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兵情懷不退伍 髒活累活全包下

在海澱區田村有這樣一個北京老兵保潔服務中心志願服務站, 從2000年建立之初, 它的創始人張喜忠就帶著退伍的老兵們, 為田村路街道28個社區的殘疾人、軍烈屬、孤寡老人、特殊困難戶免費提供疏通下水道、清掏廁所等保潔服務。

17年來, 他們把社區裡的髒活累活全包下, 不僅如此, 老兵們的身影還出現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現場、7·21特大暴雨的救援現場。 張喜忠說, 雖然已經退伍, 可老兵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能丟。

初創公司 實誠感人

服務中心成立後, 不論酷暑還是寒冬, 只要遇到棘手活兒, 張喜忠他們就爬進下水道, 跳進化糞池, 用手一點點掏。 海澱區田村路街道東營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安山, 被老兵們的實誠感動了, 不僅把社區的保潔交給張喜忠, 還幫他們聯繫到十幾家大客戶。 很快老兵服務中心在社區就小有名氣。 李書記的幫助讓公司走出困境,

張喜忠覺得應該回饋社會。

有一天, 張喜忠接到社區電話:“居民張紅家的下水道堵塞, 滿屋都是污水。 ”張喜忠立即趕去, 連抽帶掏還幫助搞衛生。 按市價, 老兩口應付費200多元。 但看到老兩口一位安了心臟起搏器, 另一位患了腦中風, 張喜忠分文未收就走了。

正是這件事, 讓張喜忠豁然開朗:“只要發揚部隊的優良作風, 優質服務群眾, 一定會打開局面。 ”

很快, 張喜忠宣佈:對社區殘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戶義務服務, 並公佈電話號碼, 保證24小時隨叫隨到。 同時, 把每週六上午定為義務勞動時間。

張喜忠的手機成了服務社區老人的熱線, 這些年, 光是自行車就騎壞了3輛。 十幾年來, 他們為田村路街道28個社區的孤寡老人和敬老院, 疏通下水管道、清掏廁所等義務服務3000多次。

需要的地方就有老兵的身影

除了説明社區孤寡老人義務服務, 老兵們的身影還出現在了各種救援的現場。

2003年在抗擊非典疫情中, 他們留守北京, 清掏化糞池、疏通管線, 為隔離區患者噴藥、消毒、送菜送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 他們第一時間趕到災區, 三天內搶救出6名群眾。 北京奧運會期間, 張喜忠拿出準備購買設備的3.5萬元錢, 把一輛環衛抽吸車改造成了每小時排水100噸的應急防汛車, 和隊員一起在奧運場館周邊巡視, 隨時排出路面積水, 疏通下水管道。 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 張喜忠在海澱區政府防汛指揮部安排指揮下, 帶領隊伍趕往玉泉山, 排水5000立方、疏通管道2000米。 第二天又趕到了受災最嚴重的房山區河北鎮,

清理山堤滑坡路障、疏通排水。

樸實忠厚的可貴品質和奉獻精神讓張喜忠逐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曾獲得“中國好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北京榜樣”、“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 感動海澱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文/本報記者 王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