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國家海上救助力量11:我國海上救助體系與其它海上救助力量

我國的國家海上救助力量

作者:鶴飛天際

我國的海上救助體系與其它海上救助力量

再來說說我國的海上救助體系, 1989年,為與國際海上搜救工作接軌,根據 《國際海上搜尋救助公約》的要求,國務院, 中央軍委聯合發文,在交通部建立中國海上搜救中心, 負責全國海上搜救工作的統一組織和協調. ,並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配合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做好海上搜救工作。 2005年, 為加強我國應對海上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的能力, 增進國務院各相關部委和軍隊在海上搜救工作上的協調配合, 國務院批准建立了由交通部牽頭的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指導全國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應急反應工作。 明確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作為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辦事機構, 日常內部工作由海事局承擔, 負責組織、協調、指揮重大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行動, 指導地方搜救工作。

目前,沿海的11個省區市和長江幹線,都成立了海(水)上搜救中心,初步建立了政府統一領導,搜救機構歸口協調指揮的國家,省,市三級海上搜救組織體系。 形成了海事, 海警等政府部門執法力量,專業救助力量,軍隊與企事業單位力量,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專群結合,軍地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海上搜救體系。

我國海事局分為交通部直屬和地方海事兩套系統。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對外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成立於1998年, 是在原港務監督局(交通安全監督局)和原船舶檢驗局的基礎上合併組建而成的, 直屬交通運輸部管理, 負責行使國家水上安全監督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設施檢驗、航海保障管理和行政執法,

並履行交通部安全生產等管理職能。 地方海事局由地方交通廳管理, 負責通航量較小的省內通航水域水上安全監督, 救助打撈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設施檢驗、航海保障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能。

交通部直屬海事船舶的命名由2個漢字加上阿位元伯數位組成, 第1個漢字為“海”字, 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第2個漢字為“巡”、“標”、“測”、“特”字, 代表船舶功能:“巡”代表巡邏船;“標”代表航標船;“測”代表測量船;“特”代表其它輔助船舶, 目前第二個字已經逐步統一為巡。 千噸級及以上的大型船舶的命名由2個漢字加上2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第1位阿拉伯數字為船舶所在海區編號(北方海區編號為“1”,

東海海區編號為“2”, 南海海區編號為“3”), 第2位阿拉伯數字為船舶序號。 中型船舶(指45米60米級的船舶)的命名由2個漢字加上3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第1、2位元阿拉伯數字為船舶隸屬單位編號, 第3位元阿拉伯數字為船舶序號。 小型船舶(指45米級以下船舶)命名由2個漢字加上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 第1、2位元阿拉伯數字為船舶隸屬單位編號, 第3、4位阿拉伯數字為船舶序號。 地方海事機構所屬海事巡邏船舶的命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標準簡稱加兩漢字(海巡)再加上阿拉伯數字組成。

海標182船, 該輪曾參與王偉烈士的海上搜救行動

海事巡邏船主要在我國管轄的海域範圍內執行海事巡航、安全監管、海上人命搜尋救助、海事取證調查、海上船舶溢油監測和應急處置等任務。 中小型船舶可以完成沿海航區和內河水域的海上救助, 大型船舶的救助範圍可擴大至遠海。 目前海事系統的大型海事巡邏船有海巡01, 海巡11, 海巡21, 海巡22, 海巡31。

海巡01輪是我國目前排水量最大的海事巡邏船, 屬於上海海事局,該船由701所設計,武昌造船廠建造,2012年7月28日下水,2013年4月16日入列,總長128.6米、型寬16米、型深7.9米、排水量5418噸,續航力10000海裡,航速20節,自持力45天。該船設置有收放式減搖鰭和被動可控式減搖水艙,具有較好的耐波性。船上配備了綜合指揮系統,可以進行全船資訊收集、處理和交換,負責日常巡航、監管、事故現場資訊採集、取證、視頻監視以及外部通信資料的處理、顯示,提供海事應急輔助決策資訊。同時,船舶擁有基於VSAT、海事衛通、超短波圖像傳輸、VHF、對空超短波電臺、移動船站等設備的通信與資訊傳輸平臺,以及基於電子海圖、AIS的船舶交通服務中心。船上配備了高壓水炮,可以完成對外消防滅火作業,還配備了光電取證系統,全天候24小時對本船周邊一定海域內的海上和空中目標(如船隻、落水人員、海上漂浮物、飛機等)全方位搜索、觀察、監視。具有較強的海上人命救助、遇險船舶拖帶、海面溢油回收救助作業能力,並有夜間搜尋救助能力,能搭載獲救人員200人,能對傷患進行簡易的藥物、器械和手術治療;設置中型直升機機庫和大型直升機起降平臺,可搭載直升機並配合進行加油、救生和搜索能力。

