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七大教育熱點,看代表委員如何“支招”

導語:隨著2017年全國兩會落幕, 小編也送出一份教育 “兩會速遞”。 在這12天裡, 代表委員從“教育均衡”談到“教育扶貧”, 從“二孩開放”聊到“學前教育資源配置”, 民意在這裡彙聚, 民聲在這裡放大, 就連教育部長陳寶生都說, “聽了各位委員的建議, 特別過癮!感覺是三伏天吃了冰鎮大西瓜” !七個關鍵字帶你快速get這份兩會速遞!

教育均衡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要有不同類型的教育。 公辦教育應推進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標準化配置, 民辦教育應更多向社會提供個性化服務。 建議興辦民辦教育, 把“蛋糕”做大, 還做出各種“口味”。

還要提醒家長, “家庭教育”遠比“進入名校”重要, 與其跟風“學區房熱”, 不如花更多精力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全國政協委員劉長銘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 就是要辦好家門口的學校, 需要國家加大投入, 尤其是對鄉村和城市薄弱學校的建設力度, 有計劃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的辦學差距。 同時, 要有一支“教得好”的教師隊伍, 針對鄉村教師流失現象, 要通過增加工資待遇等, 穩定教師工作, 確保更多孩子成就夢想。

—— 全國人大代表何峰

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最重要就是通過集團化辦學, 將原有優質教育資源存量啟動。 優化投入結構, 既要加大基礎教育投入, 又要調整投入比例, 將重心轉移到課程研發、教師科研、課外活動等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

加大山區基礎教育投入力度, 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地區的發展問題, 還要從教育著手, 重點對貧困地區的中小學進行投入和建設, 多為當地培養高素質的後備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朱鴻鳴

教育扶貧

教育肩負著打贏脫貧攻堅戰、阻斷代際傳遞窮根的重任, 要在精准和落實上下功夫, 抓好教育扶貧這件大事。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完善師範生實習支教政策, 要求免費師範生、農村專項師範生等須赴農村開展實習支教。 出臺鄉村教師定向培養方案, 在不改變原有培養計畫前提下, 通過課程選修、社會實踐、實習見習等對實習支教生進行技能培養。

——全國政協委員何友

中央應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在西部特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聚集的貧困縣設立“政府獎勵基金”,對長期超額無償“代班”的教師給予獎勵和補助,同時獎勵縣級優秀教師、特殊貢獻教師及學校,穩定學校師資隊伍。

——全國人大代表藍春桃

要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的薪酬與社會保障待遇等, 真正補上各地尤其是鄉村學前教師隊伍的嚴重“卡脖子”短板。

——全國人大代表龐麗娟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改善農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 拓寬農村教師職業發展空間, 提升農村學校校長的管理水準, 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全國政協委員秦和

國務院相關部門應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 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

持續推進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農村地區教師周轉宿舍的建設, 以穩定教師隊伍, 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楊娟娟

雙一流建設

雙一流的性質就是8個字:中國特色 世界一流。 它不是985、211的翻版、升級版或者山寨版, 而是一個全新計畫。 單靠985和211的船票上不了雙一流的船。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一流大學得先從“一流課堂”開始。 一流大學建設要瞄準一個根本任務:立德樹人。 要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還是要回歸課堂, 一流大學建設一定要解決課堂品質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陳駿

“雙一流”建設應跟城市發展共生。 “雙一流”不應該被單純的資料和排名所綁架, 而要看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 關鍵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哪些短板,

高等教育在這些領域要發揮前瞻性的引領作用, 促進升級, 甚至彎道超車。

——全國人大代表陳十一

支持“雙一流”建設實行“一省一校”制。 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還必須依賴地方高校, 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 主要還要依賴地方高校。

——全國人大代表邢永明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西部人人才流失, 要引導各高校形成聯盟, 制定公約, 對薪酬等條件上大體上做出規範。 從教育部的角度講, 要改變一些評價機制, 用這些評價機制作為指揮棒, 使高校下功夫練內功, 自己培養人才, 從海內外吸引人才, 而不要浪費人才, 惡性引進人才。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雙一流”大學不是靠“挖牆腳”建成的, 要靠扎實的內功。 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同時,要破除論資排輩,完善考核評價,培養一批有潛力的本校學術骨幹。

