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業內人士:全國範圍內已有超260家共用汽車在運營

停放在街頭的分時租賃純電動汽車(資料圖)。 周燕玲 攝

日前,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 將推進北京分時租賃汽車網點佈局, 年底前分時租賃汽車預計達到2000輛。

所謂分時租賃汽車, 即可用手機下單、隨訂隨開、分時付費, 也被稱為“共用汽車”。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 北京市場已經聚集了首汽的“Gofun出行”、樂視汽車的“零派樂享”、“一度用車”、“寶駕出行”等十幾家共用汽車品牌。 不過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業內人士介紹稱, 在全國範圍內, 已有不下於260家共用汽車在運營。

共用汽車來勢洶洶, 其勢頭超出市場預料。 據悉, 北京市政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已計畫將二、三環40余處高架橋下的空間改造作為共用汽車租賃點, 設置停車位與充電樁。

就在共用汽車市場逐步升溫的時候, 友友用車卻在上周發佈了停運公告。 一時間, 對共用汽車盈利模式的質疑浮出了水面。

友友用車倒閉因做得“過重”

3月16日, 已宣佈停止運營的友友用車創始人李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共用汽車目前難盈利, 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 長期虧損的話, 財務投資人就會比較謹慎。

一位元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友友用車倒閉是因為做得“過重”, “分時租賃市場裡一種是做運營的, 一種是做技術解決方案的, 友友這兩塊都做, 作為一個早期的項目來說成本過重。 一個只有四五百輛車的企業, 養了200人的隊伍, 平均下來一個人只服務2輛車, 一個人要開工資、社保等等, 都靠2輛車來背的話是很難的。 最後投資人就會對這種企業失去信心。 ”這也間接導致了後期出現融資不暢的問題。

微租車創始人兼CEO楊洋告訴記者, 以一般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後的平均價為9萬元算,

如果要在3年收回成本, 每月單車成本在2800元左右, 加上充電費、停車費, 按一天3次的出租頻率, 一小時得60元才能保持盈虧平衡, 但這樣的價格顯然不會為消費者所接受。

“國家新能源政策現在要求行駛3萬公里以後才能拿到補貼, 這就要求共用汽車至少運營2年以上, 在這兩年之間是拿不到補貼錢。 ”楊洋表示。

上海國際汽車城有限公司、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榮文偉對媒體表示, 從單車使用效率來看, 如果一輛車一天的被使用時間能達到5到6小時, 就能達到盈虧平衡, 目前來看, 環球車享旗下的車輛使用時間大約在2到3小時, 目前僅有部分網點能勉強達到盈虧平衡點。

共用汽車要先做規模才有經濟

楊洋認為分時租賃是個規模經濟, 天然有個門檻相當於分水嶺, 過了以後意味著企業經營成本下降、出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強。 “這個分水嶺應該是單城市佈局8000-10000輛, 如果達到這個規模後很多成本都會下降, 比如以前的車輛除了交強險以外, 還要交商業險, 成規模後可以跟保險公司合作, 甚至是自保的方式, 自己成立資金池, 並購一些修理廠進行維修擔保, 自己供應零部件。 同時, 共用汽車擁有了廣告媒介的價值, 盈利能力會大大增強。 ”

首汽租車首席運營官魏東認為:“分時租賃要獲得認可, 要求網路要足夠密集、便利, 最理想的狀態是要做到隨借隨還”。

當然, 想要在短時間內佈局8000輛車並不容易, 業內人士表示一線城市的牌照獲取還是很難,

想要大規模擴展的前提是解決牌照問題, 實力比較雄厚的企業通過並購的方式, 並購一些有牌照的租賃公司。 Gofun方面表示, 2016年僅發放2000個電動汽車牌照。

楊洋表示, 新能源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到2020年, 中國新能源產能突破200萬輛以上, 在這麼短時間如何去消化?只能讓它變成公共交通的一部分, 新能源汽車不適合做計程車, 只能做共用汽車。 ”

超260家企業入局, 市場正在爆發

進入公眾視野的共用汽車品牌在幾十家左右, 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楊洋所在的公司為全國的共用汽車企業提供系統和車輛控制設備, 他告訴記者, 公司已經跟超過260家的企業簽訂了合作。 楊洋表示, 這個數字還會不斷攀升, “2016年合作企業增長是2015年的4倍,2017年第一季度已經是2016年的總和了。2017年和2018年會是大爆發的一年。”

