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程記錄】茶鄉新明三合

作者:黃山怪石

自唐天寶四年(西元745年)建太平縣, 地處神奇的北緯30度, 皖南腹地的黃山區至今已經有千年多歷史, 這裡巍巍黃山南聳, 燦燦九華西依, 太平湖碧波蕩漾鑲嵌其間, 聚天地靈氣, 山水多嬌, 吸日月精華, 物華天寶。

黃山區獨特的地理環境, 造就了名茶薈萃, 是中國十大名茶中“太平猴魁”的唯一產地和“黃山毛峰”的主要產地。

黃山區產茶歷史悠久, 一千多年前的唐天寶年間, 太平人就把“建茶亭以利行人”為行善積德之事。 明清徽商鼎盛時期, 甯國商幫也佔有一席之地。 當時屬於甯國府的太平縣在甯國商幫中就以茶商最為著名。

太平茶品質優, 促進了茶商的發達, 武漢至南京及沿江一帶, 太平茶行就達百餘家。

凝聚黃山氣霧霞, 飄出“太平猴魁”茶香。 “太平猴魁”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綠葉, 奇特在兩葉抱牙, 扁平挺直, 魁偉重實, 色澤蒼綠, 蘭香高爽, 滋味甘醇。 因品質為尖茶之魁, 又首創于原太平縣猴坑, 故定名為“太平猴魁”。

新明三合是“太平猴魁”的原產地。 歷史名茶, 百年傳承。 近年來“太平猴魁”名聲大噪, 原產地三合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 掩藏在深山碧湖中的名茶故土逐漸撩開神秘的面紗。 因工作關係, 我於2008年兩次去了新明三合, 儘管來去匆匆, 卻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1、茶藝:黃山區第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茶鄉風情遊主題日活動

2008年5月8日上午, “黃山區第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茶鄉風情遊主題日活動”在茶鄉新明鄉三合村召開, 學校茶藝隊接受了茶藝表演任務, 我隨隊採訪。 這是我首次去三合, 過仙源、經新明鄉、轉鄉村硬化水泥道路, 路的盡頭就是外浮渡口。 我們乘坐“金龍號”渡輪前往三合。

麻川河在這裡匯入太平湖, 船迂回穿行峽谷, 兩岸裸露的山石形狀怪異, 正疑惑山窮水盡疑無路其間, 又豁然開闊。

山區空氣清新, 植被豐富, 山俊水美, 岸邊的野生合歡花開正茂, 水面行舟, 仿佛進入一幅立體的畫卷。

雨天霧靄飄渺, 朦朧中的饒家村好似蒙上面紗的少女, 隨著渡船的親近, 羞羞答答露出真容。

過饒家村, 轉個彎, 視野突然開闊,
遠望目的地三門灘依山傍水。

途中過三合村, 湖畔的四角亭處就是渡口。

三門灘稍遠, 與三合村隔河斜望, 船繼續前行, 三門灘近在咫尺。

“黃山區第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茶鄉風情遊主題日活動”實際上就是猴魁茶開園儀式。 這裡地處深山, 海拔較高, 常年日照時間短, 採摘時間較其它地區來說稍遲。 靠山吃山, 茶葉一直是當地山民耐以生存的資源, 歷史沿襲的採茶習俗中對春茶開摘很是重視, 開園都得舉行儀式。 如今, 傳統的祭天祭地祭山有所改變, 融進了現代元素, 身著紅色旗袍剪綵的禮儀姑娘下船前往活動現場。

作為旅遊為主打專業的中專學校, 一直堅持教學為地方經濟服務, 茶藝是旅遊專業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茶藝表演隊經常參加各級各類活動, 有一定的知名度, 這次應邀到活動現場為遊客進行表演。 在老師帶領下, 五位學生趕往現場。

原來的“三門灘”位於麻川河下游, 古稱“三門六剌灘”。 這裡是開明紳士、著名茶商劉敬之的家鄉。 他不僅為太平猴魁做出傑出貢獻, 還與周恩來有段奇緣。 1939年春天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代表黨中央到皖南視察新四軍的工作, 被國民黨得知, 緊緊追捕。 在太平湖新明鄉三門, 茶商劉敬之將周恩來掩護家中, 躲過追捕。 後劉敬之安排了一條運送茶葉的竹排, 將周恩來隱藏在竹制大茶簍中, 安全的護送出去。 周恩來在三門灘時, 曾為劉敬之題過一副字:“綏靖地方, 保衛皖南、為全聯導、為群眾倡”。

