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皖東小鎮走上綠色富民路

新華社合肥3月12日(記者張紫)春天來了, 農民王開發最近忙得“腳不沾地”, 每天忙著在家門口的楓園基地挖樹苗、培土、移栽。 老夫妻倆每年在這打工收入約5萬元, 用老王的話說, “這輩子沒想過掙這麼多錢, 生活有甜頭、有奔頭啊。 ”

今年68歲的王開發是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馬廠村村民。 談起這些年的變化, 他有著說不完的話︰“我們這兒地處江淮分水嶺, 地不肥, 十年九旱, 以前種花生收成總不好。 可沒想到我們這裡適合種樹, 你看這上萬畝的楓樹基地, 養了800多萬株各種品種的楓樹。 一到秋天, 到處都是火紅的楓葉,

那叫好看哩。 ”

王開發口中“沒想到”的致富路是章廣鎮摸索很久後才找到的。 2012年, 該鎮原黨委書記丁伯讓在江蘇揚州丁夥鎮掛職學習期間, 深受當地發展特色林業的啟發。 恰逢安徽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 他回來後即與相關部門認真謀劃, 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楓樹為主要樹種, 打造萬畝楓園, 將自然劣勢化為發展優勢。

“森林增長不僅僅是栽樹, 絕不搞簡單的植樹造林, 不搞單純的完成任務。 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 把生態建設與產業脫貧、特色富民結合起來, 讓老百姓的生活‘美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 ”丁伯讓說。

可種了一輩子糧食, 忽然要改種高成本的苗木, 老百姓們並不太積極。 對此, 章廣鎮開展黨員和村民組長以上的基層幹部每人建一片楓林活動,

以示範來帶動村民參與。 同時, 從全國範圍引進熟悉市場的企業大戶帶動發展, 由大戶解決栽植什麼品種問題, 銷售由大戶集中代銷和農戶自銷相結合。

章廣鎮舉辦論壇與講座, 邀請省市林業專家、企業家為種植大戶答疑解惑, 諸如品種選擇、規模大小、栽培技術、市場前景, 以及融資、互聯網等問題。 “不僅提升了我們的技術水準, 更帶來了產業最新動態, 解放了我們這些老農民的思想!”楓葉苗木合作社負責人徐照東說。

通過幾年的植樹造林, 章廣鎮新增林地面積2.5萬畝, 林木覆蓋率達到43%, 增加5.8%。 短短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使該鎮楓樹苗木、麥飯石桃、玫瑰花、百慕大草坪等各類產業基地達到6萬余畝,

林業收入1.3億元, 昔日缺水少綠的江淮分水嶺已是山清水秀、花果飄香。

高起點、高標準的植樹造林在扮靚鄉村的同時, 也為林業與文化結合、林業與旅遊融合提供了平臺。

2016年, 4個億元項目加盟章廣鎮。 其中, 滁州大眾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建設“中國第一楓園旅遊接待中心”, 舉辦了2屆楓葉節;滁州五尖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章廣麥飯石桃交易大市場、葡萄酒莊、收購麥飯石桃園, 舉辦了桃花節和采桃節。 這一年, 章廣鎮還與安徽省體育局合作建設了滁州市五尖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場, 承辦了2次全國性自行車比賽。

“特色農林景觀+體育+旅遊”正成為章廣鎮產業發展的主導業態,

去年吸引22萬遊客前來觀賞、採摘、騎遊。 隨著龍頭企業快速湧進, 用工量急速上升。 章廣鎮專門組建元松、章廣、街道社區3個村級勞務公司, 解決農民就業600人。 特色林業每年使用閑散勞力3800人, 農民每年土地租金和勞動力工資收入達5700多萬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