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約在江蘇│居士高蹤何處尋?細賞江蘇那些美麗園林

五一小長假來啦, 小夥伴們是不是又在規劃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呢?

離不開城市的喧囂, 又渴望寄情山水, 怎麼辦?這些城市中的山水——園林, 絕對是最好的去處了, 快和小蘇一起去遊覽一番吧~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 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譽, 作為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被收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園林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 形成於五代, 成熟于宋代, 興旺鼎盛於明清。 到清末時期, 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 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

對外開放的有19處。

拙政園

提到蘇州園林, 首先想到的便是拙政園了, 它與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 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 同時也是江南四大園林之一、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這座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 以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 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 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 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 全園以水為中心, 山水縈繞, 廳榭精美, 花木繁茂, 具有濃郁的江南地方水鄉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 東花園開闊疏朗, 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

西花園建築精美, 各具特色。 園內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 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 富有詩情畫意。

留園

同為中國四大名園、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

留園始建于明代萬曆二十一年(西元1593年), 為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 時人稱東園。 占地面積約23300平方米, 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 廳堂宏敞華麗, 庭院富有變化, 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 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園內分為四部分, 東部以建築為主, 中部為山水花園,

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 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留園的建築數量眾多, 分佈也較為密集, 但佈局錯落有致, 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 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 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獅子林

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西元1342年),由天如禪師惟則的弟子為奉其師所造,初名“獅子林寺”,後易名“普提正宗寺”、“聖恩寺”。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獅子岩,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

明洪武六年(西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雲林)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使獅子林名聲大振,從此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1917年,上海顏料鉅賈貝潤生(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公)花80萬銀元購得獅子林。解放後,貝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後,於1954年對公眾開放。

獅子林的古建築大都保留了元代風格,為元代園林的代表作。園內洞壑宛轉,怪石林立,水池縈繞。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之成為了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滄浪亭

滄浪亭最初為五代時吳越國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北宋時期,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歐陽修曾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

滄浪亭在蘇州現存的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它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起,被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整個園林占地面積1.08公頃,位於湖中央,湖內側由山石、複廊及亭榭繞圍一周。園內的景色以山石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曲折的複廊相連,多不加雕飾,以自然為美,山水相宜,表現得法,宛如自然風景。

揚州園林

揚州園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以獨特的風格在中國園林中佔有重要地位。

可以說,揚州園林是北方皇家園林與南方私家園林之間的交匯點,既具有皇家園林金碧輝煌、高大壯麗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園林中的建築小品,自成一派。

個園

清朝時期,揚州的鹽商開始建造園林,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無疑是個園了。

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將明代的“壽芝園”拓建成住宅園林,因園內遍佈青竹,且竹葉形似“個”字,故取名為“個園”。

個園中最大的特色便是疊石藝術——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裡,開闢了四個形態逼真的假山區,以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為中心,遊人沿著順勢的方向,可將四季美景盡收眼底。融造園法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何園

何園原名“寄嘯山莊”,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依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被譽為“晚清第一園”。

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曾六次來到揚州,寓居在何園的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

何園全園分為東園、西園、園居院落、片石山房四個部分,片石山房在東園南面,園居院落則被東園、西園和片石山房包圍,其園內的兩層串樓和複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

與別處園林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何園充分發揮了廊道建築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複道回廊,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遊覽空間,發揮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回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這是古典園林中少有的景觀,也是中國最早的立交橋雛形。

南京園林

相比于蘇州園林的“咫尺之內再造乾坤”,南京園林的山水多為自然天成,格局形制上多了份舒朗大氣,又兼具疏密有致的園林精緻秀美。

瞻園

瞻園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在當時有著“南都第一園”的稱號。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將園林命名為“瞻園”。

瞻園是南京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也是唯一開放的明代王府,曾經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府邸的一部分,在太平天國時期是東王楊秀清的王府。歷經朝代更迭,它和江南多數園林一樣,沿革複雜,園貌歷經變遷。

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佈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在園中東北部,還辟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87年版《紅樓夢》和趙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等都曾在瞻園取景。

煦園

煦園也稱“西花園”,是晚清江南園林保存較好的一處,也是金陵名園之一,與瞻園並稱為“金陵兩大名園”。

煦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的府花園,後作為清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被辟為天王府的一部分,經過歷代修葺,終譽為“四朝勝跡”。

煦園小巧玲瓏,全園面積僅有1.4公頃,建築精巧,層次分明。園以水為主,水體南北走向,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占全園一半多。園內有夕佳樓、不系舟、忘飛閣、鴛鴦亭等景點。

