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事 | 2017-2019人文松江建設三年行動計畫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全面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新要求, 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和《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一2040)》戰略部署, 牢牢把握國家加快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歷史機遇, 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加快文化強區建設, 使松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根深葉茂,

經濟社會相得益彰, 為建設“科創、人文、生態”的現代化新松江提供文化自信和精神動力。

總體目標

著力松江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人文修養提升, 著眼松江城市品質精神和文化內涵塑造, 圍繞市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滿足, 在全市率先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出全國知名文化品牌, 基本形成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集聚國際化的影視文化產業, 構築以書香之域、書畫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視之都為特色的文化名城。

“書香之域”———以中華“二陸”讀書台為歷史底蘊, 傳承中華民族求知上進的讀書精神, 傳承松江歷史上文以載道、歌以詠志的文化傳統, 加強大學城與松江文教稟賦的深度融合, 宣導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社會。

“書畫之城”———以“中國書法城”為基礎, 以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和程十發藝術館為研究展示基地, 推陳出新, 普及提高, 涵養市民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推出中華書法“祖帖故里”和書畫之邦傳統藝術傳承品牌。

“文博之府”———以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和歷史文化風貌區為依託, 保護與利用並舉, 改造與復興同步, 打造留存“上海之根”文化記憶的博物館集聚區和非遺技藝傳承區。

“影視之都”———以文化為引領, 以車墩影視城和倉城影視園為基礎, 著眼南部新城高品質規劃, 形成高科技、國際化影視產業集聚中心, 建設松江科技影都。

力爭用三年時間, 把松江初步建設成為市民更具人文素養、城市更具人文魅力、鄉村更具人文氣息、科創更顯人文智慧、旅遊擁有人文天地的文化強區,

使“人文松江”成為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一個新亮點。

▲人文松江建設三年行動計畫

基本原則

主要任務

立足科創、人文、生態價值取向, 彰顯松江山水靈動的自然生態優勢;傳承崇德尚文、和美包容的底蘊優勢;發揮國家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先行先試的引領優勢;拓展以科創為龍頭、影視文化產業走強的集聚優勢;挖掘松江大學城和松江文化人才濟濟的潛在優勢;用好部分大型新建場館落成開放的發力優勢, 培育塑造優勢明顯的城市文化品牌, 擦亮“人文之城”名片, 打牢堅實基礎。

▲大美雲間

深化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形成“一軸四圈五區”文化空間新佈局

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建設。 精心打造一條銜接古今的歷史文脈軸, 即海上尋根廣富林、浦江煙渚春申堂、中華“二陸”讀書台、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程十發藝術館和“兩館一場”等。 輻射“四圈”, 即以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為主體的根文化圈、以方塔園和區博物館為主體的府城文化圈、以中山街道為主體的文商旅融合的商務文化圈、以松江南部新城科技影都為主體的影視文化圈, 以點帶面, 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整體發展和文化內涵提升。 夯實“五區”, 即統籌推進永豐倉城、泗涇下塘、中華“二陸”讀書台、華陽老街、米市渡等五個歷史文化區域建設。

▲三零文化創意產業園

多元拓展文化空間。 深入挖掘松江歷史文化價值,

提煉精選一批凸顯文化特色的經典元素和標誌性符號, 納入城鎮化建設和南部新城規劃, 植入城市雕塑、廣場綠地等公共空間。 以“文化點亮、空間再造”為主線, 在“一廊九區”產業園區、大學城、旅遊度假區、有軌電車和地鐵網站以及商場等空間中融合滲透文化功能。 支援文化設施服務的館外延伸, 打造一批自助閱覽室、藝術工坊、文化展廳、移動劇場等。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動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松江模式”提檔升級, 探索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與東方社區資訊苑的深度融合,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推進“萬千百”文化配送工程, 打造“百姓系列”文化品牌活動, 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完善全民閱讀體系建設,健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運行機制,推動特色書店建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健全志願者服務機制,深化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創新。

