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權威提醒|氣溫漸升,這件事又要特別注意了……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 又到了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發季。

浙江省以前怎麼樣

根據浙江省近幾年監測情況, 每年自4月份起,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易多發, 到8月份達最高峰。 2016年4月-8月份期間共監測報告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53起。 主要原因為:由於春夏交際, 氣溫的逐漸上升有利於細菌的滋生繁殖, 食物也更容易被細菌污染或變質;另一方面, 季節變換、氣溫升高使人體腸道的防禦機能下降, 易感性增強。

什麼是細菌性食源性疾病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於吃了含有大量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 引起疾病發生的常見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蠟樣芽孢桿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等。

這種病有什麼主要症狀

根據致病菌種類不同, 從進食到發病的時間一般不超過72小時;對人體的損害主要以胃腸道症狀為主, 部分可伴有發熱, 嚴重患者還需住院治療。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多見於動物性食品, 引發原因多為交叉污染、食前未充分加熱處理或加熱不徹底、食物儲存不當等方面。

省疾控中心提醒您

1

講究個人衛生,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採取正確的洗手方法並用流動的水沖洗至少30秒-1分鐘以上。

2

儘量選擇在正規商場採購食品。 應注意有無生產廠家及生產日期, 儘量選擇購買品牌食品, 並保留好發票。 如在外就餐, 要選擇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環境整潔、信譽度較高的餐飲單位就餐, 就餐時應注意辨別食物顏色和外觀是否正常, 是否有異物或異味, 不食用過期變質的食品和病死的禽、畜肉, 如發現異常, 要立即停止食用, 就餐後要索取並留存消費票據等有關憑證。

3

食物要徹底燒熟煮透。 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 儘量不吃生食或半生食水產品, 避免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製備湯或燉菜(煲)等要煮沸, 煮肉和禽類食物時,

確保汁水是清的, 而不是淡紅色, 確保食物中心溫度不低於70℃, 有條件的可以使用食物溫度計;燒熟煮透的一般原則是煮開10-15分鐘, 如果是大塊肉, 比如整雞, 時間還需要長一點;飯菜應儘量做到當餐加工、當餐食用, 如進食剩菜, 則需二次加熱並要徹底熱透。

4

做到生熟分開。 分開的目的是為防止交叉污染, “熟”食指切完了直接吃的, 比如拌黃瓜、醬牛肉;“生”食是指切完了還要經過加熱的。 “生熟分開”就是要避免“生”食上可能攜帶的細菌染到“熟”食上, 引發疾病。 “分開”不僅僅是指生熟食不要接觸, 更重要的是所用的案板、刀具、器皿等也應當分開。 如生的肉、禽和海產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處理生的食物最好有專用的用具, 例如刀具和切肉板;儲存食物時注意不讓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如冰箱內同時存放生、熟食品時, 應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 以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5

注意存放。 存放食品的容器要清潔無毒, 食品特別是熟食要存放在清潔、乾燥、通風條件好的地方, 並要防止老鼠、蒼蠅、蟑螂等動物的污染食品。 天氣熱起來後,室溫下細菌繁殖很快,因此要儘快讓食物冷卻並放入冰箱冷藏。但是冰箱不是保險箱,從冰箱裡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徹底加熱後再吃。

6

不喝生水。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喝開水最安全。

7

堅持一日三餐,做到有規律進食,不暴飲暴食,也不可動不動就不吃飯,盡可能根據氣候特點和個人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飲食,特別要注意患病期間的飲食衛生。

天氣熱起來後,室溫下細菌繁殖很快,因此要儘快讓食物冷卻並放入冰箱冷藏。但是冰箱不是保險箱,從冰箱裡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徹底加熱後再吃。

6

不喝生水。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喝開水最安全。

7

堅持一日三餐,做到有規律進食,不暴飲暴食,也不可動不動就不吃飯,盡可能根據氣候特點和個人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飲食,特別要注意患病期間的飲食衛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