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開始 杭州的直播圈將何去何從

18款直播應用被叫停, 估值5億元的平臺說倒就倒

剛剛跨過“元年”, 直播平臺便加速洗牌

記者 沈旭輝

五一小長假, 當大部分人都已經放假的時候, 直播平臺的主播們並沒有閑下來的意思。 其中, 映客主辦的《櫻花女神》評選活動特別引人注目, 這場號稱斥資一億人民幣的直播活動, 彙聚了各路美女主播, 並引來大量粉絲關注。

短暫的熱鬧場景難掩直播平臺落寞的背影, 前不久,

它剛剛又站到了風口浪尖。

“紅杏直播”“蜜桃秀”等18款應用因存在違法違規行為, 被國家網信辦及有關部門叫停, 直播應用受到下架關停處理。 然而, 這並非只是一起偶然事件。 就在這些資訊曝光之前, 估值曾達到5億元人民幣的明星平臺“光圈直播”被曝拖欠員工工資、平臺倒閉。 一時間, 直播行業風聲鶴唳。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 在各路資本的追捧下, 直播平臺呈現出野蠻生長的態勢。 但這種非常態的欣欣向榮局面並未持續多久, 如今, 平臺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加速洗牌已成必然趨勢。

隨著各類直播平臺的“倒下”, 直播行業的卡位戰已經打響。 在杭州這座互聯網之城, 大大小小的直播平臺該如何突出競爭重圍?

1

網紅和用戶狂歡,

平臺寂寥

直播生態的冰與火之歌

將自己的房間整理妥當, 化好妝, 擺正並打開面前的攝像頭, 桃桃馬上進入了工作狀態。 與其他在直播平臺淘金的年輕人一樣, 桃桃是浙江搜道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的簽約主播, 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網紅主播。

“我的粉絲並不算多, 一場直播下來, 大概有五六萬的線上人數。 ”桃桃說, 平時除了淘寶直播外, 她還會去其他平臺承接娛樂直播業務, “比如陪粉絲聊聊天, 回答他們的提問, 唱唱歌等。 ”像一直播、映客、六間房等平臺都是她的陣地。 如今, 像桃桃這樣的網紅主播數以百萬計。

直播端另一頭的楊周傑, 就是桃桃口中的粉絲, 他是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軟體發展人員, 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

幾乎都花在了看動漫和打遊戲上。 不過自從直播興起之後, 楊周傑便流連于多個知名平臺, 成了多位網紅的忠實粉絲。 他將看直播稱之為流行, 而且, 他身邊這樣的朋友並不在少數。

與網紅和用戶的狂歡形成鮮明對比, 直播平臺就顯得寂寥得多。 今年3月初, 新浪財經曝出光圈直播拖欠員工工資、公司倒閉等重磅資訊, 引起一片譁然。

光圈直播成立於2014年, 曾主攻圖片社交領域, 2015年10月, 創始人張軼改變發展方向, 將光圈轉型為直播APP。 上線僅兩個月, 用戶數量就突破40萬, 優質主播人數超過5000人, 日收入突破15萬元。 2016年3月初, 光圈直播宣佈公司估值高達5億元。 一時間, 它的果斷轉型成為一段佳話。 不過, 與它的華麗轉身一樣奪人眼球的是,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 光圈直播迅速隕落。

有資料統計, 當前移動直播應用數量約有300個, 同質化嚴重, 除了花椒、映客、一直播等大平臺之外, 其他平臺的流量和收入都在萎縮。 這不禁讓人追問, 直播平臺到底怎麼了?

2

流量、網紅動輒花費千萬

每一根“稻草”都是致命的

“百家爭鳴”的時代還在繼續。 有分析指出, 直播必須依靠源源不斷的資本投入, 才能支撐企業的正常運維和成長。 在成本構成上, 除了基本的人力成本、硬體成本及市場佈局成本等等, 巨額的頻寬和主播簽約費用一直是直播企業最大的資金消耗板塊。

“做直播業務, 流量費用實在是太貴了。 ”涉及直播業務的杭州七洋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豆佳舉例介紹, “一場1000人同時線上的直播,一小時大約需要250元流量費。也就是說,如果直播時線上人數達到1000萬時,一小時的流量費用就需要250萬元。”