▲第八屆上海朗誦藝術節

推進書畫文化建設工程

舉辦第三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大賽和學術研討會、“人文松江”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暨文獻展等,協助編印《上海千年書法文化圖史》古代卷彙編,組織松江書法進京展,啟動書法後備人才培養計畫,擴大松江書法的影響力。著力推進中華“二陸”讀書台建設項目,打造中華書法“祖帖故里”。做大做實程十發藝術館,進一步加大投入,擴大展廳面積,利用科技布展手段,展示程十發先生求學、婚姻、創作、社交等生活場景,加強藏品徵集,提升其文化內涵。完成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建設,推進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書法碑廊建設,夯實“中國書法城”基礎,將松江打造成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精神高地的現代書法名城。

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修繕力度,深入挖掘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加大松江府城、倉城、泗涇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建設力度,將其打造成為保護歷史文脈、留存文化記憶的傳承區;感受傳統民俗文化風貌的體驗區;集民間收藏展示、非遺技藝傳習的集聚區;環境古樸清新的影視文化實景拍攝區;以及有著傳統滋養而又獨具發展潛力的文化創意孵化區。加緊推進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整體建設,在園內建成上海之根文化展示館、夏禹古陶館、木雕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考古遺址博物館、富林瓷窯展示館等26個各類主題展示館、紀念館、陳列館,深化陶瓷文化的研究傳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集聚區,使之成為展示和體驗“上海之根”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區域。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加強對十錦細鑼鼓、泖田山歌等非遺專案的保護傳承與展示傳播。實施余天成堂傳統中藥文化等傳統工藝振興計畫,保護傳承松江方言文化。繼續推進“非遺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等品牌活動,強化和拓展區非遺傳習基地、素園琴館等場所的社會教育功能。對顧繡、絲網版畫等具有市場基礎條件的非遺項目,進行提煉和創意設計,培育非遺文化消費市場。

深化松江歷史文化研究。立足於當下時代,把跨越時空、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通過創造性轉化再造、豐富發展,煥發新的生命力。以浦江之首春申堂和新橋鎮春申村的春申君祠堂為平臺,積極導入特色紀念活動,深化研究佐證。加強對以西晉陸機的《文賦》為引領的松江古詩詞賦楹聯創作的研究闡釋,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彰顯文學價值和審美風範。傳承松江“衣被天下”的紡織文化底蘊,依託東華大學和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園,傳承以元代棉紡織家黃道婆為代表的紡織印染文化,發展松江布的品牌優勢。深化對松江書派、松江畫派的研究傳承。注重文化積累,加強地方史志和相關檔案編修工作;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為松江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得以服務當代提供保障。

實施“九個一”文化工程。一是整理出版一批松江古賢專著和專題人物傳記,如《陳繼儒文集》、《松江工匠精神風采》等;二是創作出版一本 《松江人文風采大型畫冊》;三是啟動出版一套 《董其昌書畫作品集》;四是創演一台反映松江歷史人物的大戲;五是拍攝一本以鄉愁為主題的攝影專輯;六是組編一套《當代松江文學叢書》;七是創作一組人文松江歌曲;八是舉行一場顧繡國際學術研討會;九是亮出一組松江文化名人雕塑。

打造文藝精品力作

善於從松江優秀人文歷史資源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把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推出一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圍繞全區發展大局,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繼續深化大美雲間———接地創作活動,創作一批反映人民心願、心情、心聲的優秀作品。做好重點文藝精品選題規劃,探索與市級文藝院團合作機制,提高創作生產組織化程度。引進社會資本推進“雲間文學藝術獎”評選,扶持名家名作,挖掘新人新作,力爭培育一批在上海或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優秀原創作品。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史志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爭取在市級媒體上開闢人文松江專欄。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程十發藝術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加強禮儀文化普及和宣傳教育,加大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路公共空間遵守禮儀、禮節、禮貌規範的氛圍營造,推動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和禮讓寬容的社會風尚。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社會規範中,與制定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相結合。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和學雷鋒志願服務。