解放初, 劉敬之曾作為大地主誤入牢獄, 被周恩來的一封親筆修書救出, “劉救周, 周救劉”這段奇緣是黃山區家喻戶曉的佳話。

劉敬之宅院對門有一座山叫寨山。 寨山俊俏挺拔, 崖壁金黃, 磷光燦爛, 虛折之處樹木蒼鬱古樸, 色濃翠或深黛, 山上似霧嵐籠罩, 山頂和濃翠綠黛之間都很朦朧, 若神仙境界。 此山被夾在普通的兩山中間, 如村前懸掛一幅長長的天然山水畫屏。 意境、古趣, 讓許多人陶醉。 當年李白路過此地, 寫下《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詩:“三門橫峻灘, 六剌走波瀾。 石驚虎伏起, 水狀龍縈盤。 何慚七裡瀨, 使我欲垂竿。 ”

關於寨山的傳說和故事很多, 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說:古代三門灘有一個叫劉宰的人, 他一箭步就能到寨山頂上去曬太陽, 而他的兒子小宰官比他更有本事,吃飯時能用筷子夾著曬場啜稻穀的麻雀,老宰官見此大驚,心想世上又多了一個象他一樣危害他人,他人卻奈何不得的高手,一怒之下,毀了他的一隻手。 但老宰官意想不到,他的後輩卻個個功夫高強,飛簷走壁無所不能,他們做好事也做壞事。後代人都把原因歸咎于劉宰家的門向,門向正對寨山,並於此得出:面向寨山做房子,家中就要出這樣的人。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但從人們把原因歸咎於寨山這一點來看,當地人對寨山的感情是神秘的,既把它當作靈物或神的化身,又對它深深恐懼。身居此地,既受寵若驚,又自卑自哀,覺得自己不配享有此山,寨山就就這樣世世代代主宰著此地人的心靈。

如今,三門灘早已在太平湖的水底下了,而寨山臨佇湖面,景色別致,被稱為太平湖上的桂林山水。三門灘村依山傍水,兩岸青山對望,湖水宛如一條綠色飄帶,行舟點綴其間,靜中有動,美輪美奐。

由於太平湖淹沒原“三門灘”後靠遷移到高處的山坡,新“三門灘”村整體規劃而建,呈現新農村景象。趁開幕式前間隙,我們走進村中,到一個學生家去看看。

由於這裡既是太平湖風景區,又是當年新四軍活動地區,加上著名茶鄉,不時有遊客光顧,應旅遊需求,農家樂接待設備一應俱全。我的朋友到黃山都說菜好吃,究其原因我總結出就是“貨真價實”。地處深山中的“三門灘”更是如此,幹筍、香菇,野菜等都是純天然,地道的山珍。

新村被茶園包圍,一片片茶園漫綠,一陣陣茶葉沁芳,呈現濃濃的茶鄉風情。

看看“黃山區第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茶鄉風情遊主題日活動”開幕的時間到了,匆匆返回。

活動由黃山區人民政府主辦,區委宣傳部、區旅委、文體局、新明鄉人民政府承辦,黃山市猴坑茶業有限公司、黃山毛峰茶業集團有限公司、黃山市醉王茶業有限公司協辦。還有來自全國各地30多名遊客參加“茶鄉風情遊”體驗活動。

儀式規格很高,省、市、區三級領導親自與會。出席啟動儀式的嘉賓有安徽省旅遊局副局長張雪平,市旅委副主任余國輝,區領導李忠、周隆慶、金鳴、李東先。

開幕式上,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火紅的日子》《黃山請茶歌》《黃山茶鄉美》等歌曲和舞蹈,將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大家陣陣掌聲。遊客們在這裡盡情地品嘗著香茗,聆聽著茶鄉人的歡歌,欣賞著茶鄉人情舞,活動現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節目表演中,還穿插了有獎問答互動遊戲環節,遊客參與其中,在輕鬆愉悅中放鬆心情、體驗快樂。我們學校為貴賓和遊客進行“太平猴魁”茶藝表演。

