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董山村:貧困村變身文明村

近日, 通渭縣委、縣政府命名表彰第十三批縣級各類文明單位。 寺子川鄉董山村被命名為“縣級文明村”, 朝著物質、精神“雙脫貧”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董山村是市委宣傳部2015年新增“雙聯”村, 也是全市脫貧難度最大的33個貧困村之一。 “雙聯”行動助推精准扶貧駐村幫扶以來, 該駐村幫扶工作隊嚴格按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美萍調研該村脫貧攻堅工作時提出的“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轉變發展思路、探索物質精神‘雙脫貧’”工作要求, 堅持把改善民生、改善貧困面貌作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該村全力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公共服務保障等“老大難”問題, 經多方協調、廣泛爭取, 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近600萬元, 全村基礎條件和貧困群眾生活逐漸向好, 貧困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在全力解決物質脫貧的同時, 該村堅持把“精神脫貧”與“物質脫貧”相結合, 探索走出了一條物質精神“雙脫貧”的扶貧路子。 一方面, 著力營造科學、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新風尚, 駐村幫扶工作隊通過組織開展道德模範評選、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文體節目展演等一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弘揚正能量, 提振精氣神, 廣大群眾創造新生活、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 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通過贈閱《党的建設》雜誌、遠端教育播放、技術員現場指導等方式,

扎實開展村社幹部和農村黨員教育培訓, 不斷提高基層幹部的理論水準和服務能力, 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 戰鬥力、向心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不斷增強。 同時, 始終把“強班子、帶隊伍”貫穿到脫貧攻堅全過程, 在發展黨員時優先考慮有文化、懂經營、作風正、能力強的先進分子, 並將其吸納到村幹部和“兩委”班子中, 廣泛調動班子成員和黨員投身脫貧攻堅的熱情, 充分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能人帶動效應。 目前, 該村發展條件和貧困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精神文明建設水準得到有效提升, 各項事業長足發展,
“兩個文明”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