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唱響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尋找身邊值得點贊的南寧人

勞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心有靈巧畫筆,繪就波瀾壯闊的夢想宏圖;手握精密刻刀,雕出氣吞萬里的錦繡河山。 時至今日,勞動模範仍不僅是一種榮譽,也代表著一面面旗幟,是一個時代的領跑者,他們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淡泊名利、甘於奉獻,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中國夢,勞動美。 在這個屬於勞動者的節日裡,我們為勞動者點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在於實踐。 如何將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眾多普通的南寧人給出了豐富的答案。

歡迎讀者向我們推薦您身邊值得點贊的南寧人。

梁樹華在越南考察(受訪者供圖)

打破國際壟斷的科技工作者

【點贊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寧市邦爾克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梁樹華

【人物語句】身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時刻要心系農民、農村和農業,更要為農民創收、增收貢獻一己之力。

說到梁樹華,人們總喜歡拿這句話來調侃:“愛喝啤酒的人不一定認識他,可造啤酒的人沒人不認識他。 ”確實,作為專家型企業領導人,梁樹華有著大男人的氣魄和胸懷,他愛崗敬業,以身作則,曾獲得南寧市企業優秀管理工作者、南寧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此外,還被科技部推薦為中國科技專案管理優秀專家代表。

業內人士談及梁樹華時紛紛豎起大拇指,這要從他打破了啤酒工業酶製劑α-乙醯乳酸脫羧酶國際壟斷說起。

壟斷,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通過對某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進行控制,以此來獲取高額利潤。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啤酒工業使用的α-乙醯乳酸脫羧酶都是從丹麥一家公司進口,因為全球獨家壟斷,每公斤酶液價格高達2400元,甚至脫銷。

α-乙醯乳酸脫羧酶的重要性在於能夠消除啤酒中的“馬尿味”,縮短啤酒的發酵時間。 在市場的迫切需求下,梁樹華專心搞起科研。 枯燥的實驗、某一步驟出差錯又需要從頭再來,就這麼在成功和失敗中不停地被拉扯著,最終,憑藉頑強的毅力和一絲不苟的研發,梁樹華啃下了啤酒工業酶製劑這塊硬骨頭。 該技術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當人們還停留在對梁樹華打破國際壟斷的贊許中時,梁樹華前進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他把目光轉向了大型食用菌。 菌類的生長有嚴格的溫度要求,南寧本土的大型菌類並不適合在炎熱的氣溫中生長,因此菌類的上市是在秋冬季節較多。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梁樹華左思右想,決定引進越南熱帶大型真菌基因,開發能適合廣西種植的菌種。 有了設想之後,梁樹華說幹就幹,將適合廣西夏季高溫的食用菌新品種在全區多個縣(區)種植,年新增產量5400萬公斤,產值超10億元的大型食用菌幫助6000多戶農戶脫貧。

“身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時刻要心系農民、農村和農業,更要為農民創收、增收貢獻一己之力。 ”擁有6件發明專利、榮獲多項榮譽的梁樹華很謙虛:“研發工作需要團隊協作,我只是領導我的團隊做好本職工作,我所獲得的每一項榮譽,與其說是屬於我個人,不如說是屬於我們公司這個團體。 目前中國正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我們以產品的開發與全球的市場需求為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立足崗位,兢兢業業地做好分內的事。

王建飛(站立者)對學員進行育嬰培訓(楊燕珊/攝)

家政界的“80後”

【點贊人物】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西壯家女家政職業培訓學校老師 王建飛

【人物語句】家政行業也是很有意義的,知識是從辛勤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辛勤勞動的結果。

清理羽絨服、打掃家庭衛生死角、照顧哭鬧的嬰兒……這些家務活有的人覺得煩瑣,而廣西壯家女家政職業培訓學校老師王建飛卻說:“我覺得這個職業很有意義。”如今已經成為高級育嬰師的王建飛,不後悔自己從事家政業。

從幼稚園教師到高級育嬰師,從不適應到如今的得心應手,一路走來,心酸卻很快樂。“80後”王建飛表示,剛開始家裡人並不是很理解,

家政服務員很受氣,當老師待遇會比較好。喜歡,就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是王建飛的執著。“服務業受氣是在所難免的。有一次,我應聘到一位雇主家幫忙照顧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當天下著大雨,到雇主家時,發現有兩位老人在照顧孩子。”王建飛回憶,因為老人思想觀念比較傳統,固執地認為花那麼多錢請月嫂划不來,“不需要”三個字讓冒雨前來工作的王建飛很為難,灰心喪氣的她一時間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處理這樣棘手的問題,無奈之下,她只好向公司彙報,在同事的安慰下,王建飛心裡的負擔減輕了。“做我們這一行,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而且要很細心,雇主花了錢,都想要一個好的服務。”王建飛說起話來慢條斯理。

