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創造力的孩子,少不了這種“刺激”!

穀雨過了, 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過完了, 下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 “春天太短, 可以說轉瞬即逝。 ”對於春天, 我們常會發這樣的感歎。

的確, 花開花落, 樹葉從新綠到深綠……還沒好好感受萬物生長的驚喜, 春天就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春是一種漸變的韻律美,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 ”某一年的春天, 我從家裡廚房窗外看一棵樹的生長變化。 每隔兩天從同一個位置往外拍它的照片, 最後將這些不同時間段拍的三四張照片, 放在一起看, 春色的韻律漸變很明顯。

很多時候不是春天走得太快, 只是我們沒有好好留意它一點一滴的變化。

如何更好感知季節的變化?需要細心和敏銳的觀察力, 需要與大自然長期親密接觸。

回想我的童年時代, 沒有玩具沒有繪本, 很多時候都是和小夥伴一起在山間田野瘋玩。

春天來了, 山裡各種野生果子熟了, 我們就會去採摘吃;夏天到了,

又到了適合下水摸魚捉蟹的季節, 我們就整天在水裡各種花樣玩;夏日的悶熱午後, 看到各種蜻蜓在院子裡低飛, 就知道是要下雨的前兆……

在這樣的瘋玩中, 自然而然就將植物動物的生長, 與季節變遷、自然景象之間的變化關聯了起來。

我們的很多認知來源於這種生活體驗。 趁著春天還沒走遠, 與孩子來一場自然“探”愛之旅, 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就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書, 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師, 她的教益無窮無盡。 ”

最近陪六歲的侄女春遊了一趟, 對這一感觸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春遊去了一個大型的生態休閒景區, 景區很大, 裡邊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動物。 這樣的景區對於我來說其實沒什麼吸引力, 但我發現侄女超級喜歡。 邊走邊看, 侄女總會有欣喜發現, 就拉著我問各種各樣的問題, 簡直快趕上十萬個為什麼了。

“姑姑, 不是都說了春天來了, 樹都變綠了, 可為什麼這個樹的葉子是紅色的?”我們來到了一個種著成片楓樹的植物區,

侄女問出了她的第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一開始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在我固有的知識儲備裡, 總覺得楓樹的葉子只會在秋天變紅, 為什麼春天葉子就紅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

在網上各種查資料, 才知道原來楓樹中有一個物種叫紅楓, 紅楓一年中有三個季節(春夏秋)的葉子都是紅色的。

遊玩結束, 坐上回家的車, 侄女還挺興奮的, 她一路就和我聊今天遊玩的整個見聞。

她將天鵝和狗熊做了對比, 它們雖然都是黑色的膚色, 但體型相差好多。 天鵝在水裡玩的時候, 還不忘刷刷羽毛, 擺出優美的姿態, 就像在跳舞一樣;而狗熊在水裡玩的時候,可能太胖了,看起來就是笨笨的……

侄女隨意間說出的話,讓我感覺到她對於各種動植物的觀察挺細緻的。將一些看起來似乎沒特別關聯性的東西,按照自己的想法,找一些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在這個基礎上,去做一些自己獨有的思考關聯,得出自己的觀點。

這種系統思維通過體驗→觀察→思考→交感這四個步驟達成,而這些都緣起於這次平常的春遊探索。

總有些故事,會在大自然裡和孩子相遇。如何更好地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打開他們的探索感知力,激發創造聯想力?

最近讀了一套《親手做自然》有很多啟發收穫。這套書將理性的關於動植物的科普知識,用非常感性的童話故事展現,讓探索自然這件事變得很有趣。

比如,書裡的其中一本《地瓜的果實在哪裡?》,說的是地瓜種植、生長等科普知識,但故事從植物開花這件事引入。

在兔子漢斯農場裡,地瓜看著周圍的茄子,黃瓜、番茄都相互開化,結出了粗壯的果實。但它卻遲遲未開花,有點失落。好不容易等來了開花,但花開完結了果實,果實也一直沒長大。

地瓜竟然也會開花?吃過很多地瓜,觀察過地瓜的各個生長期,但就是沒看到過地瓜開花,估計大家都會有和我這一樣的困惑。

“地瓜一般在陽光強烈、溫度較高的地方才會開花。加之,為了減少病蟲害,保證產量,人們對地瓜進行了改良,就更難看到地瓜花了。”看到書裡的這段解讀,更是恍然大悟,大自然的很多細節不深入研究,它也會被淹沒在我們的各種生活經驗和常識中。