依託華亭講堂、百姓藝術大課堂等品牌活動,加強面向公眾的傳統文化教育培訓。以“家訓詩詞楹聯進千家萬戶”項目為抓手,用家訓文化明理育人,讓中華傳統美德融入家庭教育,融入生產生活,用優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選樹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鄉賢,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扶持城鄉文化骨幹,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讓子孫後代記得住鄉愁。

把松江優秀歷史文化融入學校教育。編寫松江歷史文化幼兒讀物,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創作系列繪本、童謠、兒歌、動畫等。編撰出版《松江簡史讀本》、《松江歷代優秀古詩詞彙編》等鄉土教材,並進入中小學課堂。推動松江大學城各高校開設松江歷史文化選修課。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詩歌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精神,培育具有創新活力和重視品質、環境、信譽以及責任擔當的現代企業文化。

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

塑造影視文化品牌。著眼南部新城高品質規劃,啟動“松江科技影都”總體規劃編制。聚焦影視全產業鏈發展,搭建影視拍攝、金融服務、版權交易、衍生產業開發、高科技影視體驗五大平臺,加大影視產業鏈的科技支撐強度,提升松江影視在製片、發行、放映、後期製作的產業能級。在松江南部新城規劃建設集影院劇場、場景展示、後期製作、影視交易等為一體的完整功能區,推動倉城、三零等已有產業園區轉型升級,使松江成為影視企業集聚、產業鏈完整、具有全國知名度的科技影都。

培育和引進一批集產業、藝術、創新優勢於一體的國內大型影視文化活動及頂級賽事,如上海國際電影節分會場等,鼓勵利用粉絲經濟、明星經濟、電商經濟推動文化娛樂產業發展。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升級打造文化“眾創空間”,吸引各類文化製作機構、專業服務機構及個人入駐,配套天使基金、創業導師、企業資源對接等孵化支援,培育文化新興力量,引領創客文化。

▲松江一軸四圈五區效果圖

深化文化與旅遊融合力度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充分利用松江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設計開發古上海尋根、歷史遺跡探訪等宜賞宜品的文化旅遊路線,引導遊客在文化旅遊中感知松江文化。繼續實施“一鎮一品”、“一村一品”文化工程,培育具有松江特色的美麗鄉村文化品牌,設計開發鄉村花事節事游、文化生態遊等旅遊產品,培育鄉村特色民宿,打造鄉村文化旅遊基地。加大節慶旅遊資源開發,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策劃開發集鄉土風俗文化和傳統節慶文化於一體的假日旅遊產品。統籌推動文化商業旅遊融合發展,培育開發優勢互補的文商旅一體產業鏈。發揮松江報、電視臺和新媒體宣傳推介旅遊的作用;發揮文化名人名篇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帶動優勢;發揮博物館、程十發藝術館等開發旅遊文創產品的作用,如以程十發藝術作品為主題的連環畫、書畫模擬作品等,使文化成為力推全域旅遊的有力支撐。

構築文化人才高地

實施《松江區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加大文化人才引進、培養和集聚力度,大力培養文化領軍人才和文化突出人才,扶持資助優秀文化後備人才,對優秀文化人才在職稱、薪酬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雙創”人才集聚力度,積極探索與優秀社會資源、高校資源合作培養文化創新人才新模式。優化文化人才使用環境,推進系統內外雙向交流任職、掛職鍛煉,健全人才選拔、考核、激勵和流動機制。充分發揮文化館的平臺作用,集聚體制內外的優秀文化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服務管理。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

回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融入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設,在國外和市外兩個維度上,引進來、走出去,加強本土文化對外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文化節展、文化展覽、博覽會、書展、旅遊推介和“歡樂春節”等大型對外文化活動,助推松江文化的國際傳播。積極宣傳推介書法、顧繡、絲網版畫等我區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程十發藝術館、博物館、文化館等與市級、外省市場館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學術研討,擴大對外影響力。利用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國際朗誦藝術節等品牌活動,構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對外文化交流聯動機制,深化區域間、城市間和市民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講好松江故事、傳播松江聲音、闡釋松江特色、展示松江形象。

完善全民閱讀體系建設,健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運行機制,推動特色書店建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健全志願者服務機制,深化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創新。

