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超級老齡化遭遇超級城市化,影響中國的兩大關鍵|社會科學報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作者語

當超級老齡化遭遇超級城市化, 會發生什麼?發生在中國大地的兩大潮流彙集在一起,

毫無疑問將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最重大的趨勢性事件。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原文:《當超級老齡化遇到超級城市化》

作者: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賀軍

中國正邁向“超級城市化”

中國發展的一個最大國情就是人口眾多。 2016年, 中國大陸總人口已達13億8271萬人, 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 死亡人口977萬人。 從年齡構成看, 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億0747萬人, 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5.6%, 60周歲及以上人口2億3086萬人, 占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億5003萬人, 占總人口的10.8%。

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確定的劃分標準,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 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 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 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 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嚴重老齡化。 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 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即稱為老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到14%即稱老齡社會(aged society);達到20%則稱超老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 無論按哪一個標準來看,

中國都已經是嚴重老齡化的社會了, 正在向超老齡社會邁進。 與其他老齡化國家不同的是, 中國人口基數巨大, 因此老齡人口的絕對數量很大。 按超老齡社會的標準, 以14億人口為基數, 中國僅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達到2.8億, 這將兩倍於日本的全國人口, 接近美國的全國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 在邁向超級老齡化的同時, 中國也正在邁向“超級城市化”。 要說明的是, 這裡所指的“超級城市化”是指一個國家規模巨大的城市化進程和城市化結果, 它並不只是簡單指城鎮化率的高低, 還包括城市人口的總規模、國內城市的數量、城市密度, 以及超級城市群的規模和數量。 中國在2016年的城鎮常住人口7億9298萬人, 鄉村常住人口5億8973萬人,

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7.35%。 從城市化所處階段來看, 中國的城市化只到了中期, 經歷了粗放的規模擴張的上半場, 正在進入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城市化下半場。

當超級老齡化遭遇超級城市化, 會發生什麼?發生在中國大地的兩大潮流彙集在一起,

毫無疑問將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最重大的趨勢性事件。 英國《衛報》日前引述研究機構DEMOGRAPHIA的成果稱, 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目前有102個人口超百萬的城市, 今後10年這一數字可能將翻倍。 中國確立了到2020年使60%人口生活在城鎮的目標。 世界銀行估計, 到2030年, 中國將有10億人生活在城鎮, 占中國人口的70%。 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估算, 到2025年, 中國將有221個人口至少百萬的城市, 這些城市的人口規模將超過英國的利物浦。 此外, 中國政府還在計畫打造超級城市——通過京津冀一體化戰略, 把北京與鄰近的天津市和河北省串聯在一起, 建成的京津冀巨型都市, 將有1億多人口, 面積將是韓國的2倍。

221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城市!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之下, 未來中國出現如此多的大城市,而且是老齡化的大城市,這將是一幅什麼圖景?又會產生什麼樣的需求?會出現什麼樣的市場?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和負擔?在十幾年之後,中國將會遇到這些重大的趨勢變成現實,這將會是比南海問題、比戰略石油儲備更為緊迫的問題。

超級老齡化與超級城市化

中國的老齡化和城市化的巨大規模,可能是迄今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類似變化,我們必須對可能的情景進行預判。基於獨立智庫的立場,我們認為,中國的超級老齡化與超級城市化相遇,可能帶來如下影響:

第一,老齡化將是中國各大城市遇到的首要問題。按目前的趨勢,到2025年中國肯定會進入超級老齡化階段。有研究估算,2025年中國的老齡人口規模超過3億,2030年會超過4億。根據聯合國2010年對中國人口的前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按情景分析中的“中方案”,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會達到30%,而且這一高比重將維持長達30年!這些老齡人口將有相當大一部分生活在城市,因此未來的200多個超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普遍都是老齡化的城市。

第二,老齡化城市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將成為中國社會的巨大壓力。超級老齡化社會裡的社保壓力,將會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個人承擔,這意味著,221個百萬人口大城市的負擔將會相當嚴峻。中國的社保系統本身並不完善,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的養老金缺口約在8萬億至10萬億元人民幣,國內各類機構給出的資料大多在萬億元以上。考慮到社會保障能力的缺陷,從現在起到2030年或2050年,社保欠帳可能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日本的老齡化是“先富後老”,而中國則是“未富先老”,因此未來的中國城市將面臨社保缺口的嚴峻挑戰。

第三,多個大城市的出現,意味著中國的城市化建設還會持續,這將在未來成為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大城市建設需要匹配大量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交通建設、水暖電氣以及多種公共服務的需求增加,會帶來更多投資需求。不過,考慮到未來城市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城市建設將需要更多考慮到老齡人口的需要,這對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將有不小的需求。

第四,城市化和老齡化對城市產業將會有重大影響。從目前趨勢看,城市服務業在各個城市的比重都在上升。隨著老齡化背景下的大城市增多,對老齡看護、醫療衛生健康服務、心理健康、社會養老、養老餐飲、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等多種老齡服務業的需求增加,相應的服務業配套設施和保障措施也要隨之而變。未來的城市規劃可能都需要面向老齡化社會進行調整。

