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GMIC現場報導:AI垂直領域發力,四萬億教育市場將被打開

4月27日, GMIC北京2017——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本次大會迎來了著名物理學霍金、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李開複等科技巨擘, 同時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500余名行業領袖。

4月28日的全球未來創新峰會, 聚焦人工智慧、未來技術創新、AI應用領域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其中智慧教育的發展前景被參會嘉賓熱議。

事實上, 教育領域也一直被業界認為是AI最好的應用場景之一。 英語流利說創始人兼CEO王翌在GMIC未來創新峰會上表示:“大家想到人工智慧的時候不會首先想到教育, 可能只是想到無人駕駛、人臉識別等。

英語流利說是一個用人工智慧產品打通了純線上商業化的閉環, 王翌稱這是少數派的“三有青年”, 有技術、有產品、而且有盈利。 2013年2月份發佈APP的流利說, 收集了大量使用者的英語口語語音資料。 在王翌看來, 人工智慧最缺的根本不是演算法,

而是資料。 有了這些資料, 流利說運用深度學習技術, 打造了全球最為精准的針對中國語言學習者的語音辨識引擎。

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成為英語流利說對抗抄襲者難以逾越的壁壘。 超過4200萬註冊用戶為英語流利說提供了超過4.2億分鐘的練習錄音, 這些帶標注的資料共同構築了全球最大“中國人英語語音資料庫”, 在此基礎上, 英語流利說在語音辨識、語音評測、自然語言處理(NLP)等技術上不斷提升, 為用戶帶來能夠真正“聽懂”他們的人工智慧老師。 高精度、多維度、多細微性的評測系統, 讓AI與教育密切結合, 成為英語流利說發展中的基石。

這與很多人工智慧公司苦尋商業化落地場景, 空有技術而不見產品和盈利相比,

確屬少數派。 這也提供了另外一種暗示, 隨著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 技術壁壘在一步步攻破, 商業盈利模式將很快被提上日程。

英語流利說從創業伊始, 三個創始人王翌、林暉、胡哲人便看准了AI+教育這一垂直領域。 用王翌的話說, 流利說和其他競品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不是造出一把錘子, 四處找釘子敲”。 對於應用場景的深度挖掘和產品的細緻打磨, 説明英語流利說走通了盈利的“窄”路。

會後, 王翌告訴機器之心, 在技術方面, 流利說競爭的優勢在於資料和人才。 在資料上, 除了具備全球最大“中國人英語語音資料庫”, 還將採用鏡頭式方式全程記錄一個人學英語的資料, 這些資料將非常寶貴。

而人才方面, 流利說演算法團隊一直是由此前在谷歌的林暉博士帶隊, 如今還引入穀歌Deepmind實驗室的一位中國博士, 同時將在矽谷建立研發中心, 吸納AI優秀人才, 將用1-2年的時間打造一個AI+教育的平臺。

教育關乎國計民生, 擁有四萬億市場規模的巨大市場, 但同時教育行業運作模式極其傳統和低效, 亟待人工智慧技術的注入和顛覆。 教育領域上的科技驅動, 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勻帶來種種弊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