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媒稱福建土樓面臨消亡:獨特生活方式被稱"家族小王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5月1日報導, 雖然46幢最大和最重要的土樓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但據估計, 福建省還有3000幢土樓未受關注。

報導稱, 許多土樓處於幾乎閒置和破損失修的狀態, 原先住在這裡的居民遷往城市尋找經濟機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土樓描述為“展示一種獨特的集體生活方式的建築傳統和功能的傑出例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 土樓是用於防禦和鼓勵集體生活方式的理想設計。 該組織說, 土樓作為一整個族群的住所發揮著村莊的功能, 被稱作“家族小王國”和“繁華的小城市”。

在福建內龍村的陶淑樓裡長大的林爐生對此深有體會。 他正致力於讓這些經常被忽視的引人入勝的設計煥發新光芒。

34歲的林爐生髮起“好厝邊”計畫——在閩南語裡是好鄰居的意思, 自2015年以來通過這項計畫籌集資金修繕陶淑樓, 讓留下的居民瞭解他們的遺產。

他在談到土樓的設計時說:“土樓讓我認識到這種社區意識。 我小時候, 如果家裡的大人在地裡幹活, 孩子們就去鄰居家吃飯。 經常能看見孩子們互相敲對方家的門, 和朋友一塊兒吃、一塊兒玩耍。 ”他說土樓能促進社交。

他說:“這是現代社會缺失的東西。 ”

土樓是福建特有的建築。 第一幢土樓是由客家人建造的。 客家人是因為社會動盪或者為躲避戰亂從中國北方遷移過來的族群。

土樓的形狀鼓勵緊密的社區, 雖然各家有獨立的居住空間, 但居民會聚集在院子中舉行祭祖或婚嫁等儀式, 以及進行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往等。

雖然按照現代的標準來看土樓的設施很簡單, 但住進土樓對修建土樓的客家人來說是成功的標誌, 因為只有那些能夠出資幫助修建土樓的人才能住進去。

住在這些歷史建築中的許多人靠旅遊業而非種地為生, 而且存在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那就是中國農村的年輕人從家鄉遷往城市。

對林爐生來說, 在土樓中長大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他希望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將確保土樓這種遺產不會在這一代消亡。

福建土樓的保護情況正越來越受到關注

【延伸閱讀】福建土樓景區暴發洪水 小巴被沖走幸無人員傷亡

塔下村的街道完全被洪水覆蓋, 高漲的洪水幾乎要漫過景區內的商鋪。  章聞 攝

原本橋下有一個約3米高的涵洞供車輛通行, 由於洪水通過, 水面幾乎漲至橋底。  章聞 攝

中新網漳州8月31日電 (餘丹)31日下午, 網路流傳一條土樓景區內小巴被洪水沖走的視頻。 經中新網記者核實確認, 視頻確為福建南靖土樓景區塔下村受災情形。 截至記者發稿, 塔下村內的河水還未消退, 目前並無人員傷亡。

視頻顯示, 塔下村的主要街道完全被洪水覆蓋, 高漲的洪水幾乎要漫過景區內的商鋪, 視頻內一輛小巴車被洪水沖走。

據受災群眾稱, 31日晚6時,

塔下村開始下暴雨, 15分鐘後, 河水開始暴漲。 一輛班車行使到塔下村內“雪英橋”附近遇水熄火, 車主肖振藝離開班車後僅4、5分鐘, 班車立即被洪水沖走。 此後, 還有兩輛本地小型汽車停放於路邊, 也被瞬間漲起來的洪水沖走。

記者瞭解到, 目前南靖土樓景區中, 僅塔下村受災嚴重。 據當地水利站資料統計, 從17時至20時, 塔下村降雨量達101毫米。

目前, 南靖縣書洋鎮正組織受災群眾有序轉移, 救援工作持續進行中。 (完)

(2015-08-31 23:23:01)

【延伸閱讀】深山土樓媽祖“下海” 紀念媽祖誕辰1055周年

梅林村地處南靖縣偏遠山區, “媽祖過海”儀式顯得尤為與眾不同。  曾雍維 攝

裝扮成“蝦兵蟹將”和“水怪”的村民, 不斷地朝著轎子潑水。  曾雍維 攝

數百名攝影愛好者前往梅林媽祖文化節拍攝“媽祖下海”。

 曾雍維 攝

在媽祖誕辰105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 福建漳州南靖縣梅林土樓媽祖文化節10揭幕, 吸引了數千信眾參加祭祀活動, 數百名攝影愛好者記錄下土樓媽祖“下海”的精彩過程。