每一個職業都有心酸和快樂,吃苦過後,收穫的感動讓人回想起來也很開心。王建飛說,與嬰兒相處總是很開心的,“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他們的世界永遠是那麼的單純,看著嬰兒蹣跚學步,然後呀呀習語,我很是欣慰,內心充滿了幸福感。”動情時,她會拿出手機拍照,把一個個家庭歡樂、溫馨的畫面記錄下來。

“知識是從辛勤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辛勤勞動的結果。”王建飛在不斷提升自我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由於專業技能過硬,王建飛榮獲廣西家庭服務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成為十大家庭服務明星,她還獲得廣西五一勞動模範獎章,這讓她很是自豪:“作為勞動模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同時,在對學員的培訓中會更注重技能的講解,讓學員能夠真正學到一技之長,成為家政服務業的達人。”

楊澤雲(右二)在查看貧困戶的資料(潘永軍 攝)

廣西第一位連任5年的第一書記

【點贊人物】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寧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主任科員 楊澤雲

【人物語句】還有幾座橋沒修好,現在進村的路還是泥水路,我不能走。

5年前,剛到六謝村,楊澤雲就流淚了。這裡路不通、資訊閉塞、基礎落後、孩子上學困難、村民生活貧困。楊澤雲說:“沒想到還有這樣落後的山村,村民都瘦巴巴的,村裡多數是上了年紀的人。扶貧工作很煩瑣也很辛苦,需要村民的理解和配合,他們質疑我的眼神讓我擔心自己不能做好扶貧工作。”

六謝村的落後,用村裡的路來描述最真實:從鎮龍鄉進入六謝村有將近10公里的山路,一下雨六謝村就成了孤村,外面的人進不來,村裡的人出不去,路面的爛泥阻擋了行進的車輛,車輛一打滑很容易就掉入山崖。“以前下雨天要進入六謝村只能繞道貴港。有一次我和村裡的幹部去訪問幾戶貧困家庭,沒想到半路下起了雨,在進入六謝村的山路中車輛打滑,車輪和山崖就差幾釐米的距離,差點就沒命了。”

要致富,先修路。楊澤雲為村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順利。當時村民們對這位第一書記的成見很深:城裡派來的領導,而且是個女的,肯定吃不了苦,做做樣子任職到期肯定會走人。為了消除村民心中的疑慮,楊澤雲給出一句承諾:“路不通,我就不走!”她廣泛徵求黨員、村屯幹部及群眾代表的意見,把一些熱心為民、能幹肯幹、群眾基礎好的黨員幹部引入村“兩委”領導班子,楊澤雲和所有黨員幹部上下齊心,經過一年時間的建設,一條近10公里的水泥硬化路從鎮龍鄉通進了六謝村,進村的路由原先需要開車3個多鐘頭變成了45分鐘。

路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村裡的“土貨”也進了城。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富起來,楊澤雲帶領村民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戶共同致富。為了增強貧困戶的信心,楊澤雲還幫他們墊付買雞、鴨、鵝苗的錢。她還先後引進大批牛大力、九節豐、杉木等適合山地種植的品種,改變村裡的傳統種植方式,增加農民收入。

2014年,任職結束的楊澤雲面對群眾的挽留和不舍,她毅然決然留了下來:“還有幾座橋沒修好,現在進村的路還是泥水路,我不能走。”2016年,楊澤雲結束了第一書記的又一屆任期,她再向組織提出繼續任職的要求。

“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是對我在六謝村工作的肯定,是村民對我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好成績。正是因為捨不得淳樸的鄉民,所以我才繼續任職。我能做的,是想農民所想,看到他們過上好日子我心裡才踏實。”楊澤雲說。

周毅波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以工作“度假”

【點贊人物】南寧市勞模、南寧經開區安監局執法大隊中隊長 張顯華

【人物語句】安全問題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總要有人站好這班崗。

“五一”小長假最後一天,正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南寧市勞模、南寧經開區安監局執法大隊中隊長張顯華在參加全市升國旗活動後,步履匆匆離開,他的目的地並不是家裡,而是單位——整合一些材料後,他就要趕往一個群眾舉報的燃氣非法充裝點。