活動受到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來自安徽日報、安徽電視臺、中國旅遊報、江淮晨報、新安晚報、安徽商報、人民網、黃山日報、黃山市電視臺、黃山新聞網、黃山廣播電視報等有省內外20多家,紛至遝來的記者們非常敬業的記錄活動開幕式。

不知道是哪位元記者,將我拍照的圖片傳到網路上,看到我也煞有其事,倒也有專業記者的范兒。

恰至我們演出,天公不作美,由於雨大中斷了表演。但茶藝表演是重頭戲呀?應省市領導和媒體記者一再要求。趁雨停的間隙,繼續了“猴魁茶藝”表演。

意想不到,茶藝表演引發了轟動效應,將活動推向高潮。記者們爭先恐後搶拍鏡頭,表演結束後還對參與演出的學生進行採訪,不少單位和企業邀請校茶藝隊演出。茶藝表演在“第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茶鄉風情遊主題日活動”中獲得成功。

這是表演中展示的“太平猴魁”幹品。茶型很大,具有扁、平、挺、直的特點,色澤蒼綠,白毫含而不露。

學校地處黃山,應黃山地方經濟發展而應運而生,辦學中一直堅持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自2000年為推薦太平茶葉赴寧夏銀川首次進行茶藝表演以來,校茶藝隊多次參加各類各級展示及賽事。其中2011年在教育部在天津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教育成果展洽會”上“太平猴魁”茶藝獲一等獎,“黃山毛峰”茶藝獲二等獎。茶藝專業教學成了學校品牌。 這是應用傳統的“鳳凰三點頭”手法沖泡“太平猴魁”的瞬間。

沖泡後的“太平猴魁”茶葉逐漸舒展,湯色黃綠,漸漸加深。

沖泡好的“太平猴魁”茶葉時沉時浮,上下翻滾,如刀槍雲集。

向茶客展示猴魁幹品。

為貴賓敬茶。

蓋碗茶杯品茶姿勢很有講究,女士動作優雅,採用蘭花指姿勢;男士則要顯的平穩,顯的瀟灑風度。

始料不及,參加活動的遊客和記者早已盯上了表演用茶,顧不上矜持,我們還在應付記者的採訪,哪知剩餘的猴魁早被大家“搶”光了,連展示的幹品也沒能倖免?!這倒成了這次活動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沒了就沒了,大家對“太平猴魁”的癡狂倒讓大家喜在心底。

活動安排有到茶園參加猴魁採摘記者采風活動,參加茶藝表演的學生扮演茶姑的角色。在記者的簇擁下大家走向茶園。

學生扮演的採茶姑娘很是唯美。

採茶風景吸引各媒體的鏡頭。學校通過服務不僅推動了地方旅遊經濟的發展,同時自身得到充分展示,提高了職業教育的品位,促進職教事業良性、健康發展。 參加體驗活動的遊客們還走進茶園親手採摘茶葉,並到農戶家中觀看猴魁製作,瞭解猴魁茶歷史,盡情享受著茶鄉旅遊的美妙樂趣,深切感受著茶文化的濃厚魅力。

第一次到茶鄉,我順便走走拍拍,雲中的山川特別秀麗,而飄動的雲賦予了神神秘秘的感覺。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景是流動隱現眼簾,感覺這裡就是有不一般的魅力。

午飯後,我們離開了三門灘。雨中的新村特別清晰。 這屆茶文化節主旨以“茶鄉風情遊”引導組織旅遊產品,弘揚太平猴魁茶文化資源,推動茶文化與旅遊資源的深度結合,進一步打響黃山區名茶之鄉、鄉村旅遊和休閒度假品牌,提升黃山區旅遊對外知名度,加快旅遊國際化步伐,促進文化旅遊事業和諧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原路返回,行程中的青山碧水讓人置身在綠色的世界。2、禮儀:新明三合村農民文化活動中心揭牌 2008年12月28日是個星期日,學校禮儀服務隊一行8人在薑興和副校長和我帶領下驅車、乘船20多公里,來到太平湖畔新明三合村,為三合村農民文化活動中心竣工典禮進行禮儀服務。

外浮碼頭是到三合必經之路,這裡也是“藍水河漂流”景區的終點,服務區新建的四角亭閣古色古香。過服務區右轉就到碼頭。

這是這一年我第二次到茶鄉三合,5月8日那天下雨,這次又遇到的是一個雨天。不知是不是原本就是這裡的天氣特色,還是我們趕巧了的緣故,怎的煙雲特別鍾情於我?

