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西峽生態”如何煉成 ——西峽縣“傳樹爭做”教育活動報告

請輸入標題 bcdef

本報記者 刁良梓 本報通訊員 楊文甫 封德

“西峽生態”養成記

“傳樹爭做”活動:黨員志願者服務進社區啟動儀式

“傳樹爭做”活動:保護母親河志願服務隊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核心提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踐行、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如何傳承、新時期創新創業如何推動、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如何優化?西峽縣從四大課題入手,

通過集體研究、頂層設計、全面推廣、督促督導, 採取“試點先行、逐步推開、不斷完善、注重效果”的方式, 從細處著眼, 從細節入手, 啟動家庭細胞, 弘揚傳統文化, 學習身邊典型, 激勵創先爭優, 讓“傳樹爭做”主題教育活動在龍鄉大地落地生根, 形成了具有獨特氣質的“西峽生態”。

1

從自發到自覺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新載體

太平鎮樺樹盤自然村, 距離西峽縣城100多公里, 海拔1300多米, 是全縣海拔最高的自然村。 今年99歲的孤寡老人田常有就住在這個村。 “每天就是養養蜜蜂, 種種菜。 ”田常有說, 他有119個兒女, 大家排班來陪他, 為他洗衣服、做飯。 “每頓有肉有菜, 都是好心人送來的,

我這把老骨頭活得不孤單。 ”老人滿足地說。

樺樹盤群眾自發照顧孤寡老人田常有

西峽縣伏牛路上的一家愛心早餐店, 每天早上6點準時為附近百余名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 活動發起人、西峽愛心車友會會長羅普說:“為了讓縣城600多名環衛工人每天都能吃上免費早餐, 我們正籌畫增設兩個愛心早餐供應點, 把這項公益活動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讓愛心事業不斷壯大。 ”

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 西峽縣愛心公益志願者協會就會自發組織愛心捐助活動, 為貧困家庭送去麵粉、大米、食用油、衣被等日用品和現金。 這個成立不到兩年的愛心公益群已發展會員2000多人,開展愛心捐助公益活動300多次,捐款捐物累計達100多萬元……

類似這樣的愛心事件每天都在西峽上演。用凡人善舉點亮人性之美,以醇厚民風滋養黨風政風,西峽人已經由自發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變化始於2016年。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推動新時期創新創業、優化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2016年年初,西峽縣從這四大課題切入,深入開展“傳家風家訓、樹公德美德、爭先鋒先進、做好人好事”主題教育活動(簡稱“傳樹爭做”活動),從凡人善舉入手,從啟動家庭細胞入手,淳化民風、優化黨風和政風,營造文明和諧、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催生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西峽縣委書記孫起鵬說,“傳樹爭做”活動培育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載體,弘揚了傳承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主旋律,彙聚了優化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的正能量,形成了幹事創業的大合唱。這種業已形成的“西峽生態”,正悄然改變著這裡的地方風化。

2

從入腦到入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主旋律

奇石、根雕、盆栽,畫眉鳥……93歲的陳豐周老人家住西峽縣白羽街道龍灣社區,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有一個50多口人的大家庭,日子過得好不愜意。掛在老人家客廳最顯眼處的牌匾,上面寫著“尊老愛幼、謙誠和順,崇文好雅、勤儉持家,精業愛崗、忠孝報國”,這便是陳家的家訓。

子女中排行第五的陳貫武,是陳豐周的兒子,今年59歲。他說,正是傳承這淳厚延綿的家風使得全家人務實向上、和睦融洽;也正是傳承這淳厚延綿的家風,讓老陳家幾代人無論在單位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好的口碑。

全民參與曬家風、優中選優評家風、薪火不斷傳家風,西峽以鄉鎮為主體、村組為單元,相繼啟動“好家風”“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媳”“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通過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每個社區、每個家庭、每個居民;通過培植文明“細胞”,使文明新風浸潤每個角落、走進每個人心中,在當地營造事事可為、處處可彰、人人可效的文明新風尚。