專注企業直播的雲犀直播市場總監陳夏,也從專業的角度對直播的流量費用做出瞭解讀:“直播的流量費用取決於併發數,一場前前後後有上百萬人觀看的直播,僅流量費用一項,就需要10多萬元。”

然而,巨額的流量費用只是一個直播平臺需要面對的第一個關口,想要吸引並且留住用戶,自帶流量的知名網紅幾乎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網紅的簽約等費用,也是一筆不可小覷的支出。

桃桃是浙江搜道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的簽約主播之一,她介紹,憑藉直播,她每月的收入就在1萬元左右。而且,這樣的收入水準並不高,在她身邊,月收入數萬元的主播大有人在。

“在我們平臺,對於一些還並不知名的網紅主播,我們會採取發放工資加上扶持培養的方式去運作。說起工資,主播之間的差異可不小,幾千元錢一個月的主播也有,幾萬元錢一個月的主播也有。”浙江搜道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美女時鐘專案運營總監伊琳透露,知名網紅月入百萬元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一些出名的電商直播網紅一個月的收入能達到數百萬元。

直播平臺眾多,拉攏知名網紅為自己月臺成了擴大知名度、吸引粉絲的有效途徑。不過,爭奪網紅資源並非易事,付出高昂的代價也在所難免。以光圈直播為例,優質主播人數超過5000人,如果每月在一位主播上的花費為1萬元,那就是一筆巨額資金。即使一位主播每月只需數千元,這筆開銷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此外,人力、硬體和市場運營等等專案支出也是很大的負擔。可以這樣說,每一項花銷,對於大部分沒有大額資本撐腰的直播公司來說,都有可能成為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3

九成平臺熬不過今年?

行業洗牌成必然趨勢

實際上,除了直播公司自身不可忽視的成本壓力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成了眾多直播平臺步履維艱的攔路虎。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一系列監管政策相繼實施。今年年初,多個監管部門的聯合檢查組,封禁違規主播帳號3萬多個,關閉直播間將近9萬間,還有一些小型直播平臺被清退。和它們一樣,前不久被叫停的18款直播應用終究沒有逃過這波“寒流”,被擠出了賽道。

有分析認為,對於現有的直播平臺而言,保持運營合規也需要成本投入,未來的政策成本不容忽視。比如,新規要求直播平臺必須持有《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中小直播平臺要麼走流程申請,要麼通過收購方式購買,但這個牌照的市場價起步就是2000萬元。

此外,資本寒冬也成了“掣肘”因素之一。一面是花錢如流水,一面是融不到錢,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態,大部分直播公司只有死路一條。

或許是因為早早地嗅到了直播行業的殘酷競爭,一向看好“吃喝玩樂”領域的杭州科地資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剛並未投資直播平臺。“我開始關注直播的時候,就感覺已經晚了。”陳剛回憶,當時正是2015年下半年,直播平臺市場開始變得火熱。

“分久必合,行業加速洗牌是必然趨勢。”浙江華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使投資部投資經理陳昊認為,由於幾個大平臺的優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將向映客、一直播等大型平臺轉移,而這種趨勢的結果,便是大量中小直播平臺成為炮灰,其中九成平臺通過燒錢培育的市場和用戶,將被巨頭們分食。

形勢如此嚴峻,中小直播平臺就沒有突圍的可能了嗎?陳昊認為,直播平臺轉型艱難,要想破局,需要從商業模式,技術研發等多個方面去考慮、研究。

4

生產視頻、技術創新?

中小直播平臺的路在何方

去年10月,直播平臺的鼻祖Meerkat在美國宣告下架,這個曾經被看成是獨角獸的公司,被兩大巨頭開發的Facebook Live和Twitter Periscope擠出了直播舞臺。如今的美國直播市場,已經是YouTube、Facebook、Twitter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他公司想要入局,幾乎已經沒有可能。

無獨有偶,在國內,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倒閉了,但同樣是半路出家做直播的陌陌卻三個月創收13億。難道,中小直播平臺已經無法扭轉敗退的局面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或者說,中小直播平臺還是有翻身的機會。

輕旅星球是一個專注海外自由行的旅行平臺,最近幾個月,它的直播業務人氣越來越旺。對於一個做旅遊的平臺來說,它是如何成功運作直播的呢?

