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11D起死回生?引進蘇35獲得一秘密或幫了大忙

此前, 殲-11D戰鬥機的研製單位曾傳出消息, 稱該專案已經被“叫停”了, 但是, 近日有網友拍攝到, 殲-11D時隔多日再度進行飛行測試, 時間長達約80分鐘。

殲-11D首架原型機機頭還有空速管, 後期已被去掉。

殲11D的研發進程一直以來都不太暢通, 又遭遇了與俄羅斯蘇-35戰鬥機功能和定位類似的尷尬, 在“叫停”後曾經一度被懷疑會徹底銷聲匿跡。 不過, 此次飛行測試, 是否意味著殲11D起死回生呢?

殲11D作為我軍史上“最強三代半”, 是殲11B的升級版:換裝了改進型“太行”IPE發動機和配套的航空發動機全許可權電調系統, 將機載火控雷達更新為第三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 並將航空電子系統基本升級至第四代戰鬥機水準, 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

換裝數位式電傳操縱, 殲-11B還是仿製的蘇-27SK類比電傳操縱系統, 殲-11BS才換裝數位式電傳操縱系統, 所以殲-11D或換裝了數位式電傳操縱系統繼續測試。

蘇-35

升級之後, 殲-11D型戰機基本具備了配合殲-20等第四代戰機進行制空作戰的能力, 尤其是在我空軍未來的主要預設戰場臺灣以東的西太平洋上, 殲-11D所具有的較強態勢感知能力和空中加油能力將賦予其戰術使用上很大的靈活性。

但是, 我們不得不認為,

殲-11D相對中國空軍, 確實有點“來晚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是產能方面。

瀋陽112廠的生產工作已經不堪重負了。 光目前已知的生產計畫, 就有殲-11B/BS(低速到全力生產)、殲-15和殲-15電子戰型(全力到低速)、以及殲-16電子戰型(即將低速生產)。

發動機和機體結構是殲11D研製的"攔路虎"

除此之外, 還要進行新機的快速試製人物, 中型第四代戰鬥機在2020年後也很可能加入豪華午餐。 每一型新機都堪稱國之重器, 不可或缺!此情此景, 還有精力繼續改進殲11D嗎?

二是戰機的技術水準方面。

我們知道, 殲-11D戰鬥機的功能和定位與蘇-35很類似, 處於同一層次上, 甚至殲-11D的電子系統技術水準還要超過蘇-35。 但是, 從目前來看, 從機身結構、飛控系統、發動機成熟性等方面, 相比蘇-35還有一定的差距, 沒辦法如最初計畫的那樣, 立刻投入批量生產。

這種差距未來當然可以彌補, 但還是那句話:需要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