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播新聲活:技術如何引領廣播的今天與明天

主持:

《中國廣告》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張惠辛

對話嘉賓:

杭州聯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凡

Hit FM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總監 趙健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城市之聲副總裁 項勇

張惠辛:“道”和“術”恰是今天會議的兩端, 一端是所謂的初心, 回到“道”, 還有一端也非常重要, 就是技術。 “道”和“術”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比爾·蓋茨說, 技術終將改變世界。 今天在座的各位我感到很有意思, 趙凡先生是杭州聯匯科技董事長, 同時還是一位技術控, 聯匯科技目前佔據了廣播技術方面很大的市場份額;趙健先生不僅是一位國際廣播電臺的優秀總監, 也是一位技術理論的探索者;項勇先生目前在一線擔任總監工作, 也是一位技術的熱心實踐者, 我們一起探討技術對廣播的作用非常有意義。

第一個問題問一問三位, 你們認為技術目前對於整個廣播產生了怎樣的效應?

趙凡:

趙健:

項勇:移動互聯網衝擊各個媒體生態的時候, 廣播應該說是當下活得最好的, 相對於報紙、電視這些傳統媒體, FM在私家車的佔有率有明顯優勢。 未來的車聯網極有可能把FM淘汰掉, 我們需要結合主播、節目等埠更好對接互聯網。 以前大家對廣播節目的印象, 是有一個直播間, 一個話筒, 主播坐在裡面操作播放一下CD, 播播歌曲說說話, 如果還是這樣的生態, 技術對它沒有任何改變的價值。 當優步剛剛到杭州開拓市場時, 我們和優步聊創意背景, 用戶打到這輛車在杭州的主城區環線以內免費, 但是這個免費有代價, 那就是上了這輛車的聽眾要和主持人一起完成一些預先設計好的節目環節, 通過這些環節不但可以免費載你到目的地,

還提供獎品, 讓車廂成為一個做節目的場地, 而不是直播室, 車廂成為了平臺和載體, 最多時候在車廂裡容納了8個品牌的植入。 融媒體廣播意味著廣播接收端有很多種可能, 它可以借助互聯網的一切平臺盡情發揮。

張惠辛:“融”這個詞讓我想到另外一個詞:聯結, 趙總對聯結一定有很深的感情和印象, 你怎麼理解廣播的聯結問題?

趙凡:說到聯結, 我相信世界由各種元素組成, 每個元素通過聯結才能把它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特別是在廣播領域, 聯結在這裡起的作用更為重大。 我認為:第一個所謂的聯結, 就是把我們的各種管道, 各種手段都聯合。 需要有一個“融”的概念, 把各種媒體融在一起;第二方面是管道的聯結。

以前廣播就是收音機, 收音機就是廣播, 現在這個概念已經過時了, 現在的廣播有移動手機端的各種應用, 現在還出現了IP收音機, 使得人們能夠方便地收聽節目。 我們用手機端可以聽, 也可以看, 可以看視頻, 可以看圖文。 車載方面, 將來最主要的廣播通道IP通道, 而調頻通道可能會慢慢退到備用的狀態去;第三個連接的概念是廣播地域性的聯結。 我們現在主要是市級電臺, 還有很多地級、縣級的電臺, 它的覆蓋更窄, 就一個縣或者一個地區, 由於這種地域性, 使得我們的廣告主認為, 做一個品牌推廣, 要跟那麼多電臺去談, 太辛苦, 而且資料也都是分散的。 這種分散化的現狀也讓這些廣播台的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所以我們現在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雲技術建立一個雲平臺, 通過這個平臺, 把全國電臺的媒體資源、資料資源、節目資源、廣告資源統統進行會聚, 通過這種會聚、聯結, 使得我們的電臺節目更加豐富, 也使得我們的廣告主、品牌主能夠更好地找到我所要的媒體。

趙健:昨天跟上海電臺溝通, 動感101廣告收入在3個億, 比較可觀, 但放眼全國, 現在很多電臺頻率經常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規模, 這種規模完全應該第一在技術上融合, 第二在機制上融合, 比如在市場層面進行融合, 否則廣告主的投放成本就會變得非常大, 因為它太分散了。 我們自己的運營成本也會非常大, 在我們後面需要有一個龐大的資料支撐, 能夠告訴廣告主哪些頻率哪些人群適合做投放,通過什麼樣的形式做,怎麼樣才能效果更好,最後有一個量化評估的東西,這樣做起來可能會方便很多。如果沒有這些,全國各廣播資源的形象整合就沒有任何意義,一堆小舢板綁在一起也成不了航母。

張惠辛:請三位說說廣播到底會為我們創造怎樣的奇跡?未來路在何方?

剛才趙總提到廣播在當地語系化運營上的能力,商機還是蠻多的。因為廣播要攪動當地的群眾和社會品牌和當地的社會資源,我相信它的潛力會非常大,一定會誕生奇跡。

趙凡:由於廣播當地語系化的特徵,再加上技術的助力,我覺得將來的廣播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服務機構,另外它通過剛才說的多維的方式,會成為一個最具價值,也最具持續發展力的媒體。我們的公信力,我們的落地,我們的大資料,我們的多種媒體管道的整合,互動等等的因素,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樣的媒體前景是最大的。

張惠辛:前景確實非常誘人。廣播可以向線下拓展,還可以向線上拓展,變成App。甚至它可以向產品拓展,成為一個音訊產品,甚至把好節目變成產品也有廣闊的市場。讓我們祝廣播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整編:林瑩

能夠告訴廣告主哪些頻率哪些人群適合做投放,通過什麼樣的形式做,怎麼樣才能效果更好,最後有一個量化評估的東西,這樣做起來可能會方便很多。如果沒有這些,全國各廣播資源的形象整合就沒有任何意義,一堆小舢板綁在一起也成不了航母。

張惠辛:請三位說說廣播到底會為我們創造怎樣的奇跡?未來路在何方?

剛才趙總提到廣播在當地語系化運營上的能力,商機還是蠻多的。因為廣播要攪動當地的群眾和社會品牌和當地的社會資源,我相信它的潛力會非常大,一定會誕生奇跡。

趙凡:由於廣播當地語系化的特徵,再加上技術的助力,我覺得將來的廣播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服務機構,另外它通過剛才說的多維的方式,會成為一個最具價值,也最具持續發展力的媒體。我們的公信力,我們的落地,我們的大資料,我們的多種媒體管道的整合,互動等等的因素,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樣的媒體前景是最大的。

張惠辛:前景確實非常誘人。廣播可以向線下拓展,還可以向線上拓展,變成App。甚至它可以向產品拓展,成為一個音訊產品,甚至把好節目變成產品也有廣闊的市場。讓我們祝廣播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整編:林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