愚園

愚園也稱“胡家花園”,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園林,曾有“金陵獅子林”美譽。

愚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徐達的後裔徐傅的別業,之後幾經轉手,由清代名人胡恩燮購得,並構建私家園林,取名“愚園”。辛亥革命後,愚園被張勳辮子兵所據,三次革命時毀於戰火。之後雖然有所修復,但在抗戰期間再次被毀,僅遺存了水池和部分遺跡。2011年5月,愚園啟動複建工程,經過5年時間的修繕,於201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現在的愚園,占地約3.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890平方米,分內、外園兩部分,外園以山丘、愚湖為主,內園以假山、廳堂等為主。園中依現狀遺存及歷史資訊恢復的愚園32景,以水石景觀取勝,景名多從舊名,如晚清重臣李鴻章、曾國荃、張之洞等與文人名士雅集的銘澤堂,胡恩燮為奉養母親報答養育之恩的春暉堂等。

無錫園林

與蘇州古典園林的寫意山水相比,無錫園林處理山水的手法更加自然、樸素。

無錫的園林多選址于自然山水之間,更多地使用了自然元素,以樸野疏朗的情趣、自由多變的原創性、鮮明的過渡性特徵,與蘇州古典園林形成了對照和補充。

寄暢園

寄暢園又名“秦園”,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代,原屬於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及其家族後人。園名取自王羲之的《答許椽》:“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中的“寄暢”。1952年,秦氏後人秦亮工將園獻給國家,1999至2000年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無錫市人民政府對寄暢園進行整修保護,先後修復了淩虛閣、先月榭、臥雲堂等建築,恢復了其全盛時期的園林景觀。

寄暢園屬山麓別墅類型的園林。寄暢園的面積為14.85畝,南北長,東西狹。園景佈局以山池為中心,巧於因借,混合自然。園內的大樹參天,竹影婆娑,蒼涼廓落,古樸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疊石,精美的理水,洗練的建築,在江南園林中別具一格。

寄暢園的成功之處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練的園,古拙的樹,巧妙的景”。難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遊歷此處,一再題詩,足見其眷愛賞識之情。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廓然大公(後來也稱雙鶴齋),均為仿造寄暢園而建。

蠡園

蠡園得名於蠡湖,是太湖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它占地123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

早在民國初年,蠡園就建有 “梅埠香雪”、“柳浪聞鶯”、“南堤春曉”、“曲淵觀魚”、“東瀛佳色”、“桂林天香”、“楓台顧曲”、“月波平眺”等景點,號稱“青祁八景”。

蠡園素有“假山真水”之稱,園林三面環水,層波疊影;假山就水而疊,曲折盤旋,盡顯山水交融。大文豪郭沫若曾作佳句:“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

1995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的《太湖·蠡湖煙綠》和1996年朝鮮發行的《太湖》郵票,都將蠡園作為其主景,這更使蠡園遐邇聞名。

常州園林

常州園林雖不及蘇州園林歷史悠久、盛名卓著,但作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依舊繼承和保留了園林建築的獨具匠心,並且每個園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

紅梅公園

紅梅公園位於天寧寺北側,原為天甯寺林園舊址,後來逐步擴建而成。因園內的著名古建築紅梅閣而得名,是常州第一園林,也是常州最大的國家重點公園。

園林內保存有紅梅閣和文筆塔兩座古建築。紅梅閣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間,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經多次戰火後損毀,於清光緒年間重建。文筆塔建于南朝齊梁年間,是常州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塔頂有一隻重達1500千克的銅葫蘆。

紅梅公園分為三區八景,“三區”即文物古跡區(南部的紅梅閣和文筆塔)、娛樂活動區(西北部的運動場、春暉茶室、青少年活動場所、遊艇、聽松樓和舞廳)和科普教育區(東部的動物園、盆景園、月季園和屠一道根藝藏珍館);“八景”是紅梅春曉、古刹鐘聲、曲池風荷、青巒倒影、鳳橋花徑、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筆夕照。

東坡公園

東坡公園位於紅梅公園東南側,是古運河東去的咽喉要地。

相傳,北宋大文豪家蘇東坡曾11次來常州,乘船至此停泊,並終老於此。東坡公園,便是蘇東坡當年棄舟登岸入城之地。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就在此地建造了艤舟亭以示懷念。艤舟亭位於園內南山頂,造型精美,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4次賜詩,親筆題“玉局風流”匾額。公園內繞過曲廊,豁然開朗,林木蔚秀,水石清奇,呈現出我國古典園林風格。大運河繞園東流,使其更富江南景色。