飛雲如瀑,至山頂直瀉而下,將山景弄的虛虛實實,由不得你不產生無限遐想。

聚集在山澗的雲霧在翻滾,如同開水在鍋內沸騰。

雲霧裝點的青山氣象萬千,讓人浮想聯翩。

岸邊裸露的岩石,似乎披上面紗,欲掩蓋它的猙獰。

大自然的造化,神斧天工的岩石斷層,將山體一劈為二,讓人咋舌,不可思議。

這裡的山體主要是由岩石構建,植被將山體裝扮的色彩斑斕。

一路走來一路景,遠見雲纏霧繞的高山茶園,真真切切的體會到這裡為什麼會成為獨一無二的茶鄉了。

這裡也有稱為“小三峽”的景點,讓人真切體驗“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意境。

待到“柳暗花明”時,“三門灘”村呈現眼前。這次目的地是彼岸近處的三合村。渡口新建的亭子既可以候船歇息,又是村口的標誌。

三合村是名茶“太平猴魁”的原產地,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當地也注重農民文化建設。漂亮的路燈、寬敞的水泥大道、一座座新樓房......地處交通十分不便的茶鄉呈現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學校堅持職教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服務於地方經濟,除在城市為企業、事業和地方行政機構服務外,多次深入農村,深入茶鄉。完成各項禮儀服務工作。並多次代表市、區赴省、市參加各種活動,學校的禮儀服務是黃山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村中匯入太平湖溪流的河口停泊有小船,營造出山鄉恬靜的氛圍。

沿著進村的道路大家直奔投資100余萬元新建的三合村農民文化活動中心。

竣工典禮貴賓有黃山市、區領導,由於今天學校有兩處禮儀活動需要學生去參加,我帶的學生不少是首次參加沒有經驗,為保證不出差錯,帶學生走了兩遍場。大家優雅步入剪綵現場,動作規範,有條不紊,整個過程非常圓滿,我才如釋重負。

盛典使原本幽靜的山村熱鬧非凡。

天空綻放的禮花寄託明天的憧憬。

儀式結束後。大家趕回黃山區吃中飯,這塊神奇的“太平猴魁”秘境給人有太多的留戀。

而他的兒子小宰官比他更有本事,吃飯時能用筷子夾著曬場啜稻穀的麻雀,老宰官見此大驚,心想世上又多了一個象他一樣危害他人,他人卻奈何不得的高手,一怒之下,毀了他的一隻手。 但老宰官意想不到,他的後輩卻個個功夫高強,飛簷走壁無所不能,他們做好事也做壞事。後代人都把原因歸咎于劉宰家的門向,門向正對寨山,並於此得出:面向寨山做房子,家中就要出這樣的人。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但從人們把原因歸咎於寨山這一點來看,當地人對寨山的感情是神秘的,既把它當作靈物或神的化身,又對它深深恐懼。身居此地,既受寵若驚,又自卑自哀,覺得自己不配享有此山,寨山就就這樣世世代代主宰著此地人的心靈。

如今,三門灘早已在太平湖的水底下了,而寨山臨佇湖面,景色別致,被稱為太平湖上的桂林山水。三門灘村依山傍水,兩岸青山對望,湖水宛如一條綠色飄帶,行舟點綴其間,靜中有動,美輪美奐。

