅家中拜師。

3 不會做飯 卻生火賣起鍋盔

學藝結束, 她打算先在老家“試水”, “老家對這個味熟, 要是在老家都做不下去, 成都肯定更做不下”。 當時長髮飄逸、細皮嫩肉的她, 推起推車, 圍上圍腰, 當街賣起鍋盔。

這可氣壞了張豔的媽媽, “做這個太不體面了!”媽媽火冒三丈,

幾天冷戰後, 忍不住跑去一探究竟, 眼前的一幕把她逗樂了。

從來沒做過飯的張豔, 根本掌握不了生火的竅門。 先燒一點木頭進爐, 再一夾鉗一夾鉗地裝入煤炭, “程式沒錯啊, 可它就是不聽使喚”, 火總是忽大忽小, 鍋盔饃也跟著遭殃, 要麼烤糊, 要麼烤不透。 更糟糕的是, 常常是一圈鍋盔正要烤好, 火不早不遲地恰好熄滅, 只好埋頭再發火, 一抬頭, 張豔整張臉都變黑了, 每天都洗頭卻像每天都沒洗頭。 火再次燃起, 媽媽湊到跟前, 一杯涼水, 又澆滅了, 張豔一言不發, 第三次生火……

“我就是想製造難題, 讓她放棄。 ”媽媽事後回憶起來, 心疼不已。

剛開始, 都是熟人來買。 為了保證品質, 張豔專程從農民那裡買來新鮮的榨油, 9元一斤。看見的村民傳開了,漸漸生意好起來,甚至超過了一些開了十多年的店。有了底氣,張豔回到成都,開啟了自己的鍋盔生涯。

4 客主感情 顧客買下沾了血的鍋盔

說到曾經做失敗的案例,張豔認為“最要命的,還是濺血的鍋盔。”有次,顧客來買鍋盔,張豔一手撈起一個烤好的白麵鍋盔饃,拿起水果刀,準備開“肚”裝涼麵時,又一個顧客光臨,但已經沒有烤好的饃了。張豔一急一不留神,刀戳斜了,在手上刮出一道口子,更急了,她一甩,鮮血一滴滴濺在白麵鍋盔饃上。就在這時,火又熄了,可能是見張豔狼狽,顧客接過鍋盔,付了賬,“沒事,血嘛,又沒毒,吃了沒關係”。

張豔估計顧客買了可能並不會吃,只是為了安慰她。

“雖然很辛苦,但感受到點滴的關愛,就有動力繼續做下去。”正是為了回饋顧客,張豔一年只休幾天假,周末節假日也不放過。堅持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源於一次遺憾。

前年國慶,她休了一周長假後開始上班,一位熟客看到店鋪開門,抓著張豔的手說,國慶有朋友來成都玩,他連續7天帶朋友光顧小店,想讓朋友也嘗嘗自己喜歡的美味,都撲了空。不希望看到顧客失望的眼神,她寧願少休息一點。

5 彈古箏 生活中的小樂趣

三十歲了,張豔總覺得,生活雖然充實,但還少點什麼。一天,她經過一家茶樓,一陣婉轉古樸的古箏彈奏聲傳來,她記起小時候,第一次從電視上聽到古箏曲的驚訝;憶起讀書時,是多麼羡慕會彈古箏的同學。

“那就去學吧!”張豔果斷拜了老師,彌補起兒時的缺憾。張豔只學了一個月,還談不上什麼琴技,但已然癡迷其中。

每天下午3點左右,客人少,是張豔最清閒的時刻。這時,她會認真地洗乾淨手,搬出放在店鋪右牆角的古箏,往小木桌上一放,戴上假指甲,對著烤爐坐下,埋下頭,兩手撥動起來。一根根琴弦在她的按壓挑動中,“哼”出一個個忽高忽低的音符,連貫成一首首流暢的曲子。琴聲在狹窄的小巷子裡回蕩,惹來過路人的停駐聆聽,張豔旁若無人地沉浸在每個音符中。

張豔喜歡彈《滄海一聲笑》,透過琴聲,仿佛能看到奔騰的駿馬,白光閃閃的長劍。“要是能穿越到武俠時代,我一定會是一名女劍客”。看到媽媽忙進忙出,她會“很功利”地彈起《世上只有媽媽好》,以逗媽媽一樂。

張豔夢想,再開一家新店,50多個平方米,裝點成文藝畫風,自己在其中撫琴弄餅,給媽媽捶背,看女兒讀書……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毛玉婷攝影劉陳平

9元一斤。看見的村民傳開了,漸漸生意好起來,甚至超過了一些開了十多年的店。有了底氣,張豔回到成都,開啟了自己的鍋盔生涯。

4 客主感情 顧客買下沾了血的鍋盔

說到曾經做失敗的案例,張豔認為“最要命的,還是濺血的鍋盔。”有次,顧客來買鍋盔,張豔一手撈起一個烤好的白麵鍋盔饃,拿起水果刀,準備開“肚”裝涼麵時,又一個顧客光臨,但已經沒有烤好的饃了。張豔一急一不留神,刀戳斜了,在手上刮出一道口子,更急了,她一甩,鮮血一滴滴濺在白麵鍋盔饃上。就在這時,火又熄了,可能是見張豔狼狽,顧客接過鍋盔,付了賬,“沒事,血嘛,又沒毒,吃了沒關係”。

張豔估計顧客買了可能並不會吃,只是為了安慰她。

“雖然很辛苦,但感受到點滴的關愛,就有動力繼續做下去。”正是為了回饋顧客,張豔一年只休幾天假,周末節假日也不放過。堅持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源於一次遺憾。

前年國慶,她休了一周長假後開始上班,一位熟客看到店鋪開門,抓著張豔的手說,國慶有朋友來成都玩,他連續7天帶朋友光顧小店,想讓朋友也嘗嘗自己喜歡的美味,都撲了空。不希望看到顧客失望的眼神,她寧願少休息一點。

5 彈古箏 生活中的小樂趣

三十歲了,張豔總覺得,生活雖然充實,但還少點什麼。一天,她經過一家茶樓,一陣婉轉古樸的古箏彈奏聲傳來,她記起小時候,第一次從電視上聽到古箏曲的驚訝;憶起讀書時,是多麼羡慕會彈古箏的同學。

“那就去學吧!”張豔果斷拜了老師,彌補起兒時的缺憾。張豔只學了一個月,還談不上什麼琴技,但已然癡迷其中。

每天下午3點左右,客人少,是張豔最清閒的時刻。這時,她會認真地洗乾淨手,搬出放在店鋪右牆角的古箏,往小木桌上一放,戴上假指甲,對著烤爐坐下,埋下頭,兩手撥動起來。一根根琴弦在她的按壓挑動中,“哼”出一個個忽高忽低的音符,連貫成一首首流暢的曲子。琴聲在狹窄的小巷子裡回蕩,惹來過路人的停駐聆聽,張豔旁若無人地沉浸在每個音符中。

張豔喜歡彈《滄海一聲笑》,透過琴聲,仿佛能看到奔騰的駿馬,白光閃閃的長劍。“要是能穿越到武俠時代,我一定會是一名女劍客”。看到媽媽忙進忙出,她會“很功利”地彈起《世上只有媽媽好》,以逗媽媽一樂。

張豔夢想,再開一家新店,50多個平方米,裝點成文藝畫風,自己在其中撫琴弄餅,給媽媽捶背,看女兒讀書……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毛玉婷攝影劉陳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