原來,面對高昂的費用,輕旅星球並未自建直播平臺,而是借船出海,利用其他大平臺做展示,自己則用心生產內容。

“我們在全球招募了大量旅行達人,並將他們旅行當中的見聞作為內容進行直播。去年我們的直播頻次是一天一場,應對不斷增加的需求,現在已經改成一天三場,市場反應挺不錯的。”豆佳介紹,自從在一直播上開設輕旅星球的直播頻道後,通過直播認識輕旅星球的潛在客戶越來越多。“每場直播的線上人數都有20多萬,而且直播過程當中,總會有三五十人通過直播頻道直接聯繫我們。”

豆佳強調,與一些直播內容不同的是,輕旅星球的海外旅行直播可以重播,“我覺得優質內容是值得反復觀看的,而且,這會是一個風口。”

雖然做法與輕旅星球存在很大的區別,但與它一樣,雲犀直播的日子也過得很“滋潤”。“企業直播只是公司的業務之一,此外,我們還是直播設備生產商。目前通過直播和硬體兩項收費,公司已經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不融資也能活下來。”陳夏還透露,目前,雲犀直播還在新型VR技術的開發上下足了功夫,而VR技術的用途,就是要運用到直播當中,提高用戶的體驗。

無論是輕旅星球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還是雲犀直播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兩種做法都與陳昊的建議不謀而合。作為杭州本土直播圈的一員,這些嘗試都值得杭州其他直播企業思考和借鑒。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公佈的第39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線民規模達7.31億,網路直播使用者規模達到3.44億,占線民總數的47.1%,較2016年6月增長1932萬,增長勢頭強勁。

不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直播行業已由“藍海”變為“紅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互聯網直播平臺超過300家,其中拿到天使輪融資的不到30%,而10%的平臺已經死亡。要想在這場比賽當中存活下來,每個直播企業,特別是中小直播企業,都得嚴肅研判形勢,摸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轉型之路。

“一場1000人同時線上的直播,一小時大約需要250元流量費。也就是說,如果直播時線上人數達到1000萬時,一小時的流量費用就需要250萬元。”

專注企業直播的雲犀直播市場總監陳夏,也從專業的角度對直播的流量費用做出瞭解讀:“直播的流量費用取決於併發數,一場前前後後有上百萬人觀看的直播,僅流量費用一項,就需要10多萬元。”

然而,巨額的流量費用只是一個直播平臺需要面對的第一個關口,想要吸引並且留住用戶,自帶流量的知名網紅幾乎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網紅的簽約等費用,也是一筆不可小覷的支出。

桃桃是浙江搜道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的簽約主播之一,她介紹,憑藉直播,她每月的收入就在1萬元左右。而且,這樣的收入水準並不高,在她身邊,月收入數萬元的主播大有人在。

“在我們平臺,對於一些還並不知名的網紅主播,我們會採取發放工資加上扶持培養的方式去運作。說起工資,主播之間的差異可不小,幾千元錢一個月的主播也有,幾萬元錢一個月的主播也有。”浙江搜道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美女時鐘專案運營總監伊琳透露,知名網紅月入百萬元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一些出名的電商直播網紅一個月的收入能達到數百萬元。

直播平臺眾多,拉攏知名網紅為自己月臺成了擴大知名度、吸引粉絲的有效途徑。不過,爭奪網紅資源並非易事,付出高昂的代價也在所難免。以光圈直播為例,優質主播人數超過5000人,如果每月在一位主播上的花費為1萬元,那就是一筆巨額資金。即使一位主播每月只需數千元,這筆開銷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此外,人力、硬體和市場運營等等專案支出也是很大的負擔。可以這樣說,每一項花銷,對於大部分沒有大額資本撐腰的直播公司來說,都有可能成為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3

九成平臺熬不過今年?