由於太平湖淹沒原“三門灘”後靠遷移到高處的山坡,新“三門灘”村整體規劃而建,呈現新農村景象。趁開幕式前間隙,我們走進村中,到一個學生家去看看。

由於這裡既是太平湖風景區,又是當年新四軍活動地區,加上著名茶鄉,不時有遊客光顧,應旅遊需求,農家樂接待設備一應俱全。我的朋友到黃山都說菜好吃,究其原因我總結出就是“貨真價實”。地處深山中的“三門灘”更是如此,幹筍、香菇,野菜等都是純天然,地道的山珍。

新村被茶園包圍,一片片茶園漫綠,一陣陣茶葉沁芳,呈現濃濃的茶鄉風情。

看看“黃山區第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茶鄉風情遊主題日活動”開幕的時間到了,匆匆返回。

活動由黃山區人民政府主辦,區委宣傳部、區旅委、文體局、新明鄉人民政府承辦,黃山市猴坑茶業有限公司、黃山毛峰茶業集團有限公司、黃山市醉王茶業有限公司協辦。還有來自全國各地30多名遊客參加“茶鄉風情遊”體驗活動。

儀式規格很高,省、市、區三級領導親自與會。出席啟動儀式的嘉賓有安徽省旅遊局副局長張雪平,市旅委副主任余國輝,區領導李忠、周隆慶、金鳴、李東先。

開幕式上,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火紅的日子》《黃山請茶歌》《黃山茶鄉美》等歌曲和舞蹈,將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大家陣陣掌聲。遊客們在這裡盡情地品嘗著香茗,聆聽著茶鄉人的歡歌,欣賞著茶鄉人情舞,活動現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節目表演中,還穿插了有獎問答互動遊戲環節,遊客參與其中,在輕鬆愉悅中放鬆心情、體驗快樂。我們學校為貴賓和遊客進行“太平猴魁”茶藝表演。

活動受到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來自安徽日報、安徽電視臺、中國旅遊報、江淮晨報、新安晚報、安徽商報、人民網、黃山日報、黃山市電視臺、黃山新聞網、黃山廣播電視報等有省內外20多家,紛至遝來的記者們非常敬業的記錄活動開幕式。

不知道是哪位元記者,將我拍照的圖片傳到網路上,看到我也煞有其事,倒也有專業記者的范兒。

恰至我們演出,天公不作美,由於雨大中斷了表演。但茶藝表演是重頭戲呀?應省市領導和媒體記者一再要求。趁雨停的間隙,繼續了“猴魁茶藝”表演。

意想不到,茶藝表演引發了轟動效應,將活動推向高潮。記者們爭先恐後搶拍鏡頭,表演結束後還對參與演出的學生進行採訪,不少單位和企業邀請校茶藝隊演出。茶藝表演在“第二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遊節茶鄉風情遊主題日活動”中獲得成功。

這是表演中展示的“太平猴魁”幹品。茶型很大,具有扁、平、挺、直的特點,色澤蒼綠,白毫含而不露。

學校地處黃山,應黃山地方經濟發展而應運而生,辦學中一直堅持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自2000年為推薦太平茶葉赴寧夏銀川首次進行茶藝表演以來,校茶藝隊多次參加各類各級展示及賽事。其中2011年在教育部在天津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教育成果展洽會”上“太平猴魁”茶藝獲一等獎,“黃山毛峰”茶藝獲二等獎。茶藝專業教學成了學校品牌。 這是應用傳統的“鳳凰三點頭”手法沖泡“太平猴魁”的瞬間。

沖泡後的“太平猴魁”茶葉逐漸舒展,湯色黃綠,漸漸加深。

沖泡好的“太平猴魁”茶葉時沉時浮,上下翻滾,如刀槍雲集。

向茶客展示猴魁幹品。

為貴賓敬茶。

蓋碗茶杯品茶姿勢很有講究,女士動作優雅,採用蘭花指姿勢;男士則要顯的平穩,顯的瀟灑風度。

始料不及,參加活動的遊客和記者早已盯上了表演用茶,顧不上矜持,我們還在應付記者的採訪,哪知剩餘的猴魁早被大家“搶”光了,連展示的幹品也沒能倖免?!這倒成了這次活動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沒了就沒了,大家對“太平猴魁”的癡狂倒讓大家喜在心底。