▲第八屆上海朗誦藝術節

推進書畫文化建設工程

舉辦第三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大賽和學術研討會、“人文松江”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暨文獻展等,協助編印《上海千年書法文化圖史》古代卷彙編,組織松江書法進京展,啟動書法後備人才培養計畫,擴大松江書法的影響力。著力推進中華“二陸”讀書台建設項目,打造中華書法“祖帖故里”。做大做實程十發藝術館,進一步加大投入,擴大展廳面積,利用科技布展手段,展示程十發先生求學、婚姻、創作、社交等生活場景,加強藏品徵集,提升其文化內涵。完成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建設,推進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書法碑廊建設,夯實“中國書法城”基礎,將松江打造成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精神高地的現代書法名城。

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修繕力度,深入挖掘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加大松江府城、倉城、泗涇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建設力度,將其打造成為保護歷史文脈、留存文化記憶的傳承區;感受傳統民俗文化風貌的體驗區;集民間收藏展示、非遺技藝傳習的集聚區;環境古樸清新的影視文化實景拍攝區;以及有著傳統滋養而又獨具發展潛力的文化創意孵化區。加緊推進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整體建設,在園內建成上海之根文化展示館、夏禹古陶館、木雕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考古遺址博物館、富林瓷窯展示館等26個各類主題展示館、紀念館、陳列館,深化陶瓷文化的研究傳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集聚區,使之成為展示和體驗“上海之根”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區域。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加強對十錦細鑼鼓、泖田山歌等非遺專案的保護傳承與展示傳播。實施余天成堂傳統中藥文化等傳統工藝振興計畫,保護傳承松江方言文化。繼續推進“非遺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等品牌活動,強化和拓展區非遺傳習基地、素園琴館等場所的社會教育功能。對顧繡、絲網版畫等具有市場基礎條件的非遺項目,進行提煉和創意設計,培育非遺文化消費市場。

深化松江歷史文化研究。立足於當下時代,把跨越時空、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通過創造性轉化再造、豐富發展,煥發新的生命力。以浦江之首春申堂和新橋鎮春申村的春申君祠堂為平臺,積極導入特色紀念活動,深化研究佐證。加強對以西晉陸機的《文賦》為引領的松江古詩詞賦楹聯創作的研究闡釋,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彰顯文學價值和審美風範。傳承松江“衣被天下”的紡織文化底蘊,依託東華大學和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園,傳承以元代棉紡織家黃道婆為代表的紡織印染文化,發展松江布的品牌優勢。深化對松江書派、松江畫派的研究傳承。注重文化積累,加強地方史志和相關檔案編修工作;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為松江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得以服務當代提供保障。

實施“九個一”文化工程。一是整理出版一批松江古賢專著和專題人物傳記,如《陳繼儒文集》、《松江工匠精神風采》等;二是創作出版一本 《松江人文風采大型畫冊》;三是啟動出版一套 《董其昌書畫作品集》;四是創演一台反映松江歷史人物的大戲;五是拍攝一本以鄉愁為主題的攝影專輯;六是組編一套《當代松江文學叢書》;七是創作一組人文松江歌曲;八是舉行一場顧繡國際學術研討會;九是亮出一組松江文化名人雕塑。

打造文藝精品力作

善於從松江優秀人文歷史資源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把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推出一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圍繞全區發展大局,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繼續深化大美雲間———接地創作活動,創作一批反映人民心願、心情、心聲的優秀作品。做好重點文藝精品選題規劃,探索與市級文藝院團合作機制,提高創作生產組織化程度。引進社會資本推進“雲間文學藝術獎”評選,扶持名家名作,挖掘新人新作,力爭培育一批在上海或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優秀原創作品。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史志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爭取在市級媒體上開闢人文松江專欄。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程十發藝術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加強禮儀文化普及和宣傳教育,加大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路公共空間遵守禮儀、禮節、禮貌規範的氛圍營造,推動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和禮讓寬容的社會風尚。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社會規範中,與制定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相結合。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和學雷鋒志願服務。

