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品質的溝通,從正確的開導開始

1.走出開導的誤區

有一類人被稱為“可是黨”, 是因為當他們向你尋求幫助的時候, 你給出了建議, 他們總是不停的用“可是”來駁回你給的建議。

比如“可是黨”針對他要不要辭職回老家考老師問題, 希望你提供給他一些建議。

你建議他, 辭職唄。 他說, 可是好多年沒有看書學習了, 辭職回家考老師, 萬一考不上, 豈不是一無所有。

然後你建議他不要辭職, 在本職工作中做出一番事業。 他又會對你說, 可是眼下的工作好像進入了瓶頸期, 自己也並沒有多喜歡這份工作, 每天面對工作就會焦慮。

最後你建議他,

邊工作邊學習, 請假回老家考試, 考上就辭職工作。 他又會說, 可是我從來沒接觸過老師這個職業, 我拼命努力去學習, 最後發現做老師比現在還苦逼, 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這時候, 你是不是特別想爆粗口?無論你怎麼開導對方, 給對方建議, 到頭來對方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 如果你沒幫他解決問題, 他還會把怨氣撒在你身上, 這是何苦呢?

這就是開導的誤區!

對方其實並不需要你給什麼明確的建議, 他需要的往往是你幫他理清思路。 思路清晰後, 決定就會變得容易, 他自己是可以解決的。 所以, 走出開導的誤區, 是讓你不被誤傷的第一步。

2.瞭解開導的意義

什麼是正確的開導呢?

舉個例子, 很多家長都會陪孩子寫作業。

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 有的父母則會對孩子的作業指手畫腳。

孩子寫的慢了, 就不耐煩的催促孩子快點寫。 哪道題寫不對了, 還沒等孩子停下來思考對錯, 家長就直接干預指出錯誤的地方。 長此以往, 孩子對寫作業的熱情會逐漸減少, 更不要說能夠從作業中讓知識得到鞏固了, 作業變成了敷衍的任務而已。

這個例子跟正確開導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 孩子都不喜歡被指手畫腳, 更何況是成人呢。

正確的開導, 應該是以提問的方式, 讓對方認識到自身的問題, 從回饋中總結教訓和經驗, 做決定後才能把責任歸到自己身上。

3.學會開導的技術

開導講究方法, 用GROW模型提問法, 可以讓你實現高品質的溝通。

第一步 G -- Goal 目標

還是以提問的方式,

讓對方清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麼, 而且要更加具體。

還是以是否辭職回老家考老師為例, 作為開導對方的你, 需要提出幾個問題: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現在的工作讓你覺得開心麼?如果不開心, 你有想做其他什麼工作麼?

第二步 R -- Reality 現實

這一步是要讓對方瞭解自己目前所處的狀態是怎樣的?

針對是否辭職回去考老師, 你需要問他目前有沒有經濟積累, 有多少?考老師是考什麼專業的老師, 有沒有涉足過?有沒有教師資格證書?父母的意見是什麼?

通過這些問題, 可以讓他更清楚自己的現狀, 為做決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第三步 O -- Option 選擇

這一步就是追問對方做出選擇, 可以詢問其他人遇到這種情況是怎麼做的,

切記不要給建議, 而是繼續問“就只有這些麼”, “還有沒有了”。

第四步 W -- Will 意願

通過以上問題鋪墊, 到這裡就要加強提問對方是否有去做的意願了。

可以詢問對方接下來該怎麼做?還有哪方面的困難阻礙?如果對方不能採取行動, 那麼你以上的開導就徹底失敗了。 所以強化意願對於開導的整個過程來說很重要。

以上便是GROW模型提問法, 這套方法還可以適用於自己。 當自己對某件事不能做出很快的決定時候, 可以嘗試開導自己。

最後, 從走出開導誤區, 瞭解開導意義, 到掌握開導技術, 你學會了麼?

作者:昊事成雙

來源連結:http://www.jianshu.com/p/bfc2f9bdabcc#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