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豐城市榮塘鎮彭家村一位八旬老人的嗩呐之路

豐城市榮塘鎮彭家村,85歲的曾本根戴著老花眼鏡,坐在木制長桌前,細心地打磨著他的嗩呐。 作為一門傳統藝術,會做會吹嗩呐的人如今已經寥寥可數。 30年來,曾本根與嗩呐為伴,用嗩呐傳遞著對生活的感悟,用嗩呐吹響著他的執著人生。

走進曾本根的工作室,剪刀、銼刀、膠水、木頭……大大小小的工具應有盡有,還有幾隻未完工的嗩呐擺放在工作臺上,傳統技藝的古韻氣息撲面而來。 一時興起,曾本根拿起剛做好的嗩呐,端坐在板凳上,手指靈動地在音孔上來回換動,腮幫子時而鼓起時而凹下,一首《慶豐收》就吹奏出來了,全曲一氣呵成,氣息飽滿。

“幹農活累了,拿起嗩呐一吹,人就精神起來了。 ”老人笑道。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他做的嗩呐,曾本根把自己製作的嗩呐放在店鋪出售,十幾年來,他走過高安、上高、宜豐、萬載、吉水、修水、進賢等多個縣市,漸漸地,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周邊縣市的人都知道豐城有個做嗩呐的叫曾本根。 “現在年紀大了,走不動了。 不過我還是會做嗩呐,做到自己做不動為止”。 如今,許多人會慕名而來購買嗩呐。

“現在會這個的人越來越少了!”曾本根感歎道。 無論是嗩呐的吹奏還是製作,從學習到熟練再到推廣、傳授,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何況還面臨缺乏商業性的現實困境。 一支嗩呐需耗上一天才能完成,製作技法來自老一輩人的口傳心授,60歲上下的嗩呐匠已所剩無幾。

曾本根說,希望年輕人把這個工藝傳承下去,他會毫無保留地傳授。

近年來,豐城市文化局積極開展包括嗩呐在內的傳統藝術展示活動,鼓勵人們學習吹奏嗩呐。 “現在,政府和有關部門都很重視傳統技藝,我相信,這項技藝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曾本根輕撫嗩呐,眼神閃爍著憧憬的光亮。 (熊 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