隨書附贈的還有一本《大自然小百科》。把很多種動植物的知識分類成動物的眼睛、鼻子、嘴,植物的葉子、莖、根等具有鮮明特點的主題來解讀。

比如在解讀動物的便便這個知識點時,文字很形象生動。河馬喜歡一邊拉便便,一邊旋轉尾巴,讓便便向各個方向散開,用便便標出自己的領地,不讓其他河馬靠近。蝸牛不能消化食物中的色素,因此便便的顏色和食物的顏色一樣。吃了胡蘿蔔,就會排出橘黃色的便便;吃了白菜葉,它就會排出淺綠色的便便……

這些細微的知識點,在我們日常給孩子們講解科普知識時,很容易被忽略,但這往往是可以給孩子們深刻印象與啟發的,能激發孩子們更多創造力和觀察力的東西,孩子們也會非常感興趣。

在科普自然知識的同時,也融合進了情商教育。比如《地瓜的果實在哪裡》,這個故事可以告訴孩子們,表面能不能開出漂亮的花,結出漂亮的果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信堅強,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優勢。

另外,這也是一套立體書,一邊看,還能一邊製作。隨書還附贈了製作材料包,按照步驟折疊,粘貼,可以將各種動植物直接做進書裡。

與孩子一起製作立體折頁,或者讓孩子單獨製作,都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意能力。

你會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嗎?

你認為培養孩子創造力重要還是學習成績好重要?

“寫留言”聊聊吧

就像在跳舞一樣;而狗熊在水裡玩的時候,可能太胖了,看起來就是笨笨的……

侄女隨意間說出的話,讓我感覺到她對於各種動植物的觀察挺細緻的。將一些看起來似乎沒特別關聯性的東西,按照自己的想法,找一些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在這個基礎上,去做一些自己獨有的思考關聯,得出自己的觀點。

這種系統思維通過體驗→觀察→思考→交感這四個步驟達成,而這些都緣起於這次平常的春遊探索。

總有些故事,會在大自然裡和孩子相遇。如何更好地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打開他們的探索感知力,激發創造聯想力?

最近讀了一套《親手做自然》有很多啟發收穫。這套書將理性的關於動植物的科普知識,用非常感性的童話故事展現,讓探索自然這件事變得很有趣。

比如,書裡的其中一本《地瓜的果實在哪裡?》,說的是地瓜種植、生長等科普知識,但故事從植物開花這件事引入。

在兔子漢斯農場裡,地瓜看著周圍的茄子,黃瓜、番茄都相互開化,結出了粗壯的果實。但它卻遲遲未開花,有點失落。好不容易等來了開花,但花開完結了果實,果實也一直沒長大。

地瓜竟然也會開花?吃過很多地瓜,觀察過地瓜的各個生長期,但就是沒看到過地瓜開花,估計大家都會有和我這一樣的困惑。

“地瓜一般在陽光強烈、溫度較高的地方才會開花。加之,為了減少病蟲害,保證產量,人們對地瓜進行了改良,就更難看到地瓜花了。”看到書裡的這段解讀,更是恍然大悟,大自然的很多細節不深入研究,它也會被淹沒在我們的各種生活經驗和常識中。

隨書附贈的還有一本《大自然小百科》。把很多種動植物的知識分類成動物的眼睛、鼻子、嘴,植物的葉子、莖、根等具有鮮明特點的主題來解讀。

比如在解讀動物的便便這個知識點時,文字很形象生動。河馬喜歡一邊拉便便,一邊旋轉尾巴,讓便便向各個方向散開,用便便標出自己的領地,不讓其他河馬靠近。蝸牛不能消化食物中的色素,因此便便的顏色和食物的顏色一樣。吃了胡蘿蔔,就會排出橘黃色的便便;吃了白菜葉,它就會排出淺綠色的便便……

這些細微的知識點,在我們日常給孩子們講解科普知識時,很容易被忽略,但這往往是可以給孩子們深刻印象與啟發的,能激發孩子們更多創造力和觀察力的東西,孩子們也會非常感興趣。

在科普自然知識的同時,也融合進了情商教育。比如《地瓜的果實在哪裡》,這個故事可以告訴孩子們,表面能不能開出漂亮的花,結出漂亮的果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信堅強,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優勢。

另外,這也是一套立體書,一邊看,還能一邊製作。隨書還附贈了製作材料包,按照步驟折疊,粘貼,可以將各種動植物直接做進書裡。

與孩子一起製作立體折頁,或者讓孩子單獨製作,都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意能力。

你會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嗎?

你認為培養孩子創造力重要還是學習成績好重要?

“寫留言”聊聊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