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結的重要性

易忘, 是人的本性, 就跟懶惰一樣。 又跟食色性也, 是一個道理。 我們總是小覷人的本性, 對個人的影響力。 又總是高估了我們的個人能力,

覺得我們個人是最優秀的, 無所不能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古語有,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個人的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故事組成的。 從每一件人生所經歷過的事情當中, 我們都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 我們的一生, 不過是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是這所有經歷的總和。 我們的眼光總是向前看, 覺得明天對我們更為重要, 因為昨天無法改變, 今天即將成為歷史。 可是我們不明白, 我們的昨天和今天, 決定了我們的明天。 就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

我們總是有一種錯覺, 覺得今天的事情不用總結, 以後想到的時候, 當初的所有認知都自然而然會回來。 我們總是過於相信, 我們的直覺和潛意識, 總覺得我們的直覺和潛意識是無所不能的,

是我們做事情最重要的一種方法。 其實呢, 這只是我們, 找的一個藉口。 為自己的懶惰找的一個藉口, 其實我們心裡明白, 今天的總結會對明天有著莫大的幫助, 但是懶惰總能戰勝我們的理性。

一個理性的人正常的認知是這樣的:實踐,

認知, 總結, 溫習, 完善。

我們實踐了, 也從實踐中學到了理論。 但是後續的工作, 我們都省略了。 看起來這沒有什麼, 實際上他阻礙了我們接近事物的本質, 阻礙了我們對同一件事情的深刻認識。

毛澤東的《矛盾論》裡面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 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這種形式, 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 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可見, 我們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的。 如果我們不注重總結, 那麼我們的實踐與學習都是被動的。 被動的認知總要落後於主動的認知。 《刻意練習》裡面講過:我們的學習越主動, 那麼效果就越好。 我們不但學得更快而且學得更深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