第五,更大的挑戰則來自為老齡化服務的人口缺失。有研究表明,中國20-64歲年齡段的勞動力在2015年後開始負增長,此後將沿著發達國家的老路繼續下降,下降速度比日本還快。從人口支援比(勞動年齡人口/老年人口)來看,中國在2010年略高於8,即8個勞動年齡人口對應1個老齡人。據學者易富賢、蘇劍的研究(“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中國發展觀察》2014年第12期),到2020年人口支持比將下降為不到5,2025年大約4.2,2030年則降至3.3左右。這意味著,當中國的百萬人口城市擴張到221個時,中國的勞動人口將面臨很大的支持老齡人口的壓力,一方面他們要辛勤工作,創造財富來支撐社會保障系統;另一方面,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要看護老人。從未來中長期來看,中國將難以完全依靠國內勞動力來支持超級老齡化。屆時中國可能不得不開放移民政策,從東南亞、非洲引進年輕移民來服務于中國的老齡化社會。

第六,未來中國的各大城市需要大量調整或出臺面向老齡化的政策體系。中國雖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正在邁向超級老齡化社會,但中國的政策體系還停留在人口紅利時期的產業化時期,嚴重滯後於形勢發展。未來的城市政府需要面對老齡化來大量調整政策體系。

超級老齡化與超級城市化兩大趨勢正在中國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就能看到兩大潮流匯合,這將給中國的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也會給城市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中國目前仍在擴張的大城市,需要為這種複雜的前景提前做準備。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6期第2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未來中國出現如此多的大城市,而且是老齡化的大城市,這將是一幅什麼圖景?又會產生什麼樣的需求?會出現什麼樣的市場?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和負擔?在十幾年之後,中國將會遇到這些重大的趨勢變成現實,這將會是比南海問題、比戰略石油儲備更為緊迫的問題。

超級老齡化與超級城市化

中國的老齡化和城市化的巨大規模,可能是迄今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類似變化,我們必須對可能的情景進行預判。基於獨立智庫的立場,我們認為,中國的超級老齡化與超級城市化相遇,可能帶來如下影響:

第一,老齡化將是中國各大城市遇到的首要問題。按目前的趨勢,到2025年中國肯定會進入超級老齡化階段。有研究估算,2025年中國的老齡人口規模超過3億,2030年會超過4億。根據聯合國2010年對中國人口的前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按情景分析中的“中方案”,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會達到30%,而且這一高比重將維持長達30年!這些老齡人口將有相當大一部分生活在城市,因此未來的200多個超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普遍都是老齡化的城市。

第二,老齡化城市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將成為中國社會的巨大壓力。超級老齡化社會裡的社保壓力,將會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個人承擔,這意味著,221個百萬人口大城市的負擔將會相當嚴峻。中國的社保系統本身並不完善,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的養老金缺口約在8萬億至10萬億元人民幣,國內各類機構給出的資料大多在萬億元以上。考慮到社會保障能力的缺陷,從現在起到2030年或2050年,社保欠帳可能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日本的老齡化是“先富後老”,而中國則是“未富先老”,因此未來的中國城市將面臨社保缺口的嚴峻挑戰。

第三,多個大城市的出現,意味著中國的城市化建設還會持續,這將在未來成為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大城市建設需要匹配大量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交通建設、水暖電氣以及多種公共服務的需求增加,會帶來更多投資需求。不過,考慮到未來城市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城市建設將需要更多考慮到老齡人口的需要,這對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將有不小的需求。

第四,城市化和老齡化對城市產業將會有重大影響。從目前趨勢看,城市服務業在各個城市的比重都在上升。隨著老齡化背景下的大城市增多,對老齡看護、醫療衛生健康服務、心理健康、社會養老、養老餐飲、日常生活用品、保險業、金融理財等多種老齡服務業的需求增加,相應的服務業配套設施和保障措施也要隨之而變。未來的城市規劃可能都需要面向老齡化社會進行調整。

第五,更大的挑戰則來自為老齡化服務的人口缺失。有研究表明,中國20-64歲年齡段的勞動力在2015年後開始負增長,此後將沿著發達國家的老路繼續下降,下降速度比日本還快。從人口支援比(勞動年齡人口/老年人口)來看,中國在2010年略高於8,即8個勞動年齡人口對應1個老齡人。據學者易富賢、蘇劍的研究(“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中國發展觀察》2014年第12期),到2020年人口支持比將下降為不到5,2025年大約4.2,2030年則降至3.3左右。這意味著,當中國的百萬人口城市擴張到221個時,中國的勞動人口將面臨很大的支持老齡人口的壓力,一方面他們要辛勤工作,創造財富來支撐社會保障系統;另一方面,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還要看護老人。從未來中長期來看,中國將難以完全依靠國內勞動力來支持超級老齡化。屆時中國可能不得不開放移民政策,從東南亞、非洲引進年輕移民來服務于中國的老齡化社會。

第六,未來中國的各大城市需要大量調整或出臺面向老齡化的政策體系。中國雖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正在邁向超級老齡化社會,但中國的政策體系還停留在人口紅利時期的產業化時期,嚴重滯後於形勢發展。未來的城市政府需要面對老齡化來大量調整政策體系。

超級老齡化與超級城市化兩大趨勢正在中國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就能看到兩大潮流匯合,這將給中國的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也會給城市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中國目前仍在擴張的大城市,需要為這種複雜的前景提前做準備。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6期第2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