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詐騙黑手緣何頻頻伸向老人

馮大媽花數千元購買的保健品, 沒有任何療效

咸陽八旬老人花十余萬買的保健品堆滿臥室

據三秦都市報報導, 今年4月25日, “去(北京)鳥巢開最高解凍委員會組織的民族大業國際市場啟動大會, 繳納10元錢製作胸牌和會議組織費, 發放每人5萬元人民幣”的騙局, 引誘全國各地上千名老人到北京鳥巢去撿天上掉下來的“特大餡餅”, 使老人上當受騙的悲劇再次上演, 儘管公安闢謠、媒體曝光,

可還是有人上當受騙, 甚至不惜和兒女斷絕關係。

近年來, 老年人用自己多年積攢的血汗錢買保健品、工藝品上當受騙, 為所謂的“血光之災”被騙子忽悠得拿出財物消災的事屢屢發生, 人們已是見怪不怪, 但對於受害人, 卻要承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打擊。 那麼, 詐騙黑手為何頻頻伸向老人?面對騙子精心設下的誘人騙局老人該怎樣預防, 該怎麼應對?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 也是解決此類問題的當務之急。

200元成本的保健品賣給老人7000多元

“先是開會發傳單, 然後是送米、送油, 發紀念品, 我看別人都買呢, 實在抹不開面子, 我就買了一個療程的藥品, 一共花了7000元。 ”家住西安東郊的馮大媽, 背著老伴和孩子用自己的養老金,

買了一大堆“藏寶”“軟骨素”“核苷肽”之類的保健品, 每過兩周還有人上門指導用藥, 觀察詢問療效, 結果被回家度週末的兒子楊宏撞見了, 逼著賣藥的小夥退錢退貨, 並要打電話報警, 那賣藥的小夥, 拿不出醫師證, 其產品都是“保健食品”根本無法醫治馮大媽的糖尿病和骨質增生, 當場退貨。 為了戳穿騙局, 楊宏逼問賣藥的小夥, 這麼多藥成本到底是多少?那小夥為了及時脫身, 實話相告, 說成本只要200元。

“這分明是欺騙老人牟取暴利。 ”楊宏當場戳穿騙局, 以為老娘能引以為戒。 不料, 剛過半個月, 馮大媽又花5000元, 買了另一家藥商推薦的保健品, 得到的回報是免費到陝南旅遊三天, 並領取足浴盆一個。 老太太認為占了便宜,

挺高興的, 兒子楊宏卻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旅遊三天最多花500元, 一隻足浴盆只值30元, 製藥的成本最高300元, 賣一副藥商家卻可獲利4000多元。

說得馮大媽臉上掛不住了, 她指責兒子平常上班顧不上回家照看父母, 抱怨說:“我們老了上年紀了, 用自己的養老錢買點保健藥, 有啥過錯?以後我們的事情你少管。 ”母子鬧得不歡而散, 後來楊宏吸取教訓, 針對母親的病症到醫藥超市買“藥准字型大小”的藥品, 給媽媽治病, 從此, 馮大媽不再亂花錢買所謂的“保健品”。

老人們在購買保健品之前, 往往被醫藥推銷員打親情牌, “吹風洗腦”, 還舉辦所謂的健康養老講座, 一邊“大媽”“大伯”地叫著, 端茶遞水, 像親兒女一樣, 噓寒問暖;一邊安排治癒的患者(托兒)現身說法,

吃了這個藥的效果, 不由得你不信, 而且還發米麵油和其他小禮品, 老人們貪圖便宜, 往往上當受騙。

之前, 西安臨潼區一位72歲趙姓老人前後三次, 一共買了7500多元的保健品當飯吃, 5天后被送進醫院搶救, 醫生說遲來一個小時麻煩就大了。 老人絕食服用保健品出事之後, 其家屬向臨潼區工商局、食品藥品稽查部門以及公安部門報案, 推銷保健品的房屋被及時查封。

六旬老人輕信“富婆求子”被騙9萬元

今年4月初, 記者值班時, 遇到一件蹊蹺事。 家住西安紡織城年過六旬的退休老人劉師傅, 在一張小報上, 看到香港一富婆“丈夫遭遇車禍身亡, 為了繼承家族的遺產, 願出資100萬, 求同居生子, 年齡不限。 見面後, 支付酬金。”劉師傅信以為真,背著老伴和孩子與富婆美女聯繫後,對方讓先打一部分稅款,然後支付酬金。從2016年春天到2017年年初,劉老漢先後給求子富婆分7次一共匯去稅款9萬多元,兒子小劉苦勸不住,讓記者登報曝光,而父親怕丟人,和兒子一塊趕到報社,堅決阻止兒子的行為。

