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綠洲深處的榨油坊

一間30平米的土屋被一個直徑約4米左右的圓形占去了一半還多, 圓形垂直向下50公分左右, 四周用木板圍擋, 圓形的中心固定著粗1米左右、高1.2米的桑樹幹, 樹幹的中心被鑿空, 上面豎插著一根長2米左右、粗20多釐米的沙棗樹幹, 將樹幹削成錐形, 豎著插入桑樹幹中, 並通過繩索、圓木和石塊等與馬拉套具連接, 形成連接傳動裝置, 隨著馬拉著套具圍著圓心旋轉, 樹幹與樹幹之間形成了積壓的力量, 一位維吾爾族老者坐在連接在傳動裝置上的鐵架子上, 一臉嚴肅、專注地的往兩根木頭的縫隙間投放合著棉籽殼的胡麻籽,

在木頭與木頭之間的擠壓下, 胡麻油一滴滴的流入隱藏在桑樹幹下的容器裡。

這是一間深藏在新疆澤普縣綠洲深處的古老榨油坊, 維吾爾族老者名叫巴拉提·買合蘇提, 今年83歲, 家住新疆澤普縣依瑪鄉, 12歲開始就跟著爺爺、爸爸在家裡的榨油坊裡幫忙,

學習榨油手藝, 如今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 巴拉提·買合蘇提任然堅守在古老的老榨油坊裡, 守候著這門傳家的手藝。

榨油坊維吾爾語為“居瓦孜”, 在巴拉提·買合蘇提的記憶裡, 30多年前澤普縣綠洲村莊裡都有這種作坊, 在他居住的村子裡就有12家這種的傳統榨油坊。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 如今, 老鄉們大多都去巴紮和商店裡買油吃了, 或是到鄉里的機械榨油工廠去榨油, 傳統榨油坊一個個的消失, 只有巴拉提·買合蘇提家裡還保留著, 臨近鄉村的一些老人們還來他家榨油, 老人們認為這裡炸出的油好吃, 吃了身體好。 這間古老榨油坊成為澤普綠洲之中的僅存。

巴拉提·買合蘇提的榨油坊只榨胡麻籽油和葵花籽油, 因為胡麻籽顆粒太小會直接投入榨油漏掉, 炸胡麻籽油要合著棉籽殼一起壓榨, 四公斤胡麻籽能榨出一公斤清油, 近幾年, 胡麻籽的市場價1公斤賣5元, 巴拉提·買合蘇提榨出一公斤胡麻油成本要20元, 而巴紮上的清油一公斤只賣到15元左右, 老人只能按照成本價把清油賣給那些願意買的老人們, 好在油渣市場非常好, 每公斤3元錢, 一個月能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城裡的人們開始追尋淳樸、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和食材。 這種傳統的、通過木頭和木頭之間的擠壓碾榨出來、帶有淡淡木頭清香、低溫壓榨, 保留了植物油的本來元素的清油, 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些人專程前來購買。

巴拉提·買合蘇提堅信這種傳統的榨油坊榨出來的油是最好的。讓老人最為無奈的是無人接手他的手藝。83歲的巴拉提·買合蘇提有一兒一女,兒子在鄰村務農,女兒遠嫁莎車縣農村,都不願意繼續這榨油仿的營生。

在一個上午的採訪中,巴拉提·買合蘇提幾乎沒有幾次露出過笑臉,採訪結束時我們提出,建議當地有關部門收購這台“機器”,作為古老綠洲的傳統技藝收藏,老人開心的笑了,並放聲說道:我可以送給他們,只要找到材料,三、五天我就能再做一個新的……。

(圖文\沈橋)

巴拉提·買合蘇提堅信這種傳統的榨油坊榨出來的油是最好的。讓老人最為無奈的是無人接手他的手藝。83歲的巴拉提·買合蘇提有一兒一女,兒子在鄰村務農,女兒遠嫁莎車縣農村,都不願意繼續這榨油仿的營生。

在一個上午的採訪中,巴拉提·買合蘇提幾乎沒有幾次露出過笑臉,採訪結束時我們提出,建議當地有關部門收購這台“機器”,作為古老綠洲的傳統技藝收藏,老人開心的笑了,並放聲說道:我可以送給他們,只要找到材料,三、五天我就能再做一個新的……。

(圖文\沈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