海巡01輪

供圖:巡海

海巡21輪是我國第一艘千噸級海巡執法船,由708所設計,江南造船廠建造,2001年12月交付,原屬上海海事局,2012年轉隸海南海事局,船籍港三沙,該船為兩台中速柴油機驅動的雙槳、雙舵、舯後機船型,總長93.23米,垂線間長86米,型寬11.2米,型深5.4米,最大持續航速為22節,續航力為4000海裡,自持力15天,人員編制45人。“海巡21”輪設置有直升機起降平臺和直升機指揮控制中心,具有較強的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現場組織指揮能力。救助系統有高海況救助艇,封閉式耐火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吊籃和救生網等設備,能夠在6級海況下實施救助任務。該船同時具有防護自身的水幕系統和互救功能的消防水炮等。配置了電子海圖、雷達、測深儀、DGPS、NAV-TEX氣象接收機等。其中通過大螢幕電子海圖顯示器可顯示最新的電子海圖和設置防擱淺的水深報警和記錄船舶航跡,可根據事先編制的航行路線進行自動導航。此外,“海巡21”輪還設置了帶夜視功能的電視監視系統、話音記錄儀等設備。

海巡21輪

708所官網的海巡21資料

海巡31輪是海事系統第一艘擁有直升機起降平臺、直升機庫和飛行指揮塔等全套船載系統的海巡船,708所設計,廣船國際2003年3月開工建造,2004年6月下水,2005年2月22日正式入列,本船為鋼質,雙層連續甲板雙槳雙舵舯後機型船,全長112.8米,型寬13.8米,吃水4.38米,滿載排水量3133噸,兩台中速柴油機,單機功率5800千瓦,最大航速22節,續航力6000海裡/18節,自持力40天,無限航區,機庫可存放一架EC-135型或海豚直升機系列直升機,設有艏側推和非收放式減搖鰭。

708所官網海巡31的資料

海巡11船是海巡31號的姐妹船,隸屬山東海事局,由708所設計,黃海造船廠建造,2009年9月入列,總長114.44米,排水量3249噸,續航力6000海裡,自持力40天,航速22節。可抗蒲氏12級風,無限航區。船上配備了先進的光電跟蹤系統、應急指揮終端、快速救助艇等搜尋救助設備和直升機機庫。可以開展轄區巡航、執法取證和應急救助工作。同時可以作為海上移動指揮平臺,直升機起降平臺滿足直升機五級海況的起降要求,可快速有效處置海上突發事件。該船在母型船設計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外消防功能,並同時強化了網路系統的功能配置,並在多功能會議室、駕駛室等重點艙室做了更人性化的修改。

海巡11輪,供圖列兵

海巡22輪

海巡22船隸屬浙江海事局,701所設計,武昌造船廠2013年8月完工,該船為單體方尾中後機船型,採用長艏樓、雙層底、傾斜艏柱。採用雙機、雙調距槳、雙舵,船體B級冰區加強設全景式駕駛室,總長86米,寬13.6米,設計排水量2320噸,滿載排水量2700噸,最大航速18.4節,自持力50天,續航力5000海裡。該船具有較強的資訊收集處理和傳輸、綜合指揮、海事監管、海上人命救助、對外消防滅火作業和夜間搜尋救助能力;自動化程度高,設置無人機艙,柴油發電機組實現全自動控制;穩性良好,最大抗風等級12級,滿足無限航區要求;耐波性能優異,配備可收放式減搖鰭、被動式減搖水艙,滿足7級海況下正常航行,4級海況下正常起降中型直升機。該船巡航執法設備配置完備,設置有兩個綜合指揮中心,配備國內先進的內通系統、溢油監測雷達及國內先進的可遙控式光學變焦的光學取證設備,巡航執法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該船配置有1200m3/h可遙控式對外消防炮、艉下滑高速救生艇、可折疊救生吊籃等眾多國際先進的救生救助設備,可實現以本船為中心110海裡範圍內的空海一體綜合執法等功能。

致歉:

上篇《中國國家海上救助力量10:自扶正救生艇能在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

標題中誤將“條件”打成“調價”,特此更正,並向廣大網友致歉。感謝大家關注我們中國國家海上救助力量系列。

屬於上海海事局,該船由701所設計,武昌造船廠建造,2012年7月28日下水,2013年4月16日入列,總長128.6米、型寬16米、型深7.9米、排水量5418噸,續航力10000海裡,航速20節,自持力45天。該船設置有收放式減搖鰭和被動可控式減搖水艙,具有較好的耐波性。船上配備了綜合指揮系統,可以進行全船資訊收集、處理和交換,負責日常巡航、監管、事故現場資訊採集、取證、視頻監視以及外部通信資料的處理、顯示,提供海事應急輔助決策資訊。同時,船舶擁有基於VSAT、海事衛通、超短波圖像傳輸、VHF、對空超短波電臺、移動船站等設備的通信與資訊傳輸平臺,以及基於電子海圖、AIS的船舶交通服務中心。船上配備了高壓水炮,可以完成對外消防滅火作業,還配備了光電取證系統,全天候24小時對本船周邊一定海域內的海上和空中目標(如船隻、落水人員、海上漂浮物、飛機等)全方位搜索、觀察、監視。具有較強的海上人命救助、遇險船舶拖帶、海面溢油回收救助作業能力,並有夜間搜尋救助能力,能搭載獲救人員200人,能對傷患進行簡易的藥物、器械和手術治療;設置中型直升機機庫和大型直升機起降平臺,可搭載直升機並配合進行加油、救生和搜索能力。

