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做個像習近平一樣“老實”的人

“三分做事, 七分做人。 ”做人是一門學問, 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和智慧, 更為重要的是, 它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為什麼有的人活了一輩子, 卻會被人在背後說“不會做人”?為什麼有些人成功瀟灑, 有些人的生活卻暗淡無光?除了部分先決條件外, 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是否懂得做人。 不管一個人有多少知識, 有多少財富, 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這個人最終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如今, 大家都在談做人, 看似“做人”的問題已經很清楚了。 其實, 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做人, 做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雖平凡, 卻不容易作答。 做什麼樣人?就做個像習近平總書記一樣“老實”的人吧, 如何成為“老實”的人?請跟“學習大軍”一同分享習近平的做人之道。

何謂“老實”?字面意思是忠厚誠實、規規矩矩, 但習近平在2014年3月9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將老實的含義豐富了許多。 他說:“做人要實, 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 襟懷坦白, 公道正派。 ”是的, 如果一個人實在、坦誠、本分而又胸懷坦蕩, 那必定是一個善於與人相處的人, 也是一個善於處事的人, 能做到這兩點應該就能稱得上是會做人。 在“學習大軍”眼中, 習近平就是這樣一位“老實”的國家領導人,

笑容溫馨樸實, 行動親和暖人, 在國際上與各國領導人交際親切通達、應對自如, 在看望慰問普通人民時又總能以獨特的人格魅力深受大家喜愛, 他的品質涵養、氣質修養、處世方式、交流風範等等, 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老實做人, 堅守底線。 2013年1月22日,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只要能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 就能守住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政治責任, 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 守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關於底線,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相同點的是:要誠信, 以信相守, 切勿弄虛作假;要有良知, 從善從孝從心;要有規矩, 不造謠不害人不違法;要有尊嚴, 胸懷坦蕩有擔當, 人格獨立站著活。 如果我們能守住這幾樣做人的底線,

就會贏得朋友的信任, 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如果黨員幹部能堅守這些底線, 做好“人”, 就能用好權、做好事、當好“官”, 就能像當初的入黨誓詞一般, 就可以拍著胸脯說, 我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 有的人兢兢業業幹了一輩子, 快到頭來卻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導致晚節不保, 一世清白終毀自己手裡;相反有的人一輩子簡簡單單, 恪守自己的底線, 老實做人做事, 卻在史書上留名, 流芳百世。 可見, 底線是需要一輩子遵守的, 既是束縛行為的線, 亦是擋住風雨的牆, 既是做人最根本的基石, 亦是做人的最後防線。

老實做事, 踏實努力。 2014年5月4日,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對學生們說:“心浮氣躁,

朝三暮四, 學一門丟一門, 幹一行棄一行, 無論為學還是創業, 都是最忌諱的。 ‘天下難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於細。 ’成功的背後, 永遠是艱辛努力。 ”習近平引用老子道德經中的話, 原意是: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 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實際想表達的是:腳踏實地慢慢來, 從小入手, 一點一點去完成, 付出的汗水和辛勞終將有所收穫。 現下大熱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 有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天上不會掉餡餅, 如果掉下餡餅那就意味著地上有個陷阱。 ”哪兒會有“免費的午餐”?除了買福彩這種純靠運氣的事情。 要想有所收穫, 必然有所付出, 要想在學業上、事業上有所成就, 就必然要認准目標,
沉下去學習、去試煉。 想一出是一出, 三分鐘熱度的人, 是離成功最遙遠的人。 如果沒有李時珍幾十年如一日的採集整理, 怎麼會有《本草綱目》的誕生;如果沒有曹雪芹十載披閱, 增刪數次的嘔心瀝血, 又如何有鴻篇巨制《紅樓夢》的問世。 幹一行愛一行, 學一門精一門, 腳踏實地, 堅持不懈, 這樣的人, 誰不喜歡?

老實≠死板, 要創新。 2015年7月17日, 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不創新就要落後, 創新慢了也要落後。 ”對國家而言, 創新才能抓住世界發展之大勢,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個人而言, 創新才能驅動不斷夯實自我追求進步, 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然而創新並不容易。 首先創新意味著改變,所謂推陳出新、氣象萬新、煥然一新,無不是訴說著一個“變”字;其次創新意味著面對風險仍毅然地付出,因為通常事情的發展沒有外力是不可能自己改變的,這個外力就是創新者的付出;再者,創新講究一個“快”字,第一個出現的叫創新,比別人慢就不是創新而是模仿,效益就遠沒有“出新”者來得快,就是落後。創新確實不容易,所以我們總是在創新前面加上“積極”、“勇於”、“大膽”之類的形容詞。當然,自信心不足,點子就不能成為行動,行動就不能得到堅持;缺乏激情,創新就沒有動力,思維就會僵化,行動就會遲緩;沒有責任心,創新風險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難以取得持續進步。做個會創新的人,“老實”而不死板,你就能自己創造機會,就比別人有了更多選擇和成功的砝碼,崇尚科學,敢想敢闖敢幹的人,才是真正能夠迅速適應社會的、有用的人。

首先創新意味著改變,所謂推陳出新、氣象萬新、煥然一新,無不是訴說著一個“變”字;其次創新意味著面對風險仍毅然地付出,因為通常事情的發展沒有外力是不可能自己改變的,這個外力就是創新者的付出;再者,創新講究一個“快”字,第一個出現的叫創新,比別人慢就不是創新而是模仿,效益就遠沒有“出新”者來得快,就是落後。創新確實不容易,所以我們總是在創新前面加上“積極”、“勇於”、“大膽”之類的形容詞。當然,自信心不足,點子就不能成為行動,行動就不能得到堅持;缺乏激情,創新就沒有動力,思維就會僵化,行動就會遲緩;沒有責任心,創新風險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難以取得持續進步。做個會創新的人,“老實”而不死板,你就能自己創造機會,就比別人有了更多選擇和成功的砝碼,崇尚科學,敢想敢闖敢幹的人,才是真正能夠迅速適應社會的、有用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