依託華亭講堂、百姓藝術大課堂等品牌活動,加強面向公眾的傳統文化教育培訓。以“家訓詩詞楹聯進千家萬戶”項目為抓手,用家訓文化明理育人,讓中華傳統美德融入家庭教育,融入生產生活,用優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選樹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鄉賢,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扶持城鄉文化骨幹,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讓子孫後代記得住鄉愁。

把松江優秀歷史文化融入學校教育。編寫松江歷史文化幼兒讀物,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創作系列繪本、童謠、兒歌、動畫等。編撰出版《松江簡史讀本》、《松江歷代優秀古詩詞彙編》等鄉土教材,並進入中小學課堂。推動松江大學城各高校開設松江歷史文化選修課。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詩歌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精神,培育具有創新活力和重視品質、環境、信譽以及責任擔當的現代企業文化。

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

塑造影視文化品牌。著眼南部新城高品質規劃,啟動“松江科技影都”總體規劃編制。聚焦影視全產業鏈發展,搭建影視拍攝、金融服務、版權交易、衍生產業開發、高科技影視體驗五大平臺,加大影視產業鏈的科技支撐強度,提升松江影視在製片、發行、放映、後期製作的產業能級。在松江南部新城規劃建設集影院劇場、場景展示、後期製作、影視交易等為一體的完整功能區,推動倉城、三零等已有產業園區轉型升級,使松江成為影視企業集聚、產業鏈完整、具有全國知名度的科技影都。

培育和引進一批集產業、藝術、創新優勢於一體的國內大型影視文化活動及頂級賽事,如上海國際電影節分會場等,鼓勵利用粉絲經濟、明星經濟、電商經濟推動文化娛樂產業發展。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升級打造文化“眾創空間”,吸引各類文化製作機構、專業服務機構及個人入駐,配套天使基金、創業導師、企業資源對接等孵化支援,培育文化新興力量,引領創客文化。

▲松江一軸四圈五區效果圖

深化文化與旅遊融合力度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充分利用松江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設計開發古上海尋根、歷史遺跡探訪等宜賞宜品的文化旅遊路線,引導遊客在文化旅遊中感知松江文化。繼續實施“一鎮一品”、“一村一品”文化工程,培育具有松江特色的美麗鄉村文化品牌,設計開發鄉村花事節事游、文化生態遊等旅遊產品,培育鄉村特色民宿,打造鄉村文化旅遊基地。加大節慶旅遊資源開發,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策劃開發集鄉土風俗文化和傳統節慶文化於一體的假日旅遊產品。統籌推動文化商業旅遊融合發展,培育開發優勢互補的文商旅一體產業鏈。發揮松江報、電視臺和新媒體宣傳推介旅遊的作用;發揮文化名人名篇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帶動優勢;發揮博物館、程十發藝術館等開發旅遊文創產品的作用,如以程十發藝術作品為主題的連環畫、書畫模擬作品等,使文化成為力推全域旅遊的有力支撐。

構築文化人才高地

實施《松江區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加大文化人才引進、培養和集聚力度,大力培養文化領軍人才和文化突出人才,扶持資助優秀文化後備人才,對優秀文化人才在職稱、薪酬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雙創”人才集聚力度,積極探索與優秀社會資源、高校資源合作培養文化創新人才新模式。優化文化人才使用環境,推進系統內外雙向交流任職、掛職鍛煉,健全人才選拔、考核、激勵和流動機制。充分發揮文化館的平臺作用,集聚體制內外的優秀文化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服務管理。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

回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融入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設,在國外和市外兩個維度上,引進來、走出去,加強本土文化對外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文化節展、文化展覽、博覽會、書展、旅遊推介和“歡樂春節”等大型對外文化活動,助推松江文化的國際傳播。積極宣傳推介書法、顧繡、絲網版畫等我區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程十發藝術館、博物館、文化館等與市級、外省市場館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學術研討,擴大對外影響力。利用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國際朗誦藝術節等品牌活動,構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對外文化交流聯動機制,深化區域間、城市間和市民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講好松江故事、傳播松江聲音、闡釋松江特色、展示松江形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