環衛

工人

愛心

早餐

與此同時,以弘揚傳統公民道德為精神內涵,樹公德美德;以“西峽發展我當先”為精神內涵,爭先鋒先進;以崗位學雷鋒為精神內涵,做好人好事,“樹、爭、做”活動也相繼跟進。“一場全縣動員、典型帶動、人人參與的精神洗禮,以豐富多彩的載體和形式,在西峽的各行業、各領域、各層次深入、扎實展開。”西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好甯說。

如何避免“傳樹爭做”活動流於形式?當地的法寶是,將其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等系列主題活動結合起來,與各行業、各單位已有的活動載體結合起來,實現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從啟動細胞入手,持續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崗位標兵等榜樣選樹活動;宣導凡人善舉,深化家校互動,打造愛心品牌,把“傳樹爭做”融入到各行各業的生產工作中,細化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從啟動細胞入手,落細落小落實;從人人參與抓起,力爭入腦入心。”孫起鵬說,通過這個載體,讓優秀道德文化在家庭細胞層面成為基因,創先爭優在幹事創業層面成為動力,凡人善舉在普通崗位層面成為習慣,清風正氣在經濟生態和政治生態層面成為主流,人人可效、事事可為、處處可彰。

3

從活力到動力形成幹事創業大合唱

仲景宛西製藥公司注射用硝普鈉等9個科研專案通過驗收,龍成集團煤清潔高效利用項目進入國家能源及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規劃,西保集團研發的4款冶金功能新材料投放俄羅斯市場……以宛藥、龍成、西保為代表的西峽工業“三劍客”面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的嚴峻形勢,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助推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實現轉型升級、逆勢上行,走出一條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科學發展之路。

困難戶在愛心超市選取衣物

西峽縣縣長周華鋒認為,發展是第一要務,開展“傳樹爭做”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撐。當地一位領導幹部感言,“傳樹爭做”主題教育不斷發酵,從思想深處打開了全縣幹群幹事創業的總開關,凝聚了“迎難而上、逆勢而上、同心向上”的強大合力。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6中國食用菌行業博覽會暨西峽香菇國際品牌推介會上,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西峽縣“西峽香菇甲天下”殊榮。2016年西峽香菇出口貨值6.6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香菇出口第一縣的美名。

眼下,西峽縣以新一輪創新創業行動計畫、企業解困復蘇計畫、高效生態農業行動計畫、“互聯網+”行動計畫為抓手,抓解困、破難題、戰危局、保運行,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向心力、凝聚力、執行力和創新力得到進一步激發,“西峽發展我當先”已成為大家的一種共識並化為自覺行動。

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39.8億元,增長9.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8億元,增長11.2%,總量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產業集聚區年初、年中觀摩中,西峽均居第一名;全縣信訪量下降1/3,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在全省提升65個位次。

(南陽觀察)

這個成立不到兩年的愛心公益群已發展會員2000多人,開展愛心捐助公益活動300多次,捐款捐物累計達100多萬元……

類似這樣的愛心事件每天都在西峽上演。用凡人善舉點亮人性之美,以醇厚民風滋養黨風政風,西峽人已經由自發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變化始於2016年。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推動新時期創新創業、優化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2016年年初,西峽縣從這四大課題切入,深入開展“傳家風家訓、樹公德美德、爭先鋒先進、做好人好事”主題教育活動(簡稱“傳樹爭做”活動),從凡人善舉入手,從啟動家庭細胞入手,淳化民風、優化黨風和政風,營造文明和諧、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催生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西峽縣委書記孫起鵬說,“傳樹爭做”活動培育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載體,弘揚了傳承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主旋律,彙聚了優化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的正能量,形成了幹事創業的大合唱。這種業已形成的“西峽生態”,正悄然改變著這裡的地方風化。

