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家眼中的企業競爭力模組

育兒系列 | 情感婚姻 | 情緒管理 | 心理測試

當代企業的競爭力在我看來可以細分為四個模組:

產品力

行銷力

服務力

管理力

這四大模組缺一不可,

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無論是手機、零食還是培訓諮詢, 每家企業都有其需要讓顧客買單的產品。 你的產品本身有無競爭力, 競爭力有多強, 毛利率有多高, 這就是產品力的內容。 事實上產品力主要由設計、研發和生產規模與技術水準決定。 這部分是企業技術開發與生產實力的呈現。

缺乏遠見的諾基亞因為產品力的持續弱化, 最後成了功能機、備用機的代名詞, 從雄霸天下成為被收購被廢棄的品牌。

相反, 無論是小米還是vivo, 近十年來的現象級產品無一不是依託在強大的行銷力的基礎上, 爆品不斷企業也就此成為了行業巨頭。

行銷力的強大與否決定了潛在顧客是否對你的產品予以關注, 是否被激發出想要嘗試、想要體驗的衝動。

事實上, 絕大多數消費都是在衝動的基礎上完成的。 行銷力就是要建立顧客對品牌對產品的好感並喚醒顧客的消費衝動。

好的行銷甚至能遮掩產品本身的弱點, 甚至在消費者的心中將弱點轉化為優勢。 德國大眾的舊款甲殼蟲汽車進入美國市場時,

恰逢美國流行以大為美的企業設計文化, 以凱迪拉克為代表的本土汽車多是車廠超過5米甚至更多的大車!而大眾為甲殼蟲選定的廣告語是:think small!(想想還是小的好令)這款本身產品力並無優勢的小車風靡了大半個世紀!

行銷力的核心是廣告創意與宣傳力度。 當下, 行銷成本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不能說的痛, 因為太花錢了, 而且花錢還不一定有效果。 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杜蕾斯那麼強悍的行銷力, 事實上更多的企業對此是望洋興嘆!

作為心理學人, 我們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都明確無誤地揭露了一個事實:心理學家不僅可以成為優秀的廣告人為行銷做貢獻(譬如大名鼎鼎行為主義心理學開創者——約翰華生), 心理學更可以在服務力與管理力方面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發揮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因為無論服務還是管理都應該是以人為本, 都應該打動人心。

服務和管理其實在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特定形式的社交。

建立在同理心基礎上的溝通表達能力與情緒管理能力就是服務力與管理力的核心能力。 這正是長期以來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以及心理諮詢輔導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過去十年電商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 行銷力幾乎成了考驗或者提升企業業績的唯一手段, 只要行銷作的好,產品就不愁賣似乎成了至理名言。

銷售並非只是單純的售貨,我的常年客戶單位、世界上市值最大的珠寶商、全球第四大奢侈品集團——周大福珠寶金行董事總經理黃紹基先生的經營理念是這樣的。

八十多年來,周大福只做兩件事,最好的產品和最好的服務。

是的,這就是周大福做大做強的原因。

因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不僅在購買產品也在體驗服務。線上銷售所帶來的服務體驗最難以實現的就是人對人,面對面在具體情境下的互動體驗。無論售前還是售後,保持真誠微笑的工作人員比無數個“親”更能與客戶有效溝通,更能打動客戶或者取得對方的諒解。

從生物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文字交流無法觸動人的眶額神經系統,而這正是情緒識別與流動的關鍵生理基礎。

所以,所謂的服務在電子商務的大背景下,雖然很多時候可以通過線上或者是電話方式進行,但高品質的服務或者說征服客戶的服務更應該基於人的生理基礎依託人對人面對面的方式進行,當然,處於成本控制的考慮,這種線下服務的場所和人員不可能太多。

在我看來,線下服務與線上行銷是相輔相成的。前文說到,行銷是為了讓潛在客戶對品牌對產品產生好感,激發購買衝動,而線下服務則是強化行銷效果的必須配套措施。

好的線下服務能讓潛在顧客成為品牌和產品的腦殘粉死忠粉,而低劣的線下服務則可以讓已有的口碑和行銷效果化為烏有,甚至出現負面事件淪為對手攻擊的把柄。

所以,線上下服務規模不可能太大的情況下企業必須比以往更加注重服務力特別是與客戶面對面接觸的工作人員的選拔與培訓。

我們認為發掘和打造人格魅力型前線工作人員是唯一正確的應對策略。所有的銷售套路和服務套路都必須建立在人格魅力的基礎上,缺少人格魅力的人很難成為頂級的銷售,也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進而出現管理難題。

我們作為專業的心理服務從業人員,也深知有人格魅力的求職者越來越少,但經驗告訴我們,這是可以改變的,人格魅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都是可以經過刻意的輔導和自身的持久努力而發生重大積極變化的。至於這種改變所帶來的投入產出比,對企業來說至少是三倍以上的回報率,對於個人來說則是持續終身受益。

企業是一個組織,一個必須充滿戰鬥力的組織,而戰鬥力必須建立在歸屬感的基礎上,沒有歸屬感就不會有投入感和凝聚力。

所以,管理的本質是心理管理,是讓員工對企業建立歸屬感,最大限度的實現人崗匹配。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企業的管理都是所謂的薪酬聯盟,通過幾乎絕對化的物質待遇來管理員工,客觀來說這是符合90後之前的年齡段的員工心理特點與心理需要的。

然而,成長在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富足時代背景下的90後特別是95後員工,其人格特質與心理需求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更在意是否被尊重,是否被愛,是否有自由。

所以,我們提出企業管理的目標應該從薪酬聯盟走向心理聯盟。管理者與下屬結成互相認可互相信任的心理聯盟後,離職率自然下降、團隊績效自然上升,企業競爭力當然出現質的飛躍!

