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刀叉吃飯就是娘娘腔?

從現代飲食的角度來看, 中國飲食和西方飲食的最大不同是中國用筷子, 西方用刀叉。 幾十年前有位西方人對中國的一位學者說:中國人野蠻粗魯。 這位學者反駁說:你們西方人才野蠻粗魯, 連吃飯也要動刀動叉的!

以前和一位德國的同事一起吃西餐廳, 吃罷後他把刀叉橫著擺好, 我第一次見到這種場景, 就好奇的問了一下是什麼意思, 他說這個表示飯菜很可口, 我明白刀叉的潛在語言了, 我其實不知道這種語言是否全世界範圍都統一, 但如果在禮貌的前提下, 用這種無言的方式恭維一下大廚也是挺好的事情。

在一條歷史文獻記載中說道, 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宮廷物品清單中列有金叉銀叉, 並注明“吃桑葚或容易弄髒手的食物時使用”。 這引起了我們對“歐洲人為何使用刀叉吃飯而不是筷子吃飯”這個提議的興趣。

根據文獻記載, 歐洲人一開始並不喜歡用刀叉進食, 甚至貶低那些用刀叉吃飯的人。

在11世紀的義大利塔斯卡地區, 叉子只有兩個叉齒。 當時的神職人員對叉子並無好評, 他們認為人類只能用手去碰觸上帝所賜予的食物。 有錢的塔斯卡尼人創造餐具是受到撒旦的誘惑,

是一種褻瀆神靈的行為。

12世紀, 當時的大部分歐洲人, 都喜歡用刀把食物切成塊, 然後用手指頭抓住放進嘴裡。 如果一個男人用叉子進食, 那就表示, 如果他不是個挑剔鬼, 便是一個“娘娘腔”。 也就是說, 用刀叉吃飯是懦弱的標籤。

刀叉也可以用來切面包

中世紀一位德國傳教士將叉子斥之為“魔鬼的奢侈品”, 認為如果使用叉子, 上帝就沒必要賜予人類手指。 因此, 15世紀前, 西方人基本上還是用手抓食物, 並且將餐叉看作頹廢甚至是邪惡的東西。

可見, 在中世紀宗教神學占統治地位的時候, 刀叉是魔鬼的化身, 並不是合適的進餐方式。

18世紀法國因革命戰爭爆發, 由於法國的貴族偏愛用四個叉齒的叉子進餐, 所以“叉子的使用者”隱含這就是法國貴族的寓意。 隨後, 叉子變成了地位、奢侈、講究的象徵, 逐漸變成必備的餐具。

其實一開始餐刀的頂部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那樣呈橢圓形狀, 而是具有鋒利的刀尖。 這樣的刀尖還有一個用處, 就是用餐之餘, 把餐刀當牙籤使用, 用它來剔牙。

法國皇帝路易十三在位期間, 深諳政治謀略的黎塞留大公, 不僅在使法國躋身於歐洲的主要強國之列作出了貢獻。 黎塞留大公命令家中的僕人把餐刀的刀尖磨成橢圓形, 不准客人當著他的面用餐刀剔牙, 他認為這樣野蠻, 不文明。 隨後,法國也吹起了一陣將餐刀刀尖磨鈍的旋風。

刀叉進食的禮儀現在也還留下了很多。比如:

1.切割食物時,切記雙肘下沉,切勿左右開弓;

2.切割食物時要注意食物份量,應剛好適合一下入口,不要叉起來後再一口一口咬著吃;

3.進食時,應當用叉子叉著吃,不能用刀紮著吃;

4.注意刀叉的朝向,放下餐刀時,刀口始終向裡,不可朝外;雙手同時使用刀叉時,叉齒應朝下,右手持叉進食時則應叉齒向朝上;

5.若刀叉掉到地上,不要撿起再用,可請侍者另換一副新的。

戳《如此小清新的燉肉也只有“它”了》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隨後,法國也吹起了一陣將餐刀刀尖磨鈍的旋風。

刀叉進食的禮儀現在也還留下了很多。比如:

1.切割食物時,切記雙肘下沉,切勿左右開弓;

2.切割食物時要注意食物份量,應剛好適合一下入口,不要叉起來後再一口一口咬著吃;

3.進食時,應當用叉子叉著吃,不能用刀紮著吃;

4.注意刀叉的朝向,放下餐刀時,刀口始終向裡,不可朝外;雙手同時使用刀叉時,叉齒應朝下,右手持叉進食時則應叉齒向朝上;

5.若刀叉掉到地上,不要撿起再用,可請侍者另換一副新的。

戳《如此小清新的燉肉也只有“它”了》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