目前,共用汽車領域的玩家涵蓋了車企、汽車經銷商、創業公司、房地產、通信等諸多行業。易觀互聯網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晨曦告訴記者,“2015年底的時候有本無車一族已經達到2億人,市場需求很大。政策也鼓勵共用出行,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這些因素都促成了眾多企業入局。”

儘管友友用車停運了,但李宇還是認為共用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單打獨鬥的企業已經沒有在做了,現在的企業都是一條產業鏈上的,比如,雖然汽車共用不盈利但上游賣車是盈利的;還有做汽車金融的公司,鋪上幾千輛,汽車金融就有單了。”

問題1

最長一次找車花了20分鐘

去年9月,拿下駕照的董軍成為了有本無車一族,今年年初他開始注意到共用汽車,今年1月6日第一次開上了共用汽車。

目前分時租車的價格普遍比計程車便宜1/3。以Gofun為例,開車40分鐘到達20公里外的目的地,確定鎖車後的結算費用為24元(4元時長費+20元里程費),價格相對計程車更經濟。

已經開過25次共用汽車的“老司機”董軍依然會被找車、找車位的問題所困擾。他告訴記者,運氣好的話車就在路邊,走過去就一兩分鐘,他最長的一次圍著石景山萬達轉了3圈,花了20分鐘才找到車。事後他發現,地圖顯示車在路口東北角,實際上車在路口的東南角。

問題2

不少用戶掉進停車費的坑

“網點取車還好,如果是接上一個人用過的車,就可能掉到停車費的坑裡。”董軍口中指的坑是指上一個用戶把車開到停車場走了,下一個接車的使用者就需要支付上一個人的停車費。無論停了多久,途歌只給一筆固定的補償,如果停車時間過長就意味著接車用戶要承擔一筆不小的停車費。

為了不掉進停車費的坑,董軍會在取車前先詢問車輛停了多久,需要交多少錢,如果費用過高就直接取消訂單。停車場的管理員也會區別對待共用汽車,有的管理員不讓停,或者讓停車的用戶先交錢。

也有不少企業採用定點存取的方式,不存在董軍遇到的停車費問題,並可以規避違規停放、過度佔用公共空間的問題。董軍認為,這種定點存取的車輛用起來沒有異地存取的方便。

新京報記者 馬婧

“2016年合作企業增長是2015年的4倍,2017年第一季度已經是2016年的總和了。2017年和2018年會是大爆發的一年。”

目前,共用汽車領域的玩家涵蓋了車企、汽車經銷商、創業公司、房地產、通信等諸多行業。易觀互聯網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晨曦告訴記者,“2015年底的時候有本無車一族已經達到2億人,市場需求很大。政策也鼓勵共用出行,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這些因素都促成了眾多企業入局。”

儘管友友用車停運了,但李宇還是認為共用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單打獨鬥的企業已經沒有在做了,現在的企業都是一條產業鏈上的,比如,雖然汽車共用不盈利但上游賣車是盈利的;還有做汽車金融的公司,鋪上幾千輛,汽車金融就有單了。”

問題1

最長一次找車花了20分鐘

去年9月,拿下駕照的董軍成為了有本無車一族,今年年初他開始注意到共用汽車,今年1月6日第一次開上了共用汽車。

目前分時租車的價格普遍比計程車便宜1/3。以Gofun為例,開車40分鐘到達20公里外的目的地,確定鎖車後的結算費用為24元(4元時長費+20元里程費),價格相對計程車更經濟。

已經開過25次共用汽車的“老司機”董軍依然會被找車、找車位的問題所困擾。他告訴記者,運氣好的話車就在路邊,走過去就一兩分鐘,他最長的一次圍著石景山萬達轉了3圈,花了20分鐘才找到車。事後他發現,地圖顯示車在路口東北角,實際上車在路口的東南角。

問題2

不少用戶掉進停車費的坑

“網點取車還好,如果是接上一個人用過的車,就可能掉到停車費的坑裡。”董軍口中指的坑是指上一個用戶把車開到停車場走了,下一個接車的使用者就需要支付上一個人的停車費。無論停了多久,途歌只給一筆固定的補償,如果停車時間過長就意味著接車用戶要承擔一筆不小的停車費。

為了不掉進停車費的坑,董軍會在取車前先詢問車輛停了多久,需要交多少錢,如果費用過高就直接取消訂單。停車場的管理員也會區別對待共用汽車,有的管理員不讓停,或者讓停車的用戶先交錢。

也有不少企業採用定點存取的方式,不存在董軍遇到的停車費問題,並可以規避違規停放、過度佔用公共空間的問題。董軍認為,這種定點存取的車輛用起來沒有異地存取的方便。

新京報記者 馬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