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栗木村:借新區發展“紅利”讓村民獲得

陽春三月的貴安新區馬場鎮栗木村, 靜靜的馬場河自北穿村而過, 村寨周圍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迎風招展, 從村寨經過的柏油大道乾淨整潔, 村民在田地裡忙活, 一切都顯得那麼安靜、祥和。

但對於下派到栗木村擔任村支書的90後小夥楊萬里來說, 他的心裡卻很不“平靜”。 今年以來, 他一直在尋思:新區發展日新月異, 栗木村該怎樣借勢發展, 讓村民增收和獲得更多?

栗木村下轄白岩、青松、孟寨、水塘等9個自然村寨, 有500餘戶共2489人。 過去的栗木村, 曾是馬場鎮多年來的傳統產糧區, 在占地2300多畝的土地中, 就有耕地1200多畝,

基本都是地勢平坦的稻田。

近年來, 栗木村開始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走向種植經濟作物道路, 提高經濟收入。

相比以前種的水稻, 這些經濟作物確實讓村民增收獲利很多。 2016年, 栗木村人均年收入都超過8000元, 在馬場全鎮範圍內, 算得上富裕村。

特別是栗木自從劃歸新區後, 隨著新區快速發展, 栗木村更是迎來前所未有的變化:

交通設施, 長達4公里的X001縣道進村, 2.7公里長的茶園路和雲漫湖配套路網4號路穿村而過, 朝陽路也在熱火朝天建設中……

環境, 村容村貌極大改善, 保潔公司進村, 白色垃圾越來越少, 每天9個保潔員為乾淨整潔的村容“保駕護航”……

創業就業, 村子緊鄰雲漫湖景區和貴澳、富士康等園區, 全村在家門口就業100餘人;返鄉創業農民工越來越多,

村民幸福感增強……

村集體經濟, 目前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 分別在白岩、孟寨、青松、謝家組等幾個寨子發展地瓜、折耳根、獼猴桃、葡萄等經濟作物共約300畝, 幾乎覆蓋了所有農戶……

新區發展帶來的“紅利”, 其實還不止這些。 作為第一村支書, 楊萬里把這些看在眼中, 喜在心底。

可是, 栗木村經濟作物種植零散、不成規模, 沒形成品牌;村民在就業和增收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栗木村還未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時, 眼下如何更好更快帶領群眾發展?

團結就是力量, 齊心就是源泉。 以楊萬里為代表的栗木村村支兩委基層幹部, 群策群力, “擠破腦袋”想法子, 有了明晰的思路。

楊萬里告訴記者, 要發展,

基礎設施是第一。 因此首先要做的, 就是繼續完善村裡基礎設施, 把村裡“路網”全部落實好, 排汙管道的“管網”建好, 進村的資訊寬頻“寬網”安裝好。

基礎設施好了, 發展就有了動力。

其次, 就是整合村裡零散的土地資源, 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 擴大規模, 形成品牌, 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促民增收。

與此同時, 發展職業技能培訓, 繼續鼓勵村民就近就業和創業。

“最後, 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 發展生態旅遊。 ”說到這裡, 楊萬里興奮地告訴記者, 栗木村緊鄰雲漫湖等景區, 如今種植業發展態勢良好, 再加上馬場河穿村而過, 寨子又與美麗鄉村平寨隔河相望, 借助這些優勢, 發展生態旅遊大有可期。

實際上, 在楊萬里看來, 不僅發展生態旅遊大有可期, 他相信, 隨著新區的發展, 栗木村的明天大有希望。 (貴安新區報 任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