海巡01輪

供圖:巡海

海巡21輪是我國第一艘千噸級海巡執法船,由708所設計,江南造船廠建造,2001年12月交付,原屬上海海事局,2012年轉隸海南海事局,船籍港三沙,該船為兩台中速柴油機驅動的雙槳、雙舵、舯後機船型,總長93.23米,垂線間長86米,型寬11.2米,型深5.4米,最大持續航速為22節,續航力為4000海裡,自持力15天,人員編制45人。“海巡21”輪設置有直升機起降平臺和直升機指揮控制中心,具有較強的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現場組織指揮能力。救助系統有高海況救助艇,封閉式耐火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吊籃和救生網等設備,能夠在6級海況下實施救助任務。該船同時具有防護自身的水幕系統和互救功能的消防水炮等。配置了電子海圖、雷達、測深儀、DGPS、NAV-TEX氣象接收機等。其中通過大螢幕電子海圖顯示器可顯示最新的電子海圖和設置防擱淺的水深報警和記錄船舶航跡,可根據事先編制的航行路線進行自動導航。此外,“海巡21”輪還設置了帶夜視功能的電視監視系統、話音記錄儀等設備。

海巡21輪

708所官網的海巡21資料

海巡31輪是海事系統第一艘擁有直升機起降平臺、直升機庫和飛行指揮塔等全套船載系統的海巡船,708所設計,廣船國際2003年3月開工建造,2004年6月下水,2005年2月22日正式入列,本船為鋼質,雙層連續甲板雙槳雙舵舯後機型船,全長112.8米,型寬13.8米,吃水4.38米,滿載排水量3133噸,兩台中速柴油機,單機功率5800千瓦,最大航速22節,續航力6000海裡/18節,自持力40天,無限航區,機庫可存放一架EC-135型或海豚直升機系列直升機,設有艏側推和非收放式減搖鰭。

708所官網海巡31的資料

海巡11船是海巡31號的姐妹船,隸屬山東海事局,由708所設計,黃海造船廠建造,2009年9月入列,總長114.44米,排水量3249噸,續航力6000海裡,自持力40天,航速22節。可抗蒲氏12級風,無限航區。船上配備了先進的光電跟蹤系統、應急指揮終端、快速救助艇等搜尋救助設備和直升機機庫。可以開展轄區巡航、執法取證和應急救助工作。同時可以作為海上移動指揮平臺,直升機起降平臺滿足直升機五級海況的起降要求,可快速有效處置海上突發事件。該船在母型船設計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外消防功能,並同時強化了網路系統的功能配置,並在多功能會議室、駕駛室等重點艙室做了更人性化的修改。

海巡11輪,供圖列兵

海巡22輪

海巡22船隸屬浙江海事局,701所設計,武昌造船廠2013年8月完工,該船為單體方尾中後機船型,採用長艏樓、雙層底、傾斜艏柱。採用雙機、雙調距槳、雙舵,船體B級冰區加強設全景式駕駛室,總長86米,寬13.6米,設計排水量2320噸,滿載排水量2700噸,最大航速18.4節,自持力50天,續航力5000海裡。該船具有較強的資訊收集處理和傳輸、綜合指揮、海事監管、海上人命救助、對外消防滅火作業和夜間搜尋救助能力;自動化程度高,設置無人機艙,柴油發電機組實現全自動控制;穩性良好,最大抗風等級12級,滿足無限航區要求;耐波性能優異,配備可收放式減搖鰭、被動式減搖水艙,滿足7級海況下正常航行,4級海況下正常起降中型直升機。該船巡航執法設備配置完備,設置有兩個綜合指揮中心,配備國內先進的內通系統、溢油監測雷達及國內先進的可遙控式光學變焦的光學取證設備,巡航執法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該船配置有1200m3/h可遙控式對外消防炮、艉下滑高速救生艇、可折疊救生吊籃等眾多國際先進的救生救助設備,可實現以本船為中心110海裡範圍內的空海一體綜合執法等功能。

致歉:

上篇《中國國家海上救助力量10:自扶正救生艇能在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

標題中誤將“條件”打成“調價”,特此更正,並向廣大網友致歉。感謝大家關注我們中國國家海上救助力量系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