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權二代、草根逆襲毀滅、制度失位:細扒《人民的名義》中的糟點

熱播一個多月的反腐神劇《人民的名義》落下帷幕, 嚴謹的敘事結構、緊張的官場鬥爭、精彩的個性人物刻畫, 贏得了社會廣泛好評, 並不斷刷新國產電視劇單集的收視率。 據揚子晚報報導, 熱播期間100人中就有37人觀看;法制晚報的報導, “4月26日, 該劇單日收視率高達6.68, 收視份額超過20%, 意味著平均每5位元電視觀眾中就有1人在觀看《人民的名義》”。 從收視率上來看, 可謂引起巨大轟動。

人民的名義

毋庸置疑, 《人民的名義》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僅緊抓反腐的主旋律, 凸顯反腐成績, 鼓足老百姓對反腐必勝的信心, 甚至一度讓筆者看到了中國國產電視劇在國際上突圍、挑戰黴劇、戰勝泡菜劇的曙光。 然而, 評價一部影視作品(電視劇)的社會效應, 僅僅從“貪官得到懲治”的大結局以及空前的單集收視率, 是遠遠不夠的。 劇中隱含的負面效應(糟點), 更需多方面考慮和謹慎處置,

以真正促使國產劇的內涵提升。 下面跟隨筆者一起扒一扒:

(1)權二代現象。 權力往往是反腐劇中焦點, 權力運作和鬥爭也最能滿足吃瓜群眾的窺探心理。 剖析劇中的幾個抓人眼球的“主角”, 還都與“二代”脫不了關係;紅二代沙瑞金從孤兒成長為某省一把手的背後離不開權力的關照;高顏值的侯局長與夫人鐘主任不必多說;陸處長的母親是大法官、小姨夫是省委副書記;權貴商人趙瑞龍拼爹可以把某市長調走;就連演床戲的陳局也是省檢察長的兒子……權二代人物形象多, 或許是刻畫劇情的需要, 或許是作者對現實社會的另有深意, 但是過多的曝光, 不免產生溢出效應。

活躍的二代們

(2)祁同偉的毀滅與草根逆襲。 祁同偉可謂劇中人物形象非常飽滿的一個角色, 他的選擇、他的無奈、他的奮鬥、他的卑鄙、他的毀滅, 詮釋了一個寒門學子不甘平凡、卻又被貪腐拉下水的悲劇, 可以說祁同偉就是任性權力異化的化身。 祁同偉身上最明顯的3個標籤是“寒門學子”、“貪欲和畏罪自殺”,

“人性未泯(對英雄事蹟的追悔、沒有殺害候局)”, 本劇也極力打造一個“現代中國版的於漣”或者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時代的“高加林”(路遙—人生—中的男主角), 但讓人感覺劍走偏鋒、力不從心。 目前中國的社會階層雖然固化嚴重, 但是越來越的草根正通過自身努力實現逆襲。 毫不誇張的說, 普通大眾逐步實現自身價值(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等)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所在, 在這一過程中, 越來越多的祁同偉逐漸成長為陳岩石或者沙瑞金, 而不是寒門學子走貪腐毀滅路。

形象飽滿的祁同偉

(3)制度的失位。 劇中雖然對“同級紀委對同級黨委監督試點”進行描述, 但更多的還是權力任性的體現:貪腐的產生這個不難理解, 達康書記的強勢也不難理解, 對易學習破格提拔也是一把手一句話提議……歸根到底, 此劇對權力的描寫濃墨重筆, 但對制度建設缺乏願景。 任何時候, 不管是貪腐產生中的“人”, 還是懲治腐敗中“人”, 都離不開制度(法律)的約束;以後“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實現還是靠制度, 而不僅僅是靠幾位檢察官,更不能靠“人治”。

制度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三點應該是最為明顯的糟點,在對此劇社會影響傳播的考量中,也是最應該注意的三點;除此以外,對女性權利壓制(這個已有觀點指出)、對官僚文化的潛移默化的推崇都應該予以戒備。畢竟社會是向前走的,隨著政@府向服務型的轉變,隨著市民社會的發展,在資源配置的路線圖中,官僚許可權也會收到越來越多的監督;所以,如果可以,請多展示一些官僚文化的新變化,特別是90後、00後步入社會,對原有封閉官僚文化的解構,這非常令人期待。

綜上即筆者對反腐神劇《人民的名義》的吐糟,千個讀者就有千個哈姆雷特,也歡迎持有不同觀點的你,對本文進行吐糟。

而不僅僅是靠幾位檢察官,更不能靠“人治”。

制度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三點應該是最為明顯的糟點,在對此劇社會影響傳播的考量中,也是最應該注意的三點;除此以外,對女性權利壓制(這個已有觀點指出)、對官僚文化的潛移默化的推崇都應該予以戒備。畢竟社會是向前走的,隨著政@府向服務型的轉變,隨著市民社會的發展,在資源配置的路線圖中,官僚許可權也會收到越來越多的監督;所以,如果可以,請多展示一些官僚文化的新變化,特別是90後、00後步入社會,對原有封閉官僚文化的解構,這非常令人期待。

綜上即筆者對反腐神劇《人民的名義》的吐糟,千個讀者就有千個哈姆雷特,也歡迎持有不同觀點的你,對本文進行吐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