2

從入腦到入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主旋律

奇石、根雕、盆栽,畫眉鳥……93歲的陳豐周老人家住西峽縣白羽街道龍灣社區,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有一個50多口人的大家庭,日子過得好不愜意。掛在老人家客廳最顯眼處的牌匾,上面寫著“尊老愛幼、謙誠和順,崇文好雅、勤儉持家,精業愛崗、忠孝報國”,這便是陳家的家訓。

子女中排行第五的陳貫武,是陳豐周的兒子,今年59歲。他說,正是傳承這淳厚延綿的家風使得全家人務實向上、和睦融洽;也正是傳承這淳厚延綿的家風,讓老陳家幾代人無論在單位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好的口碑。

全民參與曬家風、優中選優評家風、薪火不斷傳家風,西峽以鄉鎮為主體、村組為單元,相繼啟動“好家風”“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媳”“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通過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每個社區、每個家庭、每個居民;通過培植文明“細胞”,使文明新風浸潤每個角落、走進每個人心中,在當地營造事事可為、處處可彰、人人可效的文明新風尚。

環衛

工人

愛心

早餐

與此同時,以弘揚傳統公民道德為精神內涵,樹公德美德;以“西峽發展我當先”為精神內涵,爭先鋒先進;以崗位學雷鋒為精神內涵,做好人好事,“樹、爭、做”活動也相繼跟進。“一場全縣動員、典型帶動、人人參與的精神洗禮,以豐富多彩的載體和形式,在西峽的各行業、各領域、各層次深入、扎實展開。”西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好甯說。

如何避免“傳樹爭做”活動流於形式?當地的法寶是,將其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等系列主題活動結合起來,與各行業、各單位已有的活動載體結合起來,實現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從啟動細胞入手,持續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崗位標兵等榜樣選樹活動;宣導凡人善舉,深化家校互動,打造愛心品牌,把“傳樹爭做”融入到各行各業的生產工作中,細化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從啟動細胞入手,落細落小落實;從人人參與抓起,力爭入腦入心。”孫起鵬說,通過這個載體,讓優秀道德文化在家庭細胞層面成為基因,創先爭優在幹事創業層面成為動力,凡人善舉在普通崗位層面成為習慣,清風正氣在經濟生態和政治生態層面成為主流,人人可效、事事可為、處處可彰。

3

從活力到動力形成幹事創業大合唱

仲景宛西製藥公司注射用硝普鈉等9個科研專案通過驗收,龍成集團煤清潔高效利用項目進入國家能源及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規劃,西保集團研發的4款冶金功能新材料投放俄羅斯市場……以宛藥、龍成、西保為代表的西峽工業“三劍客”面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的嚴峻形勢,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助推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實現轉型升級、逆勢上行,走出一條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科學發展之路。

困難戶在愛心超市選取衣物

西峽縣縣長周華鋒認為,發展是第一要務,開展“傳樹爭做”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撐。當地一位領導幹部感言,“傳樹爭做”主題教育不斷發酵,從思想深處打開了全縣幹群幹事創業的總開關,凝聚了“迎難而上、逆勢而上、同心向上”的強大合力。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6中國食用菌行業博覽會暨西峽香菇國際品牌推介會上,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西峽縣“西峽香菇甲天下”殊榮。2016年西峽香菇出口貨值6.6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香菇出口第一縣的美名。

眼下,西峽縣以新一輪創新創業行動計畫、企業解困復蘇計畫、高效生態農業行動計畫、“互聯網+”行動計畫為抓手,抓解困、破難題、戰危局、保運行,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向心力、凝聚力、執行力和創新力得到進一步激發,“西峽發展我當先”已成為大家的一種共識並化為自覺行動。

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39.8億元,增長9.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8億元,增長11.2%,總量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產業集聚區年初、年中觀摩中,西峽均居第一名;全縣信訪量下降1/3,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在全省提升65個位次。

(南陽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