安全事件無小事。張顯華是經開區安監局執法大隊中隊長,一直戰鬥在安監基層一線,先後從事過危化品監管、事故調查、安全監察、職業衛生監管、煙花爆竹監管等多項安全專業工作。

4月29日22時,放假在家的張顯華正在看電視,手機突然響了,單位通知他轄區有安全事故發生,需要立即趕往現場。張顯華二話沒說,立即換上了安監執法制服,出發了。

來到現場,調查取證、排查隱患、制定防範措施,並通過電話聯繫相關人員,向上級彙報情況的進展,手機電量幾小時就耗完了,乾脆邊充電邊打電話。等事情處理完回到家,已經是次日淩晨2點。今年的“五一”小長假,他基本維持這樣的工作強度。

張顯華說,安全生產監察監管的重點在基層,他一有空就深入一線、深入企業,既認真地排查隱患,又為企業提供指導和服務,深得基層和企業主的好評。多年來,張顯華養成這樣的習慣,在沒有特殊安全事故的情況下,都要定期到企業服務,排查安全隱患。

在同事們眼裡,曾被評為南寧市勞動模範的張顯華,幾乎把全部時間放在工作上了。往年的“五一”,人們享受假期的時候,他也是忙著轄區安全生產的巡查工作,忙著值班……

5月1日19時48分,截至記者發稿聯繫張顯華,他還在執法現場忙著做交接工作,還沒吃上晚飯的他告訴記者:“安全問題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總要有人站好這班崗。”

創新讓夢想成為現實

【點贊人物】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西電網公司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主任 周毅波

【人物語句】創新並不一定是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改變,創新更著重於去探索新的方法提高效率。

作為廣西電網公司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主任,周毅波的腦海裡存放著上千種類型的電能計量設備技術參數;她有著計量專家、勞模、科技領軍人物等諸多光環。作為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生,對工作熱愛和專注,讓周毅波在供電領域一干就是22年。

2012年,因為工作調動,周毅波離開了廣西電網電科院,來到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還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勞模工作室。為用戶提供更加即時、準確的電量,正是周毅波團隊開展“計量自動化系統時間同步關鍵技術及電能量資料應用研究”的初衷。計量自動化系統遠端自動抄讀客戶電錶的月度凍結電量,取代了傳統的人工上門抄表管理模式,擺脫了表計抄讀時日固定、抄讀方式單一等低效率工作,為抄表工作提供更加科學的手段,實現了遠端表計抄讀數據自動進入抄表結算流程的功能,資料可溯源至使用者表計顯示。此舉當年節約了供電人工抄表工時1.6萬小時。

在一次會議中,周毅波瞭解到國家正在組織智慧電網一期課題研究的“命題作文”,於是主動向南方電網公司申請:我們在智慧計量上做了不少技術研究儲備。經過層層篩選,南方電網公司最後確定由周毅波團隊代表南方電網向科技部申請國家863計畫“靈活互動的智慧用電關鍵技術研究”課題。

周毅波帶領團隊學習高級量測等先進技術,在工作室搭建各種智慧計量、智慧用電小系統,反復調試、探討、一一驗證新技術的實用性和可行性,逐漸樹立了同事們的信心。

周毅波團隊的項目研究方案和答辯征服了10余位智慧電網專家,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案申請評審會,成功拿下了這個國家863計畫項目。這是廣西電網公司首次承擔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

“創新並不一定是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改變,創新更著重於去探索新的方法提高效率,在工作中堅持有這樣的想法,慢慢積累,看似枯燥的、重複的計量工作就會不斷進步,小專業也可以放出光彩。”一路走來,周毅波創新夢的光芒透過汗水照進現實,讓理想不再只是夢想,而是變得更有溫度、更加真實。

【人物語句】家政行業也是很有意義的,知識是從辛勤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辛勤勞動的結果。

清理羽絨服、打掃家庭衛生死角、照顧哭鬧的嬰兒……這些家務活有的人覺得煩瑣,而廣西壯家女家政職業培訓學校老師王建飛卻說:“我覺得這個職業很有意義。”如今已經成為高級育嬰師的王建飛,不後悔自己從事家政業。

