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最好不要來醫院,來了就要聽我的

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因為專業知識的缺乏, 住院的時候對醫護人員完全信任甚至依賴。 但也不乏有的病人對某些疾病方面有所瞭解,

而自信滿滿的聽不進醫護人員的專業健康教育。

經過臨床觀察, 不難發現下面幾種人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1:有個一官半職的人

2:家裡親戚朋友中有學醫或從醫者

3:學歷較高

4:同一種疾病的“老”病號

5:身邊有相同疾病患者的病人

有個一官半職的人

當官的患者一直在公司裡對別人說“不”, 來了醫院本身就情緒比較低落, 結果還換成了別人對他說“不”。 “哎呀, 不要吸煙。 ”“不能再賴在床上了, 快下來活動下。 ”……這類患者可能還是會容易我行我素, 覺得你還能管我啦, 一般都是我管別人。

家裡親戚朋友中有學醫或從醫者

很多人開始住院前, 就會找和醫學沾邊的從業者親戚朋友。 往往就在一通電話裡問“我這個病都要怎麼治啊,

大概應該花多少錢。 ”電話那頭的人也不好不回答, 只能說些通常情況下是怎麼樣, 最後一定會說但是每個人情況還是不一樣的。 患者這個時候就會選擇性記憶這通電話的內容。 記得應該怎麼治, 記得大概要多少錢, 就是不記得那句每個人還是有不同。

學歷較高

學歷較高患者, 就是非常典型的熱衷於百度, 一頂嘴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看見網上又有了一個新說法, 我沒什麼別的意思, 就問問你對不對哈。 ”客氣也是客氣, 固執起來也是真的固執。 總覺得網上聚集了所有智慧, 實際有不同的時候就會振振有詞的說“網上都是這樣的啊!”

“老”病號和身邊有相同疾病的人

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相互比較。 怎麼他比我早一天做手術呀,

真是不公平, 卻忘了自己又有高血壓又有心臟病史, 而別人沒有任何內科疾病。 怎麼我這次住院比上次規矩還多, 一會兒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卻不知道這次發病還引發了輕微併發症。

由於這樣的情況出現, 也就大大增加了我們的健康宣教難度。 不知道大家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降低這一類患者的盲目自信, 阻止產生自恃心理。

有的護士可能會在多次勸說無效後採取不理睬的方式, 覺得病人難以溝通, 不如就放棄。 也有的護士和這類病人做完健康宣教後, 止不住的抱怨, 覺得病人不講道理又糾結。 可能也有耐心特別特別好的護士, 可能會化身可愛的小唐僧, 不斷的向患者灌輸正確的相關專業知識。

我們當然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患者, 也相當有必要把正確知識傳播下去。 我們更應該做一個有智慧的傳播者, 有針對性的把他們各個擊破。

對於有官位的患者

我們也許可以多採用問句的形式進行溝通。 比如, 我們告訴糖尿病患者應該少食多餐,

我們可以試試這樣進行宣教“某主任, 您的血糖一直控制的不是很理想, 你看要不咱們現在開始每餐少吃一點, 一天多吃幾餐怎麼樣?”提出正確的觀點, 但是卻把決斷權留給他。 讓他覺得即使是在醫院裡, 他依舊可以做一個拍板決定的人。

對於家中有學醫或者從醫的患者

就需要我們更加熟知相關專業知識, 時不時也可以講些非常專業的詞唬一唬患者, 讓他知道我們也是相當厲害的專業人。 有時實在難溝通的時候, 也是可以私下和他家中從醫的親戚溝通下一致提高患者依從性, 相信同行業人更加容易互相理解。

對於高學歷患者

也許他可以接觸到醫學界的最新進展消息。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向他解釋, 不是所有公佈出來的最新科研成果都會立即投用在臨床上。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醫護人員肯定會選用最保險副作用最小的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各項情況綜合,討論並提出最適宜這個病人的治療方案。

對於“老”病號或身邊有類似親戚朋友的患者

我們應該更加著重強調每次發病機制的不同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可以拿出同種疾病的同時住院病人來做比較,同樣是脛腓骨骨折的病人,如果受傷部位腫脹不是很明顯一般都會儘快進行手術。而腫脹特別明顯的病人都會建議延遲手術,先進行消腫處理。

希望患者們可以放心的信任我們,更加希望病人們再怎麼自信滿滿也可以聽我們說一說,提高對診療護理的自主積極性。請您相信我這個專業的小天使。

不是所有公佈出來的最新科研成果都會立即投用在臨床上。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醫護人員肯定會選用最保險副作用最小的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各項情況綜合,討論並提出最適宜這個病人的治療方案。

對於“老”病號或身邊有類似親戚朋友的患者

我們應該更加著重強調每次發病機制的不同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可以拿出同種疾病的同時住院病人來做比較,同樣是脛腓骨骨折的病人,如果受傷部位腫脹不是很明顯一般都會儘快進行手術。而腫脹特別明顯的病人都會建議延遲手術,先進行消腫處理。

希望患者們可以放心的信任我們,更加希望病人們再怎麼自信滿滿也可以聽我們說一說,提高對診療護理的自主積極性。請您相信我這個專業的小天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