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天神娛樂:遊戲+廣告+影視泛娛樂平臺

從公司3月30日公佈的年報來看, 天神娛樂正在打造“遊戲+廣告+影視”泛娛樂平臺。 公司深入整合遊戲研發、發行、管道產業鏈上下游, 以遊戲為核心拓展廣告、影視、教育等業務。

天神娛樂以頁遊起家, 如今, 仍在精研頁游/手游, 整合發行+管道。 其中手遊《蒼穹變》上線以來月均流水達4500萬;《坦克風雲》、《超級艦隊》累計用戶數分別突破3500萬、1700萬, 兩款遊戲累計收入達到1.62億;《黎明之光》充值流水達1.7億。

在公司泛娛樂佈局方面, 整合線上棋牌, 用戶流量優勢助力。

佈局移動互聯網及內容行銷, 與遊戲形成強大協同作用。 公司先後收購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AvazuInc.、幻想悅遊(旗下北京初聚專注於移動互聯網廣告的程式化、精准化投放)、國內內容整合行銷龍頭合潤傳媒。 合潤傳媒每年服務20餘部電影、200餘部電視劇、80集微電影。

深入挖掘IP價值, 影遊聯動打開泛娛樂佈局新局面。

公司取得包括《琅琊榜》(影視);《遮天》、《將夜》、《武動乾坤》(文學);《妖神記》(動漫)等在內的優質IP資源, 與公司頁游及手游形成強大聯動效應, 有效提升公司品牌價值及業績表現。

大佬們為何力推影“影遊聯動”?

瓶頸:易觀智庫的最新資料顯示, 中國移動遊戲市場的規模在2016年第二季度達到了157億人民幣,

環比增長3.2%, 市場增速較上季度有所下降。 遊戲行業需要依靠創新和業務的延伸突破現在面臨的窘境。

潛力:2015年, 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 已經位居全球電影總票房第二的位置, 僅次於美國市場。 預測2020年前後, 內地電影市場將突破千億規模, 中國會成為第一大電影生產國。 對於公司、資本來說, 這都是一個尋求發展和突破的契機。

風險:所謂“影遊聯動”, 就是同時上線, 同時面對兩批不同的用戶, 然後通過公關市場行銷等手段讓這兩撥人盡可能交叉重疊, 遊戲不成功影視可以拉一把, 影視不成功遊戲可以拉一把, 總是互相幫襯, 降低失敗的風險。

“影遊聯動”真的能塑造雙贏?

談及“影遊聯動”,

其實小夥伴們並不陌生。 但是, “影遊聯動”真的能造成雙贏局面嗎?也不儘然。

按照大片格局打造、請來邁克爾·法斯賓德、瑪麗昂·歌迪亞擔綱的《刺客信條》, 遭遇口碑票房雙重滑鐵盧。 《馬克思·佩恩》在遊戲中採用了大量吳宇森式的慢鏡頭而令玩家耳目一新,

但同名電影只是一部泯然眾人的中下遊動作電影……

把遊戲改編成電影, 本質上是追求IP價值的最大化。 《魔獸》電影推出於《魔獸世界》活躍玩家走下坡路之時, 已經“AFK”(Away from keyboard的縮寫, 常用於表示一位玩家已經不在玩某款遊戲)的老玩家們——尤其是中國玩家——蜂擁進影院, 感受過往征戰艾澤拉斯(《魔獸世界》的一個地名)的情懷, 完成很可能是他們在魔獸IP上的最後一筆消費。

《憤怒的小鳥》這個例子更加典型。開發商Rovio不停地在“鳥豬大戰”身上做文章,生生做出一頭年收入過億美元的獨角獸。然而,企圖走IP衍生品路線來繼續發大財的Rovio發現,怒鳥只是他們在手游進入智慧手機時代之初吃下的紅利,熱度過後,企業營收能力連年下降。有趣的是,Rovio的應對之道不是開發新IP,而是把怒鳥搬上大銀幕。這部老少鹹宜的動畫片叫好叫座,幫助Rovio在2016年扭虧為盈。不過Rovio的遊戲主業迄今依然在吃怒鳥老本,大電影的成功難保不是迴光返照。

那“影遊聯動”有沒有成功的案例?當然有!迪士尼這個娛樂帝國本身就是一個超級IP。它把自家的卡通人物從銀幕轉移到現實,打造出令全球小孩心馳神往的主題樂園,這本身就是運作IP跨界的大手筆。