行業洗牌成必然趨勢

實際上,除了直播公司自身不可忽視的成本壓力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成了眾多直播平臺步履維艱的攔路虎。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一系列監管政策相繼實施。今年年初,多個監管部門的聯合檢查組,封禁違規主播帳號3萬多個,關閉直播間將近9萬間,還有一些小型直播平臺被清退。和它們一樣,前不久被叫停的18款直播應用終究沒有逃過這波“寒流”,被擠出了賽道。

有分析認為,對於現有的直播平臺而言,保持運營合規也需要成本投入,未來的政策成本不容忽視。比如,新規要求直播平臺必須持有《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中小直播平臺要麼走流程申請,要麼通過收購方式購買,但這個牌照的市場價起步就是2000萬元。

此外,資本寒冬也成了“掣肘”因素之一。一面是花錢如流水,一面是融不到錢,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態,大部分直播公司只有死路一條。

或許是因為早早地嗅到了直播行業的殘酷競爭,一向看好“吃喝玩樂”領域的杭州科地資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剛並未投資直播平臺。“我開始關注直播的時候,就感覺已經晚了。”陳剛回憶,當時正是2015年下半年,直播平臺市場開始變得火熱。

“分久必合,行業加速洗牌是必然趨勢。”浙江華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使投資部投資經理陳昊認為,由於幾個大平臺的優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將向映客、一直播等大型平臺轉移,而這種趨勢的結果,便是大量中小直播平臺成為炮灰,其中九成平臺通過燒錢培育的市場和用戶,將被巨頭們分食。

形勢如此嚴峻,中小直播平臺就沒有突圍的可能了嗎?陳昊認為,直播平臺轉型艱難,要想破局,需要從商業模式,技術研發等多個方面去考慮、研究。

4

生產視頻、技術創新?

中小直播平臺的路在何方

去年10月,直播平臺的鼻祖Meerkat在美國宣告下架,這個曾經被看成是獨角獸的公司,被兩大巨頭開發的Facebook Live和Twitter Periscope擠出了直播舞臺。如今的美國直播市場,已經是YouTube、Facebook、Twitter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他公司想要入局,幾乎已經沒有可能。

無獨有偶,在國內,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倒閉了,但同樣是半路出家做直播的陌陌卻三個月創收13億。難道,中小直播平臺已經無法扭轉敗退的局面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或者說,中小直播平臺還是有翻身的機會。

輕旅星球是一個專注海外自由行的旅行平臺,最近幾個月,它的直播業務人氣越來越旺。對於一個做旅遊的平臺來說,它是如何成功運作直播的呢?

原來,面對高昂的費用,輕旅星球並未自建直播平臺,而是借船出海,利用其他大平臺做展示,自己則用心生產內容。

“我們在全球招募了大量旅行達人,並將他們旅行當中的見聞作為內容進行直播。去年我們的直播頻次是一天一場,應對不斷增加的需求,現在已經改成一天三場,市場反應挺不錯的。”豆佳介紹,自從在一直播上開設輕旅星球的直播頻道後,通過直播認識輕旅星球的潛在客戶越來越多。“每場直播的線上人數都有20多萬,而且直播過程當中,總會有三五十人通過直播頻道直接聯繫我們。”

豆佳強調,與一些直播內容不同的是,輕旅星球的海外旅行直播可以重播,“我覺得優質內容是值得反復觀看的,而且,這會是一個風口。”

雖然做法與輕旅星球存在很大的區別,但與它一樣,雲犀直播的日子也過得很“滋潤”。“企業直播只是公司的業務之一,此外,我們還是直播設備生產商。目前通過直播和硬體兩項收費,公司已經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不融資也能活下來。”陳夏還透露,目前,雲犀直播還在新型VR技術的開發上下足了功夫,而VR技術的用途,就是要運用到直播當中,提高用戶的體驗。

無論是輕旅星球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還是雲犀直播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兩種做法都與陳昊的建議不謀而合。作為杭州本土直播圈的一員,這些嘗試都值得杭州其他直播企業思考和借鑒。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公佈的第39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線民規模達7.31億,網路直播使用者規模達到3.44億,占線民總數的47.1%,較2016年6月增長1932萬,增長勢頭強勁。

不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直播行業已由“藍海”變為“紅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互聯網直播平臺超過300家,其中拿到天使輪融資的不到30%,而10%的平臺已經死亡。要想在這場比賽當中存活下來,每個直播企業,特別是中小直播企業,都得嚴肅研判形勢,摸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轉型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