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順豐入局醫藥流通領域,行業變革要來了嗎?

南都插畫:陳婷

經濟表情

順豐3月發佈的年報顯示, 目前已擁有2座醫藥冷庫、12條醫藥幹線, 貫通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核心城市。

順豐發力醫藥動了誰的蛋糕?對未來醫藥行業走勢影響又有多大?

順豐對醫藥物流市場的“野心”早就深埋已久。 早在2014年3月, 順豐便單獨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部;兩年後, 順豐正式成立了“冷運事業部”, 分離醫藥冷鏈和生鮮冷鏈資源。 除基礎設施投入外, 順豐還擁有專業執業藥師和自國內外知名醫藥生產流通企業的專業藥品品質管制團隊。 並且, 已與哈藥集團、賽諾菲、廣藥集團、華潤醫藥等多家知名藥企展開物流合作。

與此同時, 順豐如“抽水機”般頻頻從醫藥行業挖人, 更令不少醫藥人感到被動而倉皇。 一位大型醫藥商業的員工憂心地表示:“順豐太能挖人了, 先是物流公司老總, 把他們冷鏈做起來;現在是採購老總,

把客戶拉過來, 高管快被他們掏空了。 ”

順豐控股3月13日發佈年報顯示, 在醫藥物流業務板塊方面, 順豐擁有2座醫藥冷庫、12條醫藥幹線, 貫通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核心城市。

順豐進入醫藥物流, 尚有兩個重要原因, 行業企業未構築起有效的進入壁壘和政策對協力廠商物流進入醫藥流通的推動。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計,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5萬家, 藥品零售連鎖企業4981家。 這些企業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型醫藥企業, 資金實力薄弱, 很難建立起強大的醫藥物流服務體系, 需要依靠協力廠商物流企業進行託管。

政策方面, 2016年2月, 國務院發文宣佈取消從事協力廠商藥品物流業務批准, 只要符合藥品運輸要求的快遞公司,

都可以加入到全國1.35萬家醫藥商業的協力廠商藥品物流中來。 這引得大批快遞企業開始進入醫藥物流領域, 包括順豐、郵政、U PS等都傳出了籌建醫藥物流中心的消息。

另一方面, 不得不提到“兩票制”對醫藥流通的影響。 今年1月9日, 國務院醫改辦會同八部門發佈國家版“兩票制”, 從2010年起在基層試點的兩票制方案開始落實。 實施意見要求, 從工業企業到流通企業再到醫療機構只允許最多開兩次發票, 鼓勵實行“一票制”, 即由藥廠直接與醫療機構對接, 由協力廠商物流管道配送。

業內人士分析, 協力廠商物流入局醫藥流通, 對行業所造成的衝擊有限。 一個直觀的原因是, 類似順豐、郵政這樣“跨界”玩家, 對醫療網路的滲透以及專業化能力尚不足。

傳統的醫藥流通, 以分銷和配送為主, 分銷模式下工業企業只管生產, 分銷商手裡掌握著醫院等醫療機構的資源, 決定了藥企能出多少貨, 出貨的決定權掌握在分銷商手裡, 藥企觸達醫療機構只能通過分銷商;配送商模式下, 藥企需要組織學術推廣等活動, 引導終端用藥, 對藥企的行銷能力要求很高, 在“兩票制”下, 醫藥代表被命令不准帶業務進醫院, 此種模式同樣迎來實施方式上的難點。 綜合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