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酸酸的虎杖甜了我的童年

“每當看到虎杖會想起童年歡樂時光”

□張忠文

作者地址:房縣物價局

虎杖在我的家鄉叫黃芽稈, 酸菜稈。 陽春三月, 一場春雨後,

遠遠看見河溝邊、田埂旁陸陸續續冒出一些“筍子”來。 那便是虎杖的嫩莖, 有的粗壯結實, 虎頭虎腦, 有的纖細苗條, 亭亭玉立, 都長著幾片紫色的小葉, 如同幾隻紫色的小耳朵, 十分可愛。 這時便引來小孩子, 我們“啪”的一聲掰下一根粗壯肥嫩的虎杖, 如剝香蕉般剝去外面有斑點的粗皮, 就露出翠綠色的肉, “哢嚓”咬一段, 涼涼的, 清脆、酸爽, 但不宜多吃, 否則牙齒會酸軟無力, 感到連豆腐也咬不動了。

虎杖的嫩莖中空, 有節如竹。 我們會掰下一段, 狀如一節細竹筒, 從沒節的那端輕輕揭起約一釐米寬、薄如蟬翼的表皮, 但靠節的那端不截斷, 然後用牙籤般粗細的樹枝在剝去皮的莖上, 等距離紮上六個或八個細孔, 將有口的那端放入口中使勁一吹,

把孔中碎屑吹出, 再將揭起的薄皮蓋回原位, 一個虎杖豎笛就做成了。 將這虎杖豎笛放入口中, 雙手壓住孔外的薄皮, 便能吹出嗚嗚啦啦的響聲, 在山谷中、田野上回蕩。

這時若有一群孩子, 我們還會玩過家家, 扮成接親的隊伍, 女孩子頭上插朵小花扮成新姑娘 (新娘), 男孩子扮成新郎官(新郎), 幾個吹著虎杖豎笛的孩子充當樂隊, 在鄉間小路上晃悠。 當然回家時, 我們不會忘了掰幾根肥嫩的虎杖, 讓媽媽炒熟了做下飯菜。

村小學就在一條小河邊。 這條河平日水量很小, 寬闊的河灘上生長著大片的虎杖。 夏秋季節, 虎杖長得很高, 枝繁葉茂, 把整個河灘遮得嚴嚴實實, 這裡便成了我們的青紗帳。 我們中午放學了,

常鑽進虎杖林裡, 在河水中築起堤壩捉小魚, 逮螃蟹, 又涼爽又有趣。 還可找一塊較平坦的大石頭或細沙地, 躲在那裡打撲克、抓石子, 腳下是潺潺的流水, 頭頂上是綠茵茵的虎杖, 陽光從縫隙中鑽進來, 在臉上、身上投下斑斑點點的光影, 抬頭望望天空, 低頭看看河水, 這裡就成了我們的樂園。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虎杖地下根所含物質具有降壓、保肝、抗菌、抗病毒作用, 因此需求量大增。 如今, 野生虎杖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有些地方實行人工種植, 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除了藥用外, 虎杖嫩莖可以製作成泡菜, 虎杖地下莖還被切成薄片烘乾後當保健品, 用來泡茶喝。 在河灘上, 我們也很難見到大片野生的虎杖林了。

歲月悠悠,

時光如白駒過隙。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 每當看到虎杖, 還會想起童年那歡樂的時光。

(十堰晚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