在記者的勸說下,兒子小劉表示,馬上到父親辦匯款的郵局轄區派出所報案,而記者查詢“富婆求子”留下的電話是在四川,並非香港,就勸說劉老漢這是一個騙局,所謂預支稅款,就是騙子騙錢的目的,可是劉老漢仍舊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說:“那女子說了,再交付2萬元稅,100萬就到賬了,然後我就去香港。”

第二天,兒子小劉打電話告訴記者,為了制止其父的行為,他和媽媽把父親的銀行卡沒收了,“沒有錢他就不會犯傻啦”。

過分輕信他人,似乎成了老人的通病。去年12月4日下午2時,在自強西路附近遛彎的王大媽,遇到一位中年婦女上前向她打聽一名中醫的住址。該婦女稱,她是渭南人,父親患有腦梗癱瘓在家,聽說西安自強西路有位96歲高齡的老中醫,出身中醫世家,有秘方能讓癱瘓病人重新下床。王大媽心想,這可真是個了不起的醫生。一來是為了幫助他人,二來也想去會會這位能人,王大媽就和這個婦女一同來到自強西路上的一個社區,在一單元門口,見到一名男子,自稱是老中醫的孫子,就在雙方交談之際,老中醫的孫子告訴王大媽,她的兒女有“血光之災”,只要拿出現金“作法”,他的爺爺就可以幫助“解災”。原本是給人幫忙看病,可卻算出了自己兒女有災難。王大媽腦子一下蒙了,她按照對方的話,從家裡拿出1000元現金,用秋衣包好遞給老中醫的孫子。很快對方將“作過法”的現金連秋衣一同還給了王大媽,囑咐她回家後再打開查看。可王大媽回家打開秋衣,卻發現1000元現金全變成了廢紙。隨後她向轄區派出所報案,可是騙子早已逃之夭夭。

據記者觀察歸納總結,除了輕信於人以外,任性、倔強、不聽人勸,也是老人上當受騙的主要原因。去年8月8日,一位姓範的小夥向媒體報料,西安80多歲的閆大爺聽信虛假宣傳,一年多的時間,一共投入了十幾萬,購買了所謂的有巨大增值空間的“收藏品”:清明上河圖,各種紀念幣,而且越陷越深。現在連錢都沒有了,吃飯的錢都沒了,手機欠費,就這樣還要借錢給人家付款購貨。朋友勸他說:“你肯定上當受騙了,這全部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啊。”可閆大爺不聽,朋友只能打電話報警。西安公安碑林分局紅纓路派出所民警出警後勸老人:“這些都沒用,都是假的,你收藏這幹啥,你又賣不出去。”但不管員警怎麼苦口婆心勸說,閆大爺就是不信,最後,民警把閆大爺帶到了快遞點,順豐快遞員說,看著大爺上當他們都心疼,已經把快遞退回了,而且以後有閆大爺貨到付款的快遞也一概退回。

多因素導致老年人上當受騙

老年人屢屢受騙是個老話題,那麼,老年人為什麼容易上當受騙?中國公安大學治安學院院長宮志剛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隨著年紀增大,老年人的知識、資訊結構明顯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對社會中很多複雜的現象知之不多,知覺反應遲鈍,輕信花言巧語,加之與社會接觸較少,分析判斷能力減弱,對花樣日益翻新的騙術不易識別,易被歪門邪說所迷惑,便往往成為犯罪分子詐騙的目標。二、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崗後經濟狀況不夠穩定,常期望能有機會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廣告和推銷商的當,損失錢財。另外,隨著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病痛增多,他們對晚年生活的不確定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會增強,這個時候,他們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騙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進行詐騙。三、與親人缺乏溝通、聯繫。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而一旦跟家人、親戚的親密聯繫不足,面對陌生人遞過來的“關愛”橄欖枝,老年人很難設防,被欺騙很容易。四、詐騙的形式越來越專業化。對老人進行詐騙的形式一直在變化,在物價、醫療上漲等背景下,老齡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到許以重利等融資投資中去。