看到這麼多的山水樓閣,是不是要為大江蘇的精巧造物驚歎了呢?其實,今天細數的這些城中山水,也只是江南水鄉璀璨的文化長河中的幾顆明珠,鎮江的夢溪園、南通的嗇園、泰州的南園……幾千年的人文沉澱,哪裡又是小蘇能一一數的過來的呢?快收拾好行囊,踏上旅途,親眼看一看吧~

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西元1342年),由天如禪師惟則的弟子為奉其師所造,初名“獅子林寺”,後易名“普提正宗寺”、“聖恩寺”。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獅子岩,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

明洪武六年(西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雲林)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使獅子林名聲大振,從此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1917年,上海顏料鉅賈貝潤生(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公)花80萬銀元購得獅子林。解放後,貝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後,於1954年對公眾開放。

獅子林的古建築大都保留了元代風格,為元代園林的代表作。園內洞壑宛轉,怪石林立,水池縈繞。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之成為了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滄浪亭

滄浪亭最初為五代時吳越國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北宋時期,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歐陽修曾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

滄浪亭在蘇州現存的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它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起,被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整個園林占地面積1.08公頃,位於湖中央,湖內側由山石、複廊及亭榭繞圍一周。園內的景色以山石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曲折的複廊相連,多不加雕飾,以自然為美,山水相宜,表現得法,宛如自然風景。

揚州園林

揚州園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以獨特的風格在中國園林中佔有重要地位。

可以說,揚州園林是北方皇家園林與南方私家園林之間的交匯點,既具有皇家園林金碧輝煌、高大壯麗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園林中的建築小品,自成一派。

個園

清朝時期,揚州的鹽商開始建造園林,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無疑是個園了。

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將明代的“壽芝園”拓建成住宅園林,因園內遍佈青竹,且竹葉形似“個”字,故取名為“個園”。

個園中最大的特色便是疊石藝術——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裡,開闢了四個形態逼真的假山區,以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為中心,遊人沿著順勢的方向,可將四季美景盡收眼底。融造園法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何園

何園原名“寄嘯山莊”,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依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被譽為“晚清第一園”。

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曾六次來到揚州,寓居在何園的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

何園全園分為東園、西園、園居院落、片石山房四個部分,片石山房在東園南面,園居院落則被東園、西園和片石山房包圍,其園內的兩層串樓和複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

與別處園林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何園充分發揮了廊道建築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複道回廊,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遊覽空間,發揮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回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這是古典園林中少有的景觀,也是中國最早的立交橋雛形。

南京園林

相比于蘇州園林的“咫尺之內再造乾坤”,南京園林的山水多為自然天成,格局形制上多了份舒朗大氣,又兼具疏密有致的園林精緻秀美。

瞻園

瞻園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在當時有著“南都第一園”的稱號。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將園林命名為“瞻園”。

瞻園是南京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也是唯一開放的明代王府,曾經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府邸的一部分,在太平天國時期是東王楊秀清的王府。歷經朝代更迭,它和江南多數園林一樣,沿革複雜,園貌歷經變遷。

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佈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在園中東北部,還辟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87年版《紅樓夢》和趙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等都曾在瞻園取景。

煦園

煦園也稱“西花園”,是晚清江南園林保存較好的一處,也是金陵名園之一,與瞻園並稱為“金陵兩大名園”。

煦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的府花園,後作為清兩江總督署花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被辟為天王府的一部分,經過歷代修葺,終譽為“四朝勝跡”。

煦園小巧玲瓏,全園面積僅有1.4公頃,建築精巧,層次分明。園以水為主,水體南北走向,整個水池周長約1866米,面積約占全園一半多。園內有夕佳樓、不系舟、忘飛閣、鴛鴦亭等景點。

愚園

愚園也稱“胡家花園”,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園林,曾有“金陵獅子林”美譽。

愚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徐達的後裔徐傅的別業,之後幾經轉手,由清代名人胡恩燮購得,並構建私家園林,取名“愚園”。辛亥革命後,愚園被張勳辮子兵所據,三次革命時毀於戰火。之後雖然有所修復,但在抗戰期間再次被毀,僅遺存了水池和部分遺跡。2011年5月,愚園啟動複建工程,經過5年時間的修繕,於201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現在的愚園,占地約3.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890平方米,分內、外園兩部分,外園以山丘、愚湖為主,內園以假山、廳堂等為主。園中依現狀遺存及歷史資訊恢復的愚園32景,以水石景觀取勝,景名多從舊名,如晚清重臣李鴻章、曾國荃、張之洞等與文人名士雅集的銘澤堂,胡恩燮為奉養母親報答養育之恩的春暉堂等。

