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閩南曲藝匯在老劇場文化公園啟動 5月6日起周周有展演

­ 南音八重奏演唱《風打梨》

­ “從前, 有個喜歡吹牛的人, 年輕的時候到處吹牛, 不但沒被人抓住, 還賺了很多錢, 變成財主……”十歲的“小小講古仙”沈子堯在臺上搖頭晃腦地用閩南語講古,

台下的聽眾聽得忍俊不禁。

­ 4月28日下午, 鷺江街道老劇場文化公園——這個凝固了城市歷史記憶的“博物館”裡, 洋溢著濃濃的“古早味”, “閩南曲藝匯”暨“閩南文化沙龍活動”在這裡啟動。

­ 今後, 這裡每週都將進行閩南傳統文化展演, 市民可以在這裡欣賞到南音、講古、答嘴鼓等不同形式的閩南曲藝, 近距離地領略閩南文化的魅力。

­ 據悉, 這場活動是由廈門市社科聯、思明區委宣傳部指導, 思明區文體出版局、思明區社科聯、思明區文聯主辦, 思明區鷺江街道、思明區文化館承辦的。

­ 現場 閩南曲藝大比拼 精彩節目輪番上陣

­ 不僅有熱鬧歡騰的舞獅表演、車鼓弄, 還有高甲戲《賣花歌》、南音八重奏演唱《風打梨》、歌仔戲《雜菜湯》、答嘴鼓《燈燈相映》、布袋戲《掌上乾坤》,

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輪番上演, 娓娓傳遞出閩南的鄉音古韻。

­ 歌仔戲《雜菜湯》

­ 南音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謝國義、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小珠和他們的搭檔帶來了八重奏演唱《風打梨》。

琵琶、洞簫、二弦、三弦、嗩呐以及拍板、雙鈴等小打擊樂器完美組合, 吸引了不少粉絲。

­ “這裡原來是廈門的老劇場, 在這裡演出特別有氛圍, 可以和群眾這麼近距離地交流, 更好地傳承閩南文化。 ”68歲的王小珠動情地說道。

­ 講古人楊敏謀已經70歲了, 當日他也來到現場, 表演了一段答嘴鼓。 他說:“說書、講古等閩南曲藝, 就是口口相傳下來的, 閩南文化不應該藏在書櫃中, 而應該走出來, 向更多人進行傳播。 ”

­ 去年10月, 思明區聘請多位講古人, 定期在老劇場文化公園為市民講古, 楊敏謀就是其中之一, “閩南曲藝匯啟動以後, 除了講古, 還會有更多的曲藝走進老劇場, 可以豐富市民對閩南曲藝的認識, 也可以更好地留住這些寶貴的財富”,

楊敏謀說。

­ 傳承 聘文化大使 傳閩南曲藝

­ 閩南曲藝匯在老劇場文化公園的設立, 是思明區踐行“留文”“留魂”理念, 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閩南傳統文化的一大創新。 在思明區的規劃中, 老劇場文化公園將成為展示、傳播、傳承閩南傳統文化藝術的示範點。

­ 當日, 以樂、姚景良、李志勇三人被評為老劇場文化公園文化大使。 以樂是一名“80後”剪紙藝術家, 自從工作室搬入老劇場文化公園後, 他就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一樣愛護, 參與公園的提升改造工作, 公園裡的非遺文化牆也出自以樂之手。 已經81歲高齡的姚景良長期活躍在閩南文化研究保護的一線, 過去兩年來, 他堅持在老劇場文化公園講古, 講述閩南歷史, 傳播閩南文化。

­ 李志勇雖然是一名年輕的“90後”, 但身上卻流露出濃濃的閩南味。 擅長講古、答嘴鼓的他人氣頗旺, 有著大批粉絲。 被聘為文化大使, 李志勇覺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責任, “閩南曲藝只有在鄉土的土壤中才能發展壯大, 老劇場文化公園無疑是最合適的, 雖然很多人搬走了, 但鄉音還在, 我希望能更好地推動閩南藝術在老劇場進行展演交流, 使之成為文化的交融之地。 ”

­ 李志勇說, 他正在推動廈門市鵬翔答嘴鼓講古傳習中心在老劇場文化公園的設立, 今後將以老劇場講古傳習中心為據點, 面向社區、學校推廣答嘴鼓講古技藝, 傳承閩南曲藝。

­ 溫馨提示

­ 周周有展演 還可報名培訓

­ 5月6日開始, 每週六下午5:00-6:00, 思明區將在老劇場文化公園舉行曲藝會演, 組織南音、陶塤陶笛、答嘴鼓專場及綜合類非遺節目定期在此展演,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 居民朋友們如果想學習南音、答嘴鼓、講古、陶塤陶笛等閩南傳統文化,可以在每週的演出現場報名,或者到啟福鷺江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老劇場服務點報名參加培訓。思明區文化宮將根據報名人數、年齡段、時間段開設免費培訓班。

組織南音、陶塤陶笛、答嘴鼓專場及綜合類非遺節目定期在此展演,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 居民朋友們如果想學習南音、答嘴鼓、講古、陶塤陶笛等閩南傳統文化,可以在每週的演出現場報名,或者到啟福鷺江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老劇場服務點報名參加培訓。思明區文化宮將根據報名人數、年齡段、時間段開設免費培訓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