支付酬金。”劉師傅信以為真,背著老伴和孩子與富婆美女聯繫後,對方讓先打一部分稅款,然後支付酬金。從2016年春天到2017年年初,劉老漢先後給求子富婆分7次一共匯去稅款9萬多元,兒子小劉苦勸不住,讓記者登報曝光,而父親怕丟人,和兒子一塊趕到報社,堅決阻止兒子的行為。

在記者的勸說下,兒子小劉表示,馬上到父親辦匯款的郵局轄區派出所報案,而記者查詢“富婆求子”留下的電話是在四川,並非香港,就勸說劉老漢這是一個騙局,所謂預支稅款,就是騙子騙錢的目的,可是劉老漢仍舊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說:“那女子說了,再交付2萬元稅,100萬就到賬了,然後我就去香港。”

第二天,兒子小劉打電話告訴記者,為了制止其父的行為,他和媽媽把父親的銀行卡沒收了,“沒有錢他就不會犯傻啦”。

過分輕信他人,似乎成了老人的通病。去年12月4日下午2時,在自強西路附近遛彎的王大媽,遇到一位中年婦女上前向她打聽一名中醫的住址。該婦女稱,她是渭南人,父親患有腦梗癱瘓在家,聽說西安自強西路有位96歲高齡的老中醫,出身中醫世家,有秘方能讓癱瘓病人重新下床。王大媽心想,這可真是個了不起的醫生。一來是為了幫助他人,二來也想去會會這位能人,王大媽就和這個婦女一同來到自強西路上的一個社區,在一單元門口,見到一名男子,自稱是老中醫的孫子,就在雙方交談之際,老中醫的孫子告訴王大媽,她的兒女有“血光之災”,只要拿出現金“作法”,他的爺爺就可以幫助“解災”。原本是給人幫忙看病,可卻算出了自己兒女有災難。王大媽腦子一下蒙了,她按照對方的話,從家裡拿出1000元現金,用秋衣包好遞給老中醫的孫子。很快對方將“作過法”的現金連秋衣一同還給了王大媽,囑咐她回家後再打開查看。可王大媽回家打開秋衣,卻發現1000元現金全變成了廢紙。隨後她向轄區派出所報案,可是騙子早已逃之夭夭。

據記者觀察歸納總結,除了輕信於人以外,任性、倔強、不聽人勸,也是老人上當受騙的主要原因。去年8月8日,一位姓範的小夥向媒體報料,西安80多歲的閆大爺聽信虛假宣傳,一年多的時間,一共投入了十幾萬,購買了所謂的有巨大增值空間的“收藏品”:清明上河圖,各種紀念幣,而且越陷越深。現在連錢都沒有了,吃飯的錢都沒了,手機欠費,就這樣還要借錢給人家付款購貨。朋友勸他說:“你肯定上當受騙了,這全部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啊。”可閆大爺不聽,朋友只能打電話報警。西安公安碑林分局紅纓路派出所民警出警後勸老人:“這些都沒用,都是假的,你收藏這幹啥,你又賣不出去。”但不管員警怎麼苦口婆心勸說,閆大爺就是不信,最後,民警把閆大爺帶到了快遞點,順豐快遞員說,看著大爺上當他們都心疼,已經把快遞退回了,而且以後有閆大爺貨到付款的快遞也一概退回。

多因素導致老年人上當受騙

老年人屢屢受騙是個老話題,那麼,老年人為什麼容易上當受騙?中國公安大學治安學院院長宮志剛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隨著年紀增大,老年人的知識、資訊結構明顯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對社會中很多複雜的現象知之不多,知覺反應遲鈍,輕信花言巧語,加之與社會接觸較少,分析判斷能力減弱,對花樣日益翻新的騙術不易識別,易被歪門邪說所迷惑,便往往成為犯罪分子詐騙的目標。二、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崗後經濟狀況不夠穩定,常期望能有機會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廣告和推銷商的當,損失錢財。另外,隨著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病痛增多,他們對晚年生活的不確定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會增強,這個時候,他們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騙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著祛病強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進行詐騙。三、與親人缺乏溝通、聯繫。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而一旦跟家人、親戚的親密聯繫不足,面對陌生人遞過來的“關愛”橄欖枝,老年人很難設防,被欺騙很容易。四、詐騙的形式越來越專業化。對老人進行詐騙的形式一直在變化,在物價、醫療上漲等背景下,老齡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到許以重利等融資投資中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