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代人難以企及的心境——從“心遠地自偏”到“人閑桂花落”

米琴|文

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名著的啟示】現代人背古詩容易, 理解古詩難。 要達到古詩中的心境更是難上加難。 比如古代詩人引以為傲的孤獨境界, [1]再比如那種超然物外的悠然自得。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365—427)的名句, 流傳千古。 而詩中那句“心遠地自偏”才是最關鍵的。 只有達到“心遠”才能進入“悠然”佳境, 並進而體會出生命的“真意”。 詩句出自《飲酒詩二十首.其五》: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住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喧囂。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曰:只要心離“車馬喧囂”遠, 就自然身處遠離“車馬喧囂”的地方了。 正所謂“境由心造”、“境由心生”。

“車馬喧囂”讓人們聯想到達官貴人的香車寶馬、官場上的奔走鑽營, 以及權位名利的爭奪, 奢華物質的追逐, 乃至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等等。

“采菊東籬下”暗示, 達到“心遠”的詩人過的是悠閒自在和唯美的生活, 比如種菊, 采菊, 供菊, 品菊……菊花既是普通素雅的花又是詩人鍾愛的花。 他曾將“松菊”並稱為“霜下傑”, 贊其有“貞秀姿”。 [2]菊花不與群芳爭豔, 是“花之隱逸者”[3], 正是詩人不慕榮華、清風高潔的象徵。 《紅樓夢》中黛玉詠菊詩提到“一從陶令平章後, 千古高風說到今”。 可見陶淵明愛菊對後代文人雅士影響極深。

“采菊東籬下”更是菊花詩句中的經典, 甚至“東籬”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詞。

“悠然見南山”與現代人有意站在觀景臺上眺望山景大相異趣。 幾乎所有對“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解釋都引用了蘇東坡的說法:“采菊之次, 偶然見山, 初不用意, 而境與意會, 故可喜也。 ” “境與意會”就是山景恰與心情契合。 “悠然”說明詩人的心靈處於清淡、閒適、遠邈的狀態。 他無意中抬起頭來, 正好看到南山, 那山景自然而然地流入他的心田, 達到一種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境地。

山中霧氣在夕陽映照下美妙無比。 結伴回歸山林的飛鳥顯得自由自在。 這自然景色使詩人產生某種感悟。 “真意”常被解讀為宇宙或人生的真諦。 而這“真諦”又被解釋為人應當回歸自然,

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應當追求與自然的統一和諧, 人不應追求身外之物等等。 實際上詩人已明確那“真意”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欲辨已忘言”。 自然是只有達到“心遠”者方可意會。

王維(約699-761)的“人閑”比陶淵明的“心遠”又更進一步。 《鳥鳴澗》一詩中所表達的心境也更空靈幽深。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這首詩中的自然意象與陶潛的多有重複, 比如花、山、鳥。 陶詩中有詩人的活動和議論, 王詩卻像是單純寫景。 然而這景都是內心閒靜的詩人所觀察體驗到的景。

全詩表現的是春山夜景。 時值夜晚, 人自然是休息了, 所以有“人閑”之語。 但人即便在休閒, 如果滿腦子都是豪車名包之類,

也絕不可能注意到桂花的悄然飄落。 所以“人閑”主要指的是心閑。 王維曾有“我心素已閑, 清川澹如此”之句, 表示自己內心悠閒淡泊, 如川流一樣恬靜安然。 [4]他還自稱“心與廣川閑”。 [5]長河寬廣悠閒, 他的心境也相同。

“人閑桂花落”——只有心閑到極點的人方能覺察到細微的桂花從枝上紛紛墜落, 或感受到花瓣飄落時發出的絲絲馨香。 心閑者也強烈感受到“夜靜”, 甚至覺得整個春山都空空當當了。 正在這萬籟寂靜之時, 一輪明月從山頂升起。 小鳥兒也開始在溪澗中時不時地鳴叫。 詩人想像, 是月光的出現驚動了小鳥, 就好像他能體會到小鳥看見明媚月光時的歡快心情。 偶爾的鳥叫更襯托出遠離塵囂的春山的幽靜。

這春山月夜景色的描寫還透露出, 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中聲音(鳥叫)與沉寂(夜靜), 動態(花落)與靜態(人閑), 短暫(月出)與永恆(山)的辯證統一。 動中見靜, 在聲音中捕捉沉默, 以及通過短暫體會到永恆。 總之, 王維和陶潛一樣, 都從自然景色中獲得某種感悟。

實際上, 《鳥鳴澗》中的自然景物都很普通平常。 王維的很多寫景名句也都是對極平常的自然景物的描寫。 比如“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日落江湖白, 潮來天地青”;“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等等。 這些描寫或表達幽雅情致, 或隱含難言妙趣, 或暗示某種感悟。 只有心“閑”到清靜、淡泊、空靈程度的人才能在這些極平常的景物中獲得如此豐富的意趣。

注:

[1] 可參考筆者的《飛花令—“孤”》:http://culture.caixin.com/2017-02-17/101056123.html

[2]陶淵明 《和郭主簿》其二

和澤週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遊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

[3] 周敦頤《愛蓮說》

[4]王維《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5] 王維《登河北城樓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雲霧間。

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

[6] 李白《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陸游《初寒宴坐》

微火如螢度篆盤,明窗坐敗幾蒲團。

群兒誰信老懷嬾,萬事不禁醒眼看。

道在簞瓢端自足,心閑天地本來寬。

此生自斷君知否?不辦歸裝也掛冠。

[2]陶淵明 《和郭主簿》其二

和澤週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遊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

[3] 周敦頤《愛蓮說》

[4]王維《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5] 王維《登河北城樓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雲霧間。

高城眺落日,極浦映蒼山。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

[6] 李白《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陸游《初寒宴坐》

微火如螢度篆盤,明窗坐敗幾蒲團。

群兒誰信老懷嬾,萬事不禁醒眼看。

道在簞瓢端自足,心閑天地本來寬。

此生自斷君知否?不辦歸裝也掛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