從幼稚園教師到高級育嬰師,從不適應到如今的得心應手,一路走來,心酸卻很快樂。“80後”王建飛表示,剛開始家裡人並不是很理解,

家政服務員很受氣,當老師待遇會比較好。喜歡,就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是王建飛的執著。“服務業受氣是在所難免的。有一次,我應聘到一位雇主家幫忙照顧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當天下著大雨,到雇主家時,發現有兩位老人在照顧孩子。”王建飛回憶,因為老人思想觀念比較傳統,固執地認為花那麼多錢請月嫂划不來,“不需要”三個字讓冒雨前來工作的王建飛很為難,灰心喪氣的她一時間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處理這樣棘手的問題,無奈之下,她只好向公司彙報,在同事的安慰下,王建飛心裡的負擔減輕了。“做我們這一行,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而且要很細心,雇主花了錢,都想要一個好的服務。”王建飛說起話來慢條斯理。

每一個職業都有心酸和快樂,吃苦過後,收穫的感動讓人回想起來也很開心。王建飛說,與嬰兒相處總是很開心的,“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他們的世界永遠是那麼的單純,看著嬰兒蹣跚學步,然後呀呀習語,我很是欣慰,內心充滿了幸福感。”動情時,她會拿出手機拍照,把一個個家庭歡樂、溫馨的畫面記錄下來。

“知識是從辛勤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辛勤勞動的結果。”王建飛在不斷提升自我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由於專業技能過硬,王建飛榮獲廣西家庭服務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成為十大家庭服務明星,她還獲得廣西五一勞動模範獎章,這讓她很是自豪:“作為勞動模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同時,在對學員的培訓中會更注重技能的講解,讓學員能夠真正學到一技之長,成為家政服務業的達人。”

楊澤雲(右二)在查看貧困戶的資料(潘永軍 攝)

廣西第一位連任5年的第一書記

【點贊人物】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寧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主任科員 楊澤雲

【人物語句】還有幾座橋沒修好,現在進村的路還是泥水路,我不能走。

5年前,剛到六謝村,楊澤雲就流淚了。這裡路不通、資訊閉塞、基礎落後、孩子上學困難、村民生活貧困。楊澤雲說:“沒想到還有這樣落後的山村,村民都瘦巴巴的,村裡多數是上了年紀的人。扶貧工作很煩瑣也很辛苦,需要村民的理解和配合,他們質疑我的眼神讓我擔心自己不能做好扶貧工作。”

六謝村的落後,用村裡的路來描述最真實:從鎮龍鄉進入六謝村有將近10公里的山路,一下雨六謝村就成了孤村,外面的人進不來,村裡的人出不去,路面的爛泥阻擋了行進的車輛,車輛一打滑很容易就掉入山崖。“以前下雨天要進入六謝村只能繞道貴港。有一次我和村裡的幹部去訪問幾戶貧困家庭,沒想到半路下起了雨,在進入六謝村的山路中車輛打滑,車輪和山崖就差幾釐米的距離,差點就沒命了。”

要致富,先修路。楊澤雲為村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順利。當時村民們對這位第一書記的成見很深:城裡派來的領導,而且是個女的,肯定吃不了苦,做做樣子任職到期肯定會走人。為了消除村民心中的疑慮,楊澤雲給出一句承諾:“路不通,我就不走!”她廣泛徵求黨員、村屯幹部及群眾代表的意見,把一些熱心為民、能幹肯幹、群眾基礎好的黨員幹部引入村“兩委”領導班子,楊澤雲和所有黨員幹部上下齊心,經過一年時間的建設,一條近10公里的水泥硬化路從鎮龍鄉通進了六謝村,進村的路由原先需要開車3個多鐘頭變成了45分鐘。

路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村裡的“土貨”也進了城。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富起來,楊澤雲帶領村民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戶共同致富。為了增強貧困戶的信心,楊澤雲還幫他們墊付買雞、鴨、鵝苗的錢。她還先後引進大批牛大力、九節豐、杉木等適合山地種植的品種,改變村裡的傳統種植方式,增加農民收入。

2014年,任職結束的楊澤雲面對群眾的挽留和不舍,她毅然決然留了下來:“還有幾座橋沒修好,現在進村的路還是泥水路,我不能走。”2016年,楊澤雲結束了第一書記的又一屆任期,她再向組織提出繼續任職的要求。