——全國政協委員馬敏

如果國家不管,任由各個高校之間自己出臺政策,就會造成高校人才流失。教育部應對政策進一步細化,使之更具指導性和操作性。如規定原則上不允許東部高校從西部高校挖人才。同時,教育部也要將資源向西部高校傾斜。

——全國人大代表袁壽其

如果東北地區的高校無法在薪酬方面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優勢,可以提供學術休假等其他的條件把吸引人才引進。

——全國政協委員杜婕

校園欺淩

在當今依法治教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法律途徑才能長期、持續推進依法治理校園欺淩,有效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建議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將中小學生校園欺淩和暴力懲戒納入立法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

設立“平安校園日”;在縣級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官方網站上開設專門的視窗,説明學生解決校園欺淩問題等;司法部制定校園欺淩心理傷害程度標準,並作為司法鑒定標準予以公佈。

——全國政協委員許進

校園欺淩事件,不全是學生品德問題,部分原因是學生有心理障礙,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在強調法律制裁時,不要忽略心理健康的治療。當嚴重欺淩行為歸入社區矯正管理時,管理人員要有心理學相關知識。並制定系列心理治療計畫。

——全國人大代表翁國星

將“精神損害”作為構成要素,在司法認定中體現適當權重;對監護人的管教措施規定一到三年的期限,定期彙報,並責令監護人就管教措施繳納保證金。

——全國政協委員高小玫

引入類似專業律師事務所或者社會組織等中立的協力廠商機構,積極構建校園欺淩案件的糾紛調解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劉曉翠

高考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一是在帶動高中的課程體系、辦學方式、考試、考核這一套系統的改革。二是它加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三個是在高中階段的學業水準的考核方面探索了新的路子。大多數省份都已出臺高考改革方案,上海和浙江今年就要落地,總體推進很順利。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各省份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在推進高考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多做調研。發達地區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欠發達地區,一定要從本省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並適時推出適宜的高考改革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葛劍雄

“綜合素質”納入高考評價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綜合素質的考核不能把標準定得太活,因為太多的標準會弄得中學老師無所適從。可以將原來的考核標準和新的綜合素質的考核結合起來,著重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識面。

——全國政協委員葛曉音

高考改革中錄取批次的取消,對於普通高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地方高校更需要加快專業調整、提高教學品質。需求和品質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跟需求不對接,辦的專業考生沒有興趣、社會不需要,那麼品質再高也沒有任何意義。同時,向應用型轉變絕不等於低水準,同樣也要提高品質,需要加強學科建設,提高教師的學科水準。

——全國人大代表葉飛帆

高考綜合改革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通過自選科目、“一年兩考”等方式減輕了學生的備考負擔。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學需要進行培養模式的調整,包括實行選課制、分層教學和走班教學,這些都給中學教育帶來了新要求,迫切要求教師水準的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鐘秉林

二孩政策

二孩政策實行後,女教師生二孩出現了“井噴”的現象。建議各個地方教育局,在本區域內進行教師調配,盤活學校之間的資源;第二,如果不能增加編制,政府出面招聘一些有教師資格,願意來學校的人員,通過考試,給予其3年合同,然後派到各個學校裡來。

——全國人大代表邵喜珍

應提前謀劃佈局幼稚園和小學建設,確保不會出現入託難、入學難等問題。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發展普通家庭可以負擔的公共托幼服務,緩解家庭壓力。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

二孩時代,幼師數量品質都得提升。擴大高校已有學前專業碩、本、專科招生計畫,培養更多的高水準師資,同時嚴控高校新設學前教育專業的品質。此外,重視學前教育師資在職培訓,提升教師專業化水準。

——全國政協委員楊文

國家應給男士相應的育兒假,比如,讓男士每天早回去兩個小時,讓他們真正有時間參與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來。