無錫園林

與蘇州古典園林的寫意山水相比,無錫園林處理山水的手法更加自然、樸素。

無錫的園林多選址于自然山水之間,更多地使用了自然元素,以樸野疏朗的情趣、自由多變的原創性、鮮明的過渡性特徵,與蘇州古典園林形成了對照和補充。

寄暢園

寄暢園又名“秦園”,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始建于明代,原屬於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及其家族後人。園名取自王羲之的《答許椽》:“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中的“寄暢”。1952年,秦氏後人秦亮工將園獻給國家,1999至2000年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無錫市人民政府對寄暢園進行整修保護,先後修復了淩虛閣、先月榭、臥雲堂等建築,恢復了其全盛時期的園林景觀。

寄暢園屬山麓別墅類型的園林。寄暢園的面積為14.85畝,南北長,東西狹。園景佈局以山池為中心,巧於因借,混合自然。園內的大樹參天,竹影婆娑,蒼涼廓落,古樸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疊石,精美的理水,洗練的建築,在江南園林中別具一格。

寄暢園的成功之處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練的園,古拙的樹,巧妙的景”。難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遊歷此處,一再題詩,足見其眷愛賞識之情。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廓然大公(後來也稱雙鶴齋),均為仿造寄暢園而建。

蠡園

蠡園得名於蠡湖,是太湖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它占地123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

早在民國初年,蠡園就建有 “梅埠香雪”、“柳浪聞鶯”、“南堤春曉”、“曲淵觀魚”、“東瀛佳色”、“桂林天香”、“楓台顧曲”、“月波平眺”等景點,號稱“青祁八景”。

蠡園素有“假山真水”之稱,園林三面環水,層波疊影;假山就水而疊,曲折盤旋,盡顯山水交融。大文豪郭沫若曾作佳句:“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

1995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的《太湖·蠡湖煙綠》和1996年朝鮮發行的《太湖》郵票,都將蠡園作為其主景,這更使蠡園遐邇聞名。

常州園林

常州園林雖不及蘇州園林歷史悠久、盛名卓著,但作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依舊繼承和保留了園林建築的獨具匠心,並且每個園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

紅梅公園

紅梅公園位於天寧寺北側,原為天甯寺林園舊址,後來逐步擴建而成。因園內的著名古建築紅梅閣而得名,是常州第一園林,也是常州最大的國家重點公園。

園林內保存有紅梅閣和文筆塔兩座古建築。紅梅閣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間,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經多次戰火後損毀,於清光緒年間重建。文筆塔建于南朝齊梁年間,是常州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塔頂有一隻重達1500千克的銅葫蘆。

紅梅公園分為三區八景,“三區”即文物古跡區(南部的紅梅閣和文筆塔)、娛樂活動區(西北部的運動場、春暉茶室、青少年活動場所、遊艇、聽松樓和舞廳)和科普教育區(東部的動物園、盆景園、月季園和屠一道根藝藏珍館);“八景”是紅梅春曉、古刹鐘聲、曲池風荷、青巒倒影、鳳橋花徑、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筆夕照。

東坡公園

東坡公園位於紅梅公園東南側,是古運河東去的咽喉要地。

相傳,北宋大文豪家蘇東坡曾11次來常州,乘船至此停泊,並終老於此。東坡公園,便是蘇東坡當年棄舟登岸入城之地。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就在此地建造了艤舟亭以示懷念。艤舟亭位於園內南山頂,造型精美,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4次賜詩,親筆題“玉局風流”匾額。公園內繞過曲廊,豁然開朗,林木蔚秀,水石清奇,呈現出我國古典園林風格。大運河繞園東流,使其更富江南景色。

看到這麼多的山水樓閣,是不是要為大江蘇的精巧造物驚歎了呢?其實,今天細數的這些城中山水,也只是江南水鄉璀璨的文化長河中的幾顆明珠,鎮江的夢溪園、南通的嗇園、泰州的南園……幾千年的人文沉澱,哪裡又是小蘇能一一數的過來的呢?快收拾好行囊,踏上旅途,親眼看一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