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應該知道的10種最恐怖的常見寄生蟲,第一個絕對是童年陰影

首先, 還是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識, 即:“寄生蟲”到底是什麼。 在自然界中有不少生物, 它們不能獨立生存, 而是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表或體內, 靠著奪取這個生物的營養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這種生活方式就是“寄生生活"。 靠這種方式生活的生物中, 有一部分屬於低等動物, 這些動物就叫做“寄生蟲”。 而被寄生蟲寄生的那些生物被稱為“宿主”。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10種危險寄生蟲。 它們與人類“相識相伴”了很多很多年, 是我們的“老朋友”, 也是老對手。

1.蛔蟲

蛔蟲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最為熟悉的寄生蟲之一。

其蟲體較大、較普遍、較易見到。 在中國國內外許多古醫書中都有記載。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醫書《內經》(約寫作於2000年前)就有“腸中有蛟蛕”的記載。

蛔蟲寄生在小腸中, 靠奪取已經半消化的食物營養為生。 它有雄、雌之分。 雄的長約半尺, 尾巴稍稍卷起, 雌的長約一尺, 尾巴不卷。 它們活時是肉紅色的, 略象蚯蚓, 但兩頭較尖細, 而且也不象蚯蚓那樣明顯地分成一環一環。 蛔蟲通過攝食傳播。 蛔蟲卵孵化後很快刺穿人的內臟壁, 進入血液。 通過血流進入肺部, 然後被咳出和吞咽, 再次回到內臟。

2.鞭蟲

鞭蟲寄生在人體回盲部。 鞭蟲也分雄雌。 雄的尾都卷成盤香狀, 雌的尾部不卷。 雄的較雌的略短小。 鞭蟲寄生在回盲部的腸壁上, 用它的細如棉線的體前部鑽入腸壁表層, 牢固地掛在那裡不易脫落, 吸食腸壁細胞和血液。

3.鉤蟲

鉤蟲的種類不少, 大部寄生在各種動物(如狗, 貓等) 體內, 只有少數幾種寄生在人體。 鉤蟲其實是一種寄生線蟲, 其生命開始於人體外, 它通過受污染的水、水果和蔬菜進入人體。 鉤蟲幼蟲在人的內臟裡生長, 它們附著在寄主內臟壁上, 吸寄主的血, 有時會讓寄主患上叫做腸蟲病的貧血症。

4.蟯蟲

蟯蟲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腸道寄生蟲, 有時成人也能感染。 特別是在集體生活的兒童中容易流行。 蟯蟲是一種白色小線蟲, 也分雌蟲和雄蟲。 雄蟲小, 長僅2~5毫米, 蟲體後一半卷成蚊帳鉤樣。 雌蟲較大, 尾巴不卷, 全長一釐米左右, 但因體後三分之一很尖細, 看起來沒有那麼長。 蟯蟲一般在宿主的內臟安家落戶, 但是與大多數寄生蟲不同的是, 它們不會進入血液,

不能在人體的其他部位生存。 蟯蟲在體外產卵, 通常在肛門周圍, 這會引起人的搔癢感, 幼蟲會通過人手撓傳播。

5.肝吸蟲

肝吸蟲又稱華支睾吸蟲, 寄生在人體肝內膽管中。 它身體柔軟、扁平、菲薄, 長1~2釐米左右, 寬約半釐米, 顏色黃白, 整個蟲體象一片狹細的小樹葉或一枚葵花子仁。 在它尖細的體前端和稍後一些的地方,各有一個盤狀的小凹 陷。這個構造富於肌肉,可以緊緊地吸附在膽管壁上,所以叫做“吸盤"。在蟲體的後三分之一, 有前後排列的兩個睾丸,形狀很象分枝的海花石的樣子。

6.血吸蟲

血吸蟲是指寄生在血管裡的一類吸蟲。能寄生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三種,即埃及血吸蟲、孟氏血吸蟲和日本血吸蟲。前兩種主要流行於非洲和拉丁美洲,後一種則主要流行於我國以及日本、東南亞一些地區。我國只有這後一種為害人體,造成血吸蟲病。解放初期,血吸蟲病曾廣泛分佈於我國,給人民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

血吸蟲寄生在人體內的門靜脈和腸系膜靜脈血管裡。門靜脈和腸系膜靜脈是連在肝臟和腸子之間的靜脈血管,是 人體從腸道吸收營養物的主要通道。血吸蟲體長不過1~2厘 米,粗約半毫米,大體呈細長圓柱形。頭端有兩個吸盤,雄蟲的吸盤用眼睛可以看出,雌蟲的吸盤很小,單用眼睛看不清楚。雄蟲較粗短,雌蟲較細長,多半是黑色的,有時黑中帶黃。雌、雄蟲常常成對地合抱在一起。

7.絛蟲

絛蟲,是一種巨大的腸道寄生蟲,普通成蟲的體長可以達到72英尺(21.9456米)。絛蟲通過污染食品傳播,通過頭部的“鉤子”附著在寄主的內臟。絛蟲3、4個月就可成熟。它能寄生于人體長達25年。絛蟲卵可通過糞便排出,能存活於植物中,然後被牛、豬吃下,或者傳給人類。