——全國人大代表邵峰晶

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同時,要破除論資排輩,完善考核評價,培養一批有潛力的本校學術骨幹。

——全國政協委員馬敏

如果國家不管,任由各個高校之間自己出臺政策,就會造成高校人才流失。教育部應對政策進一步細化,使之更具指導性和操作性。如規定原則上不允許東部高校從西部高校挖人才。同時,教育部也要將資源向西部高校傾斜。

——全國人大代表袁壽其

如果東北地區的高校無法在薪酬方面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優勢,可以提供學術休假等其他的條件把吸引人才引進。

——全國政協委員杜婕

校園欺淩

在當今依法治教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法律途徑才能長期、持續推進依法治理校園欺淩,有效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建議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將中小學生校園欺淩和暴力懲戒納入立法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

設立“平安校園日”;在縣級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官方網站上開設專門的視窗,説明學生解決校園欺淩問題等;司法部制定校園欺淩心理傷害程度標準,並作為司法鑒定標準予以公佈。

——全國政協委員許進

校園欺淩事件,不全是學生品德問題,部分原因是學生有心理障礙,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在強調法律制裁時,不要忽略心理健康的治療。當嚴重欺淩行為歸入社區矯正管理時,管理人員要有心理學相關知識。並制定系列心理治療計畫。

——全國人大代表翁國星

將“精神損害”作為構成要素,在司法認定中體現適當權重;對監護人的管教措施規定一到三年的期限,定期彙報,並責令監護人就管教措施繳納保證金。

——全國政協委員高小玫

引入類似專業律師事務所或者社會組織等中立的協力廠商機構,積極構建校園欺淩案件的糾紛調解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劉曉翠

高考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一是在帶動高中的課程體系、辦學方式、考試、考核這一套系統的改革。二是它加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三個是在高中階段的學業水準的考核方面探索了新的路子。大多數省份都已出臺高考改革方案,上海和浙江今年就要落地,總體推進很順利。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各省份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在推進高考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多做調研。發達地區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欠發達地區,一定要從本省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並適時推出適宜的高考改革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葛劍雄

“綜合素質”納入高考評價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綜合素質的考核不能把標準定得太活,因為太多的標準會弄得中學老師無所適從。可以將原來的考核標準和新的綜合素質的考核結合起來,著重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識面。

——全國政協委員葛曉音

高考改革中錄取批次的取消,對於普通高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地方高校更需要加快專業調整、提高教學品質。需求和品質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跟需求不對接,辦的專業考生沒有興趣、社會不需要,那麼品質再高也沒有任何意義。同時,向應用型轉變絕不等於低水準,同樣也要提高品質,需要加強學科建設,提高教師的學科水準。

——全國人大代表葉飛帆

高考綜合改革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通過自選科目、“一年兩考”等方式減輕了學生的備考負擔。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學需要進行培養模式的調整,包括實行選課制、分層教學和走班教學,這些都給中學教育帶來了新要求,迫切要求教師水準的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鐘秉林

二孩政策

二孩政策實行後,女教師生二孩出現了“井噴”的現象。建議各個地方教育局,在本區域內進行教師調配,盤活學校之間的資源;第二,如果不能增加編制,政府出面招聘一些有教師資格,願意來學校的人員,通過考試,給予其3年合同,然後派到各個學校裡來。

——全國人大代表邵喜珍

應提前謀劃佈局幼稚園和小學建設,確保不會出現入託難、入學難等問題。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發展普通家庭可以負擔的公共托幼服務,緩解家庭壓力。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

二孩時代,幼師數量品質都得提升。擴大高校已有學前專業碩、本、專科招生計畫,培養更多的高水準師資,同時嚴控高校新設學前教育專業的品質。此外,重視學前教育師資在職培訓,提升教師專業化水準。

——全國政協委員楊文

國家應給男士相應的育兒假,比如,讓男士每天早回去兩個小時,讓他們真正有時間參與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來。

——全國人大代表邵峰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