“年年都得來, 我已經7次到訪這裡了。 ”自2009年第一次參加梅林土樓媽祖文化節以來, 莆田媽祖信眾黃國山對山區媽祖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日, 不少梅林籍臺胞僑胞也專程回到家鄉參加祭祀活動。

上午9點, 村民們由推舉出來的“會首”率領, 將媽祖請出當地的天后宮, 10餘人輪流用“尪轎”抬著媽祖神像巡遊梅林鎮梅林村。 巡遊隊伍中, 由鼓樂隊、旌旗隊開路, 後面緊隨舞獅隊、龍藝隊、大鼓涼傘隊等隊伍。 許多村民擺上供品, 虔誠等待著巡遊經過的媽祖神像。

中午12點,“媽祖過海”儀式正式開始。只見青壯漢子們抬著“尪轎”,朝著村頭河裡奔去,而河中央早有20多位裝扮成“蝦兵蟹將”和“水怪”的村民,不斷地朝著轎子潑水,試圖阻攔隊伍行進。抬轎的青年們於是左沖右突,沖過重重“障礙”,直奔天后宮而去。如此迴圈“過海”三次,媽祖神像才最終送往天后宮。

“媽祖過海”又稱“走水”,旨在褒揚媽祖繞過萬重黑石礁,並排除艱難險阻的功績。由於梅林村地處南靖縣偏遠山區,“媽祖過海”儀式顯得與眾不同。

據梅林村相關人士介紹,當地籍臺胞僑胞數量較多,相傳古時許多當地人結伴渡海到臺灣及東南亞一帶謀生,留守家園的親人就把沿海漁民崇敬的媽祖“請”回當地,並建起天后宮供奉,以保佑海外親人平安順利,並寄託思念之情。

由此,每到媽祖誕辰紀念日前後,當地就會舉行相關祭拜慶祝活動,這種民俗活動已經延續了300多年。而土樓媽祖節也經常得到梅林籍臺胞僑胞的鼎力支持,他們還先後捐款修繕梅林天后宮、贊助相關民俗活動等。

如今,這一融匯了山海民俗的土樓媽祖文化活動,不僅成為南靖土樓吸引遊客的新亮點,也成為維繫臺胞僑胞回鄉尋根謁祖的親情紐帶。(完)

(2015-05-10 19:57:02)

虔誠等待著巡遊經過的媽祖神像。

中午12點,“媽祖過海”儀式正式開始。只見青壯漢子們抬著“尪轎”,朝著村頭河裡奔去,而河中央早有20多位裝扮成“蝦兵蟹將”和“水怪”的村民,不斷地朝著轎子潑水,試圖阻攔隊伍行進。抬轎的青年們於是左沖右突,沖過重重“障礙”,直奔天后宮而去。如此迴圈“過海”三次,媽祖神像才最終送往天后宮。

“媽祖過海”又稱“走水”,旨在褒揚媽祖繞過萬重黑石礁,並排除艱難險阻的功績。由於梅林村地處南靖縣偏遠山區,“媽祖過海”儀式顯得與眾不同。

據梅林村相關人士介紹,當地籍臺胞僑胞數量較多,相傳古時許多當地人結伴渡海到臺灣及東南亞一帶謀生,留守家園的親人就把沿海漁民崇敬的媽祖“請”回當地,並建起天后宮供奉,以保佑海外親人平安順利,並寄託思念之情。

由此,每到媽祖誕辰紀念日前後,當地就會舉行相關祭拜慶祝活動,這種民俗活動已經延續了300多年。而土樓媽祖節也經常得到梅林籍臺胞僑胞的鼎力支持,他們還先後捐款修繕梅林天后宮、贊助相關民俗活動等。

如今,這一融匯了山海民俗的土樓媽祖文化活動,不僅成為南靖土樓吸引遊客的新亮點,也成為維繫臺胞僑胞回鄉尋根謁祖的親情紐帶。(完)

(2015-05-10 19:57:0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