8.弓形蟲

弓形蟲是一種常見的新月形寄生蟲,會侵襲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人會通過吃不熟的肉感染這種寄生蟲。大多數人曾感染過這種寄生蟲,顯示它的抗體,但是很少有人表現出症狀。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更易感染弓形蟲,孕婦感染弓形蟲胎兒會受到嚴重或者致命的影響。

9.疥蟲

疥蟲通常被叫做人疥蟲,這種寄生蟲通過身體接觸傳播,是一種永久性寄生蟎類寄生蟲。雌疥蟲在的人的皮膚上產卵,引起皮膚反應和發炎。當雌疥蟲把卵埋在皮膚下人的反應會加劇,如刺癢,這就是疥瘡。

10.瘧原蟲

瘧原蟲屬於瘧原蟲科瘧原蟲屬寄生蟲,寄生於人類的瘧原蟲有4種,即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瘧原蟲主要寄生於宿主的紅細胞內引起瘧疾。瘧疾分佈遍及全球各洲。但95%的病例發生于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世界衛生組織將瘧疾列為重點防治的六種熱帶病之一。

瘧疾也是我國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主要寄生蟲病之一,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暴發流行,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20世紀50年代初期全國瘧疾發病人數約為697萬,發病率為1229/10萬。

2015年,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教授因為發明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這是首位“實打實”獲得諾貝爾獎科學研究獎項的中國人。“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就如同兩千年前的預言一樣。最終,青蒿這株“小草”因為卓越的抗瘧功效而改變了世界,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在它尖細的體前端和稍後一些的地方,各有一個盤狀的小凹 陷。這個構造富於肌肉,可以緊緊地吸附在膽管壁上,所以叫做“吸盤"。在蟲體的後三分之一, 有前後排列的兩個睾丸,形狀很象分枝的海花石的樣子。

6.血吸蟲

血吸蟲是指寄生在血管裡的一類吸蟲。能寄生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三種,即埃及血吸蟲、孟氏血吸蟲和日本血吸蟲。前兩種主要流行於非洲和拉丁美洲,後一種則主要流行於我國以及日本、東南亞一些地區。我國只有這後一種為害人體,造成血吸蟲病。解放初期,血吸蟲病曾廣泛分佈於我國,給人民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

血吸蟲寄生在人體內的門靜脈和腸系膜靜脈血管裡。門靜脈和腸系膜靜脈是連在肝臟和腸子之間的靜脈血管,是 人體從腸道吸收營養物的主要通道。血吸蟲體長不過1~2厘 米,粗約半毫米,大體呈細長圓柱形。頭端有兩個吸盤,雄蟲的吸盤用眼睛可以看出,雌蟲的吸盤很小,單用眼睛看不清楚。雄蟲較粗短,雌蟲較細長,多半是黑色的,有時黑中帶黃。雌、雄蟲常常成對地合抱在一起。

7.絛蟲

絛蟲,是一種巨大的腸道寄生蟲,普通成蟲的體長可以達到72英尺(21.9456米)。絛蟲通過污染食品傳播,通過頭部的“鉤子”附著在寄主的內臟。絛蟲3、4個月就可成熟。它能寄生于人體長達25年。絛蟲卵可通過糞便排出,能存活於植物中,然後被牛、豬吃下,或者傳給人類。

8.弓形蟲

弓形蟲是一種常見的新月形寄生蟲,會侵襲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人會通過吃不熟的肉感染這種寄生蟲。大多數人曾感染過這種寄生蟲,顯示它的抗體,但是很少有人表現出症狀。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更易感染弓形蟲,孕婦感染弓形蟲胎兒會受到嚴重或者致命的影響。

9.疥蟲

疥蟲通常被叫做人疥蟲,這種寄生蟲通過身體接觸傳播,是一種永久性寄生蟎類寄生蟲。雌疥蟲在的人的皮膚上產卵,引起皮膚反應和發炎。當雌疥蟲把卵埋在皮膚下人的反應會加劇,如刺癢,這就是疥瘡。

10.瘧原蟲

瘧原蟲屬於瘧原蟲科瘧原蟲屬寄生蟲,寄生於人類的瘧原蟲有4種,即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瘧原蟲主要寄生於宿主的紅細胞內引起瘧疾。瘧疾分佈遍及全球各洲。但95%的病例發生于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世界衛生組織將瘧疾列為重點防治的六種熱帶病之一。

瘧疾也是我國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主要寄生蟲病之一,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暴發流行,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20世紀50年代初期全國瘧疾發病人數約為697萬,發病率為1229/10萬。

2015年,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教授因為發明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這是首位“實打實”獲得諾貝爾獎科學研究獎項的中國人。“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就如同兩千年前的預言一樣。最終,青蒿這株“小草”因為卓越的抗瘧功效而改變了世界,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