但更神奇的是,迪士尼還可以把主題樂園的遊樂專案反過來改編為電影,炮製出《加勒比海盜》這樣的票房驕子。如今好萊塢六大電影發行商中,迪士尼靠“漫威超級英雄”和“星球大戰”而連年稱霸票房。這兩個IP同樣是跨媒體運作的佼佼者,擅長借助電影、電視劇、動畫、漫畫、小說、遊戲、桌遊等媒介來綜合塑造影響力。

若只想撈錢難出精品

遊戲和電影,無論誰改編誰,成功的關鍵都在於改編主導方的態度。要是都想著撈一筆就走、過把癮就死,那無論是改編電影還是改編遊戲都會變成“地雷”。改編從另一種意義上而言,絕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在創作。我們會記得《古墓麗影》裡的安吉麗娜·朱莉,會記得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有了好的IP,有了大眾的期待,也要有好的劇本,優秀的演員,塑造出不同魅力的經典,否則不僅粉絲不買帳,“影遊聯動”的將來也將成為泡影。

遊戲改編電影的主創們認真一點思考創作的門道,也終能把合格的作品呈現在玩家眼前。

在互聯網時代,改編也並不只在於文學—電視劇/電影,而是更加多元的。遊戲、舞臺劇、文學、漫畫都能改編成影視作品,而影視作品,也能反向進入遊戲、舞臺劇、文學、漫畫這些領域。

以前我們往往覺得,一部作品被改編成了一種電影,就意味著在這個產業閉環收益上的終結。

而現在,電影已經並不是IP改編的一個終點了;相反的,它只是一個中點而已。

說不定以後,我們也能看到屬於中國自己電影產品的主題公園。

《憤怒的小鳥》這個例子更加典型。開發商Rovio不停地在“鳥豬大戰”身上做文章,生生做出一頭年收入過億美元的獨角獸。然而,企圖走IP衍生品路線來繼續發大財的Rovio發現,怒鳥只是他們在手游進入智慧手機時代之初吃下的紅利,熱度過後,企業營收能力連年下降。有趣的是,Rovio的應對之道不是開發新IP,而是把怒鳥搬上大銀幕。這部老少鹹宜的動畫片叫好叫座,幫助Rovio在2016年扭虧為盈。不過Rovio的遊戲主業迄今依然在吃怒鳥老本,大電影的成功難保不是迴光返照。

那“影遊聯動”有沒有成功的案例?當然有!迪士尼這個娛樂帝國本身就是一個超級IP。它把自家的卡通人物從銀幕轉移到現實,打造出令全球小孩心馳神往的主題樂園,這本身就是運作IP跨界的大手筆。

但更神奇的是,迪士尼還可以把主題樂園的遊樂專案反過來改編為電影,炮製出《加勒比海盜》這樣的票房驕子。如今好萊塢六大電影發行商中,迪士尼靠“漫威超級英雄”和“星球大戰”而連年稱霸票房。這兩個IP同樣是跨媒體運作的佼佼者,擅長借助電影、電視劇、動畫、漫畫、小說、遊戲、桌遊等媒介來綜合塑造影響力。

若只想撈錢難出精品

遊戲和電影,無論誰改編誰,成功的關鍵都在於改編主導方的態度。要是都想著撈一筆就走、過把癮就死,那無論是改編電影還是改編遊戲都會變成“地雷”。改編從另一種意義上而言,絕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在創作。我們會記得《古墓麗影》裡的安吉麗娜·朱莉,會記得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有了好的IP,有了大眾的期待,也要有好的劇本,優秀的演員,塑造出不同魅力的經典,否則不僅粉絲不買帳,“影遊聯動”的將來也將成為泡影。

遊戲改編電影的主創們認真一點思考創作的門道,也終能把合格的作品呈現在玩家眼前。

在互聯網時代,改編也並不只在於文學—電視劇/電影,而是更加多元的。遊戲、舞臺劇、文學、漫畫都能改編成影視作品,而影視作品,也能反向進入遊戲、舞臺劇、文學、漫畫這些領域。

以前我們往往覺得,一部作品被改編成了一種電影,就意味著在這個產業閉環收益上的終結。

而現在,電影已經並不是IP改編的一個終點了;相反的,它只是一個中點而已。

說不定以後,我們也能看到屬於中國自己電影產品的主題公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