長期以來,以人為本都被認為是管理和銷售的至理名言。所謂以人為本在我看來,就是了解人的需求,不斷完善自我,進行有效溝通,達成共識。

管理力是競爭力中最核心的要素,管理力實際上是公司ceo價值觀和人格魅力的外化表現。

任何一個組織都存在模仿定律,即所謂上行下效。當一個企業出現了競爭力下降的情況,首先就是管理特別是高層管理者出現了問題。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不自戀的人是缺乏領導力的,但病態自戀的人即便是初期可以事業成功,但更容易大成大敗,因為他們缺乏自省能力,拒絕幾乎一切建議與批評。而健康自戀者則在堅持己見的同時能開放地面對或者說傾聽外界不同的聲音。

所以,我們堅持認為一個人格健全的管理者是充滿人格魅力的,基於人以類聚互相吸引的社交規律,他的身邊更容易凝聚一批類似的人,進而能吸引或者打動更多的人,其中包括普通員工和潛在消費者。

較之有人格缺陷卻又缺少反省與改正能力的人來說,他們更容易成功,企業也更容易穩定的走在勝利之路上!

共勉!

編輯 | 梁嘉怡

作者 | 楊靖

只要行銷作的好,產品就不愁賣似乎成了至理名言。

銷售並非只是單純的售貨,我的常年客戶單位、世界上市值最大的珠寶商、全球第四大奢侈品集團——周大福珠寶金行董事總經理黃紹基先生的經營理念是這樣的。

八十多年來,周大福只做兩件事,最好的產品和最好的服務。

是的,這就是周大福做大做強的原因。

因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不僅在購買產品也在體驗服務。線上銷售所帶來的服務體驗最難以實現的就是人對人,面對面在具體情境下的互動體驗。無論售前還是售後,保持真誠微笑的工作人員比無數個“親”更能與客戶有效溝通,更能打動客戶或者取得對方的諒解。

從生物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文字交流無法觸動人的眶額神經系統,而這正是情緒識別與流動的關鍵生理基礎。

所以,所謂的服務在電子商務的大背景下,雖然很多時候可以通過線上或者是電話方式進行,但高品質的服務或者說征服客戶的服務更應該基於人的生理基礎依託人對人面對面的方式進行,當然,處於成本控制的考慮,這種線下服務的場所和人員不可能太多。

在我看來,線下服務與線上行銷是相輔相成的。前文說到,行銷是為了讓潛在客戶對品牌對產品產生好感,激發購買衝動,而線下服務則是強化行銷效果的必須配套措施。

好的線下服務能讓潛在顧客成為品牌和產品的腦殘粉死忠粉,而低劣的線下服務則可以讓已有的口碑和行銷效果化為烏有,甚至出現負面事件淪為對手攻擊的把柄。

所以,線上下服務規模不可能太大的情況下企業必須比以往更加注重服務力特別是與客戶面對面接觸的工作人員的選拔與培訓。

我們認為發掘和打造人格魅力型前線工作人員是唯一正確的應對策略。所有的銷售套路和服務套路都必須建立在人格魅力的基礎上,缺少人格魅力的人很難成為頂級的銷售,也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進而出現管理難題。

我們作為專業的心理服務從業人員,也深知有人格魅力的求職者越來越少,但經驗告訴我們,這是可以改變的,人格魅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都是可以經過刻意的輔導和自身的持久努力而發生重大積極變化的。至於這種改變所帶來的投入產出比,對企業來說至少是三倍以上的回報率,對於個人來說則是持續終身受益。

企業是一個組織,一個必須充滿戰鬥力的組織,而戰鬥力必須建立在歸屬感的基礎上,沒有歸屬感就不會有投入感和凝聚力。

所以,管理的本質是心理管理,是讓員工對企業建立歸屬感,最大限度的實現人崗匹配。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企業的管理都是所謂的薪酬聯盟,通過幾乎絕對化的物質待遇來管理員工,客觀來說這是符合90後之前的年齡段的員工心理特點與心理需要的。

然而,成長在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富足時代背景下的90後特別是95後員工,其人格特質與心理需求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更在意是否被尊重,是否被愛,是否有自由。

所以,我們提出企業管理的目標應該從薪酬聯盟走向心理聯盟。管理者與下屬結成互相認可互相信任的心理聯盟後,離職率自然下降、團隊績效自然上升,企業競爭力當然出現質的飛躍!

長期以來,以人為本都被認為是管理和銷售的至理名言。所謂以人為本在我看來,就是了解人的需求,不斷完善自我,進行有效溝通,達成共識。

管理力是競爭力中最核心的要素,管理力實際上是公司ceo價值觀和人格魅力的外化表現。

任何一個組織都存在模仿定律,即所謂上行下效。當一個企業出現了競爭力下降的情況,首先就是管理特別是高層管理者出現了問題。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不自戀的人是缺乏領導力的,但病態自戀的人即便是初期可以事業成功,但更容易大成大敗,因為他們缺乏自省能力,拒絕幾乎一切建議與批評。而健康自戀者則在堅持己見的同時能開放地面對或者說傾聽外界不同的聲音。

所以,我們堅持認為一個人格健全的管理者是充滿人格魅力的,基於人以類聚互相吸引的社交規律,他的身邊更容易凝聚一批類似的人,進而能吸引或者打動更多的人,其中包括普通員工和潛在消費者。

較之有人格缺陷卻又缺少反省與改正能力的人來說,他們更容易成功,企業也更容易穩定的走在勝利之路上!

共勉!

編輯 | 梁嘉怡

作者 | 楊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