活動安排有到茶園參加猴魁採摘記者采風活動,參加茶藝表演的學生扮演茶姑的角色。在記者的簇擁下大家走向茶園。

學生扮演的採茶姑娘很是唯美。

採茶風景吸引各媒體的鏡頭。學校通過服務不僅推動了地方旅遊經濟的發展,同時自身得到充分展示,提高了職業教育的品位,促進職教事業良性、健康發展。 參加體驗活動的遊客們還走進茶園親手採摘茶葉,並到農戶家中觀看猴魁製作,瞭解猴魁茶歷史,盡情享受著茶鄉旅遊的美妙樂趣,深切感受著茶文化的濃厚魅力。

第一次到茶鄉,我順便走走拍拍,雲中的山川特別秀麗,而飄動的雲賦予了神神秘秘的感覺。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景是流動隱現眼簾,感覺這裡就是有不一般的魅力。

午飯後,我們離開了三門灘。雨中的新村特別清晰。 這屆茶文化節主旨以“茶鄉風情遊”引導組織旅遊產品,弘揚太平猴魁茶文化資源,推動茶文化與旅遊資源的深度結合,進一步打響黃山區名茶之鄉、鄉村旅遊和休閒度假品牌,提升黃山區旅遊對外知名度,加快旅遊國際化步伐,促進文化旅遊事業和諧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原路返回,行程中的青山碧水讓人置身在綠色的世界。2、禮儀:新明三合村農民文化活動中心揭牌 2008年12月28日是個星期日,學校禮儀服務隊一行8人在薑興和副校長和我帶領下驅車、乘船20多公里,來到太平湖畔新明三合村,為三合村農民文化活動中心竣工典禮進行禮儀服務。

外浮碼頭是到三合必經之路,這裡也是“藍水河漂流”景區的終點,服務區新建的四角亭閣古色古香。過服務區右轉就到碼頭。

這是這一年我第二次到茶鄉三合,5月8日那天下雨,這次又遇到的是一個雨天。不知是不是原本就是這裡的天氣特色,還是我們趕巧了的緣故,怎的煙雲特別鍾情於我?

飛雲如瀑,至山頂直瀉而下,將山景弄的虛虛實實,由不得你不產生無限遐想。

聚集在山澗的雲霧在翻滾,如同開水在鍋內沸騰。

雲霧裝點的青山氣象萬千,讓人浮想聯翩。

岸邊裸露的岩石,似乎披上面紗,欲掩蓋它的猙獰。

大自然的造化,神斧天工的岩石斷層,將山體一劈為二,讓人咋舌,不可思議。

這裡的山體主要是由岩石構建,植被將山體裝扮的色彩斑斕。

一路走來一路景,遠見雲纏霧繞的高山茶園,真真切切的體會到這裡為什麼會成為獨一無二的茶鄉了。

這裡也有稱為“小三峽”的景點,讓人真切體驗“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意境。

待到“柳暗花明”時,“三門灘”村呈現眼前。這次目的地是彼岸近處的三合村。渡口新建的亭子既可以候船歇息,又是村口的標誌。

三合村是名茶“太平猴魁”的原產地,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當地也注重農民文化建設。漂亮的路燈、寬敞的水泥大道、一座座新樓房......地處交通十分不便的茶鄉呈現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學校堅持職教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服務於地方經濟,除在城市為企業、事業和地方行政機構服務外,多次深入農村,深入茶鄉。完成各項禮儀服務工作。並多次代表市、區赴省、市參加各種活動,學校的禮儀服務是黃山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村中匯入太平湖溪流的河口停泊有小船,營造出山鄉恬靜的氛圍。

沿著進村的道路大家直奔投資100余萬元新建的三合村農民文化活動中心。

竣工典禮貴賓有黃山市、區領導,由於今天學校有兩處禮儀活動需要學生去參加,我帶的學生不少是首次參加沒有經驗,為保證不出差錯,帶學生走了兩遍場。大家優雅步入剪綵現場,動作規範,有條不紊,整個過程非常圓滿,我才如釋重負。

盛典使原本幽靜的山村熱鬧非凡。

天空綻放的禮花寄託明天的憧憬。

儀式結束後。大家趕回黃山區吃中飯,這塊神奇的“太平猴魁”秘境給人有太多的留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