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年砥礪 篤志前行——寫於外資銀行本地註冊10周年之際

歷經本地法人註冊的十年, 滙豐中國已發展成為內地規模最大的外資銀行。 這不僅印證了滙豐辛勤耕耘內地市場的成果, 更多地折射出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開放給外資銀行發展提供的空間。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

十年間, 中國的金融改革和經濟轉型舉世矚目。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啟動以來, 其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 從貿易結算到正式“入籃”, 人民幣正穩步走向一種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的國際性貨幣, 亦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注入新的催化劑;在制度創新領域, 自貿區無疑是中國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沿和載體之一, 通過“先行先試”推進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機制。 與此同時,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帶動更多的中資企業參與海外投資和國際合作。

這每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上都刻下了包括滙豐在內的外資銀行的印記:十年間,

滙豐在全球超過50個市場構建了人民幣服務能力, 為企業和機構提供跨境支援;在亞非拉、歐美和中東的20多個主要市場設立了“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 協助中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上海、廣東、福建、天津自貿區開展金融創新業務, 滿足客戶在跨境資金管理等多個領域的金融需求……

當然, 無可否認, 十年間, 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遠非風平浪靜。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 對全球金融行業的衝擊更是深遠, 波及監管、資本、風控等各個層面。 而外資銀行在內地的發展策略和市場地位也隨著市場的變化而逐步調整演進。

如今,

企業和機構依然面臨著金融市場波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 面對債務增長、主要行業產能過剩, 以及全球不穩定性加劇等諸多挑戰, 銀行需要不斷審視並完善其風險管理、日常營運以及服務客戶的方式。

站在本地註冊十年的重要節點, 如何在應對短期挑戰中尋求突破、保持業務增長動能;如何在中長期機遇中令自身的跨境優勢與中國的國際化需求更為契合, 這些都將是外資銀行作為一個整體在未來十年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過去十年, 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已反映出中國發展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而建立一個更為開放、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的中國藍圖依然足以令參與者振奮 —— 未來數十年, 中國將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到2030年,

中國的中產階層預計將增加5億多, 總規模達美國的兩倍;到2050年, 中國貨物出口額有望接近12萬億美元, 繼續保持第一出口大國地位。

《中國製造2025》計畫將推動中國製造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 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進而帶動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轉型。 這體現了中國在推進改革中的強大能力。

在構建綠色經濟領域, 中國將依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與其他夥伴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 未來將會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參與綠色金融的發展。

此外, 金融科技已經並正在改變銀行聯繫和服務客戶的方式。 區塊鏈、生物識別、人工智慧等等都將成為傳統金融業可以依賴的新技術手段,

以賦予自身新的轉型驅動力。 通過技術提升客戶體驗將作為金融變革的“核芯”, 成為銀行業未來數年的一大命題。

當“一帶一路”倡議正成為外資銀行可以更充分發揮其跨境優勢的國際平臺時, 內地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也將為外資銀行提供更多元的業務機遇。 幾周前, 中國銀監會發佈的《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就是一個最新的有力例證。

滙豐根植中國150多年, 從未中斷過在內地的服務。 而自本地註冊以來, 滙豐在內地的發展可謂“十年一劍鋒自礪”。 中國的決策者正在穩定、持續地推進經濟轉型和深化金融改革, 致力於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 建立更加透明的資本市場。 從長遠來看,我們深信,中國將成為一個更為開放、更具創新力的經濟體,而身在其中的外資銀行和其他市場參與者也都將會更有作為。[作者系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 ]

從長遠來看,我們深信,中國將成為一個更為開放、更具創新力的經濟體,而身在其中的外資銀行和其他市場參與者也都將會更有作為。[作者系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