“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是對我在六謝村工作的肯定,是村民對我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好成績。正是因為捨不得淳樸的鄉民,所以我才繼續任職。我能做的,是想農民所想,看到他們過上好日子我心裡才踏實。”楊澤雲說。

周毅波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以工作“度假”

【點贊人物】南寧市勞模、南寧經開區安監局執法大隊中隊長 張顯華

【人物語句】安全問題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總要有人站好這班崗。

“五一”小長假最後一天,正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南寧市勞模、南寧經開區安監局執法大隊中隊長張顯華在參加全市升國旗活動後,步履匆匆離開,他的目的地並不是家裡,而是單位——整合一些材料後,他就要趕往一個群眾舉報的燃氣非法充裝點。

安全事件無小事。張顯華是經開區安監局執法大隊中隊長,一直戰鬥在安監基層一線,先後從事過危化品監管、事故調查、安全監察、職業衛生監管、煙花爆竹監管等多項安全專業工作。

4月29日22時,放假在家的張顯華正在看電視,手機突然響了,單位通知他轄區有安全事故發生,需要立即趕往現場。張顯華二話沒說,立即換上了安監執法制服,出發了。

來到現場,調查取證、排查隱患、制定防範措施,並通過電話聯繫相關人員,向上級彙報情況的進展,手機電量幾小時就耗完了,乾脆邊充電邊打電話。等事情處理完回到家,已經是次日淩晨2點。今年的“五一”小長假,他基本維持這樣的工作強度。

張顯華說,安全生產監察監管的重點在基層,他一有空就深入一線、深入企業,既認真地排查隱患,又為企業提供指導和服務,深得基層和企業主的好評。多年來,張顯華養成這樣的習慣,在沒有特殊安全事故的情況下,都要定期到企業服務,排查安全隱患。

在同事們眼裡,曾被評為南寧市勞動模範的張顯華,幾乎把全部時間放在工作上了。往年的“五一”,人們享受假期的時候,他也是忙著轄區安全生產的巡查工作,忙著值班……

5月1日19時48分,截至記者發稿聯繫張顯華,他還在執法現場忙著做交接工作,還沒吃上晚飯的他告訴記者:“安全問題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總要有人站好這班崗。”

創新讓夢想成為現實

【點贊人物】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西電網公司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主任 周毅波

【人物語句】創新並不一定是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改變,創新更著重於去探索新的方法提高效率。

作為廣西電網公司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主任,周毅波的腦海裡存放著上千種類型的電能計量設備技術參數;她有著計量專家、勞模、科技領軍人物等諸多光環。作為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生,對工作熱愛和專注,讓周毅波在供電領域一干就是22年。

2012年,因為工作調動,周毅波離開了廣西電網電科院,來到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還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勞模工作室。為用戶提供更加即時、準確的電量,正是周毅波團隊開展“計量自動化系統時間同步關鍵技術及電能量資料應用研究”的初衷。計量自動化系統遠端自動抄讀客戶電錶的月度凍結電量,取代了傳統的人工上門抄表管理模式,擺脫了表計抄讀時日固定、抄讀方式單一等低效率工作,為抄表工作提供更加科學的手段,實現了遠端表計抄讀數據自動進入抄表結算流程的功能,資料可溯源至使用者表計顯示。此舉當年節約了供電人工抄表工時1.6萬小時。

在一次會議中,周毅波瞭解到國家正在組織智慧電網一期課題研究的“命題作文”,於是主動向南方電網公司申請:我們在智慧計量上做了不少技術研究儲備。經過層層篩選,南方電網公司最後確定由周毅波團隊代表南方電網向科技部申請國家863計畫“靈活互動的智慧用電關鍵技術研究”課題。

周毅波帶領團隊學習高級量測等先進技術,在工作室搭建各種智慧計量、智慧用電小系統,反復調試、探討、一一驗證新技術的實用性和可行性,逐漸樹立了同事們的信心。

周毅波團隊的項目研究方案和答辯征服了10余位智慧電網專家,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案申請評審會,成功拿下了這個國家863計畫項目。這是廣西電網公司首次承擔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

“創新並不一定是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改變,創新更著重於去探索新的方法提高效率,在工作中堅持有這樣的想法,慢慢積累,看似枯燥的、重複的計量工作就會不斷進步,小專業也可以放出光彩。”一路走來,周毅波創新夢的光芒透過汗水照進現實,讓理想不再